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0488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docx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

一、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

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洁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补充实例

名词铺排:

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词类活用: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语序倒装: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陆游《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叠词、拟声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

此外,古代诗歌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增强表达效果会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互文,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现代汉语中修辞的作用一样。

学生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是为了强调表达的情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终岁不闻丝竹声,(《陇西行》五千貂锦丧胡尘),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熟悉常见的诗歌体裁

从体裁上讲,古代诗歌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唐代以前的不太注重格律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

学生了解了以上常识,只要分析一下诗歌产生的时间,注意诗歌的字数和题目,诗歌的体裁就不难识别了。

三、熟悉常见的诗歌内容(题材)和思想内容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

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

写景抒情诗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田园诗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首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惜别之情的。

咏物诗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

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鹧鸪。

比如石灰、等等。

陆游的《咏梅》和于谦的《石灰吟》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

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

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如范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台城》,杜牧的大量咏史诗等。

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哲理诗则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观书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至于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

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

古代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能全部一一整理,所以学生了解了常见内容之后,可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其它内容的诗歌,自行分析其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还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如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寄情山水的闲适,对官场的厌恶,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等。

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了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事、说明,常见考点为描写和抒情),用典、化用前人诗句、象征,对比、衬托、修辞手法、欲扬先抑、细节描写、白描手法、想象联想等。

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里主要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一是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一)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

以动衬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二)是虚实结合,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

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

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如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

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三是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四是(四)观察角度的变化,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就是直接抒发了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杜甫的《曲江对酒》“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则是直接抒发了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矛盾心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历史人物自比自慰、以古喻今等等。

要善于分析景和物的特点,联系当时作者的处境,来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

借景抒情是诗人借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作者就描写了“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托物言志是诗人借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白居易的《白云泉》描写白云“无心”泉水“自闲”,托物抒发自己渴望摆脱俗务追求闲静淡泊独善其身的的愿望。

借古讽今是借描写古代繁华之都或古代历史事件、人物遭遇来喻今、伤今、讽今。

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诗歌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用严肃的历史教训来告诫今人。

对比、衬托,以乙衬甲,更突出甲的特征,衬托又分烘托和反衬,比如《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就是为了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再如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反衬思归之哀情。

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白梅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细节描写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秋。

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行又发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再如“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

用典,要理解诗中典故,必须首先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其次分析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自己比做接舆,又将裴迪比做五柳,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再如《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很明显用的是《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避世山中隐居绝仕之意。

欲抑先扬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开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化用一般考名句化用的识别,如“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是化用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化用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盘大小乱珠进。

酒上汝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问牧童,遥指孤村道:

‘杏花深处,哪里人家有。

’是化用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化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是化用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等,要能够熟练背诵默写名言名句,才能准确理解化用诗句的原句以及包含的思想感情。

比兴手法始于《诗经》,又为后人大量沿用,古人也常借松竹梅等植物象征自己的高洁情操,

五、常见诗歌语言的特点、常见诗歌风格的类别

古代诗人有不同的身世经历,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审美体验,所以在创作诗歌时语言和风格就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所以一方面要了解诗人的常见风格,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常见的语言特色有平淡自然、浅显直白、含蓄蕴藉、清新自然、绮丽、简洁、豪迈雄奇、幽默讽刺等。

平淡自然是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但平淡中饱含深沉意味,如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是选取色彩明丽的景物描绘清新的自然风光,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和《鸟鸣涧》,孟浩然的《春晓》,周邦彦的《苏幕遮》等;浅显直白是语言通俗易懂,意义明确,如白居易的诗歌,含蓄蕴藉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需探究诗句的深层内涵,如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将自己临考前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形象地比作犹如新娘首次拜见公婆时的紧张与不安;《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之外,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

简洁是诗歌语言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绮丽的语言特色是用词生僻、硬冷,艳丽,想象奇特丰富,文采绚烂,代表诗人李商隐和李贺,如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幽默讽刺是在诗中多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豪迈雄奇是作者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壮丽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苏轼、辛弃疾等。

常见的诗歌风格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飘逸奔放,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放,李清照等的婉约,杜牧的俊爽,以及雄浑、冲淡、旷达等。

所选意象巨大宏伟,气势磅礴,放眼千古,情思奇幻,就构成了飘逸奔放的诗歌风格,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空灵壮美,被称为“气象雄杰”、“古今绝唱”,悲壮感慨,忧国忧民,情感压抑,出语高昂,即为沉郁顿挫,杜甫的《登高》,对个人生活困顿的哀叹,时代的动荡,对祖国多灾多难的忧虑,对百姓苦难的担忧同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内容广阔,俊爽是英俊豪纵,飒爽流利,针砭时弊而又潇洒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绝句》,《遣怀》等,冲淡是淡泊、闲逸、静穆、生命由流动而静谧,旷达是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随缘自适,极力地充实自我,达到超脱。

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六、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

诗歌离不开景和物的描写,即客观的“象”,也离不开抒情,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主观之“意”,象和意的结合,就是“意象”。

诗人往往创造一些象和构成整体意境,来抒发情感。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数不胜数,学生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如绿叶代表着生命力、希望,竹象征气节和独立,柳意味着送别、留恋和伤感,松柏象征傲岸、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梧桐是凄凉、凄苦和悲伤的象征,兰代表高洁,牡丹象征富贵,小草生生不息,或荒凉、偏僻,禾黍是黍离之悲,红豆寄相思,菊是隐逸者,梅傲雪开放,坚强不屈不挠,马的奔腾代表追求,乌鸦是小人,俗客庸夫,雁孤飞是思乡思亲,鸿雁传书是对亲人的思念。

鹧鸪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燕子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杜鹃是思乡的同义语。

此外,风霜雨雪、日月星辰、阴晴圆缺,青山绿水,自然万物,都能引起人们的特殊情怀。

学生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像,置身于苍古意境中去,感悟古人古诗。

意象构成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体会意境要从分析意象入手。

常见意境有安谧静寂、清新空灵、雄浑壮丽、恬淡闲适等,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描绘了月上中天,晚风习习,吹箫的美人,悦耳的箫声如泣如诉,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诗境空灵虚幻,美妙绝伦,李白诗歌的意象奇丽雄浑又飘逸不群,意境壮阔宏伟,杜甫的《绝句》意境明艳秀丽,《月夜》宁静凄清,刘禹锡的《秋词》意境宏大开阔,色彩绚丽的画面,寄托了诗人高旷、豪迈的胸怀。

诗歌鉴赏实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概述本诗描写的秋天景物的特点。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颔联,谈谈被人称颂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思考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诗的一二两句重在表现什么?

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什么思想?

3、联系全诗,谈谈作者经历了什么样的情感过程。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后面的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本诗中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请从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回答问题:

1、若耶溪有什么特点?

用怎样的笔触来表达他的心情。

2、三四两句用什么样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备课讲义(试题参考讲解)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扬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思考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运用比。

把雨后水面的池塘比作明镜。

檐楹倒映水中,表现池塘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

一、二两句写出雨后池塘的静态。

水波不兴。

三、四两句杨柳随风而舞,雨点吹到荷心发出万点声响的动态美。

变换视觉和听觉。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诗的一二两句重在表现什么?

请简要说明。

参考:

重在写山村的宁静。

第一句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

从听觉上写。

第二句从视觉上写人烟稀少。

这一听觉和视觉形象生动的渲染了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

后一联绘声写色,令人骇人听闻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什么思想?

参考:

烽火没有经过秦地,说明这里平安无事,更显得这里的宁谧。

(3)联系全诗,谈谈作者经历了什么样的情感过程。

参考:

作者从远处走来,从寂寞冷清萧索的情景中一直走到天晚,听到怪禽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最后两句写看到山村平安,宅边的桑树和茅舍、袅袅炊烟,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和亲切喜悦。

诗人就这样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和平安静的山村图景。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回答:

(1)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请从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

本诗中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在语言技巧方面任意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

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孤云”“归鸟”之景。

写自己旅居在外,孤独难奈的心情以及有家难回,久客不归的怅心惆情。

另外,诗人描写夕阳西下乔木,镀上夕阳余辉的树木也没入秋山的情景,表现自己感时伤逝的心理活动。

比兴手法的运用。

一、二两联用孤云、归鸟起兴,引出久客不归之情。

三、四两联又是通过夕阳西下之景写自己感慨岁月老去之想。

同时。

这云“孤”这归鸟就是诗人的自比。

比兴结合。

对比手法。

云鸟飞行之快,而诗人自己却久滞留。

云鸟回归之时间短,而自己是久。

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清。

传神的心理描写。

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经知。

表明愁思之深。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回答问题:

1、若耶溪有什么特点?

用怎样的笔触来表达他的心情。

参考:

幽静秀丽,青山碧水,清澈荡漾。

首联写对若耶溪向往已久,用轻快的笔触写自己愉快的心情。

颔联写自己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中。

后两联写在若耶溪的清幽的环境中愉快宁静的心情。

2、三四两句用什么样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境界?

参考:

“起坐鱼鸟间”写诗人在船上忽坐忽起,与鱼鸟游翔。

“动摇山水影”写诗人天真的挥桨击水,看山的倒影在水中动摇、变幻。

第一句是变换观察的角度,分别从俯视和仰视写自己与美丽的自然融为一体。

第二句化静为动,化静的山在水中动态。

表现诗人的身心无拘无束,表现一种“空灵”的意境,富有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