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009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docx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基础知识梳理]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差异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2)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

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地区

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开发、

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调整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

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投资效应和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

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区

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有利影响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途经地区地质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思考】

1.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提示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由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需求差异产生的。

分析时明确资源分布较少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也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2.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意义评价。

提示 关于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意义评价这一问题,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

(1)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2)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对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3.西气东输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区,具体体现是什么?

提示 中西部地区。

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预习效果自测]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主要气源是(  )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D.哈密盆地

解析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主要气源是塔里木盆地。

答案 A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气源主要来自(  )

A.塔里木盆地B.中东

C.中亚  D.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解析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气源主要来自中亚。

答案 C

读某区域能源调配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

A.火电 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水电 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4.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主要原因是(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越南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解析 第3题,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以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以水电为主,兼有火电。

第4题,越南煤与晋煤相比较,数量和质量不占优势,但越南与珠三角地区距离较近,运费相对低廉。

答案 3.D 4.C

5.西气东输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缺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

解析 结合选项内容,A、D项不属于环境意义,而西气东输对水体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西气东输利于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故能促进减排降污。

答案 C

探究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一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图,分析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

(2)比较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我国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3)根据图丙回答天然气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特点,今后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重点在哪里?

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大于东部;而在能源的消费量方面中西部地区所占全国比重小于东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区域差异显著,这是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

(2)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

因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所以今后我国油气(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

【反思归纳】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2.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即时巩固】

1.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调配工程。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有关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且分布稀疏

B.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对外开放程度低

C.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线工程缓解了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

B.二线工程可能降低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C.三线工程的能源输送方式为铁路运输

D.三线工程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污染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为上海,上海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2)题,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来说增加了就业机会,对输入区来说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减轻了大气污染,促进了经济发展,三条线路均为管道运输。

答案 

(1)C 

(2)A

2.读“我国能源调运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

A.西少东多、北多南少B.西多东少、北少南多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东南多、西北少

解析 第

(1)题,图示①表示晋煤外运铁路运煤干线的北线,主要是把山西的煤炭送往秦皇岛;②表示西气东输,为天然气的东送一线工程;③为西电东送的南线,主要是把珠江上游的水电送往珠三角,故B正确。

(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天然气分布规律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故C正确。

答案 

(1)B 

(2)C

探究点二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究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截止到2012年9月底,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西气东输一线已累计向东部地区输送优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对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具有深远意义。

下面是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

(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沿线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西气东输的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经过的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段主要是荒漠化问题,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

(3)对东部:

改善东部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们生活质量;促进能源生产,调整轻重工业结构;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

对西部:

开发西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大气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反思归纳】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三大区域、两大效益两大方面:

(1)三大区域

(2)两大效益

两大效益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经济效益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效益

缓解环境压力,集中人力、财力改善西部环境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思维拓展] 其他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原因

主要线路

效益

西

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晋、陕火电与黄河上游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西江水电输往华南

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

西线:

西南诸河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

丹江口至华北;东线:

沿大运河北上至华北

促进北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

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

规律方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

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

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

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

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