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941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docx

爆破设计方案带电子图

煤矿井下井巷工程

爆破作业设计方案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1、概况:

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区(简称正和煤矿)位于横山县城东约18.6km,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管辖。

根据陕政函[2007]167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横山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区由原横山县殿市镇钱石磕煤矿及联合煤矿的西部向西扩大整合而成,资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3.297km2。

根据《陕西省横山县正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陕国土资储备[2009]239号)。

本矿可采3号煤层的保有资源量6.02Mt,设计利用资源量5.574Mt,资源整合规模0.6Mt。

2、交通位置: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横山至子洲三级油面公路从本矿南部通过,向北约10km与鱼(河堡)—定(边)公路相接,经殿市向西约30km到横山县城与榆(林)—靖(边)高速公路相接。

西(安)—包(头)公路、神(木)—延(安)铁路从矿区以东通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第二节矿井主要技术特征

1、井田范围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井田面积3.297km2。

设计生产能力为0.60Mt/a,计算矿井服务年限5.1a。

2、井田开拓方式

开拓方式选用斜井单水平开采3号煤,水平标高+996m,水平大巷布置在3号煤层中。

在矿井工业场地内布置主斜井、副斜井,斜风井为原联合煤矿主斜井井筒变更为矿井的斜风井。

主井装备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的提煤等任务;副井装备防爆胶轮车,担负全矿井的辅助运输和上下人员等任务;风井担负全矿井的回风任务。

井下主要的运输、辅助和回风大巷沿井田北部东西向布置至井田边界保安煤柱线。

井田划分为两个盘区,采用一个盘区开采。

一盘区布置首采工作面。

大巷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采用防爆胶轮车运输。

矿井开采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斜风井回风。

矿井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

3、提升运输

3101采煤工作面采用SGZ764/2×160刮板运输机,运输顺槽采用SZZ730/40型转载机和SSJ800/125型带式输送机至集中运输大巷选用1部DTL型带式输送机运输。

4、采煤方法

设计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煤层平均采高为1.7m,采煤工作面长度为150m。

采煤工作面支护选用ZY6800/14/20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即每日二班生产,一班检修,即生产班每班2个循环,每循环割一刀,循环进尺为0.6m,则每日推进度为4.8m。

5、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抽出式机械通风。

矿井生产的通风量为70m3/s。

选用FBCDZ-8-№22B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两台,配YBFe355S4-8电动机两台,其容量为N=2×160kW。

6、供电

工业广场建有一座10kV变电所,该变电所的两回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强兴庄10kV开闭所的不同母线段,距本矿井有1.5km,采用LGJ-120钢芯铝绞线对矿井供电,形成独立双回路供电电源,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

矿井地面工业广场设10kV变电站。

井下供电电源以两回10kV电缆线路引自地面10kV变电所,由主斜井引至井下变电所,井下变电所设在运输大巷南侧。

7、水源、给水、排水

供水水源主要为大口井取水及本矿井下涌水。

根据供水水源的情况,按照生产生活,消防等各项用水对水质、水压及水量的要求不同,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即生活用水系统,生产、消防联合供水系统。

8、地面设施

地面建设本着从简建设的原则,生产性设施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建设,行政公共建筑及生活福利设施按照煤矿的实际需要进行建设。

9、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根据矿井规模和场地的设置,矿井分为两个区布置,即生产区和行政区,各区独立分开布置。

新增各建筑物的面积参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有关指标,按矿井实际需要选取。

第三节矿区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正和煤矿(Z9整合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接壤地带,属于黄土梁峁地貌,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最高点在整合区西部梁峁(庙火山)之上,海拔1182m,最低点在整合区东部沙峁沟谷中,海拔1020m,相对高差162m。

自上世纪以来,由于受震荡性上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影响,经受多次剥削、侵蚀切割和堆积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按其成因和形态,评估区地貌单元主要为黄土梁峁及河谷两类。

2、水系

整合区位于榆神横矿区(南区)的黄土梁峁区。

其地貌具典型的黄土地貌特征: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形切割较深。

黑木头川呈南西-北东向在整合区中部穿过,其支沟呈树枝状与其相接,形成二个汇水区域,但总体来看,均属黑木头川流域。

地势西北部、东南部高,最高点位于整合区西北角的黄土峁上,高程1171.5m;最低点位于沙峁沟附近,高程约1021.5m。

相对高差约150.0m。

区内水系较为发育。

黑木头川位于整合区东部,根据殿市水文站资料,其年平均流量为0.56m3/s。

区内沙峁沟为黑木头川支流,为常年溪流,流量较小。

据从该地居民处调查了解得知,近年来沟中水流流量有变小的趋势。

沟内水流受大气降水控制,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变小。

3、气象

本区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性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春季风大沙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霜,冬季干旱寒冷。

多年平均气温8.6C,极端最高气温38.4C。

年平均大于300C的高温日42天,小于-20'C的低温日7天。

极端最低气温-29℃,气温的一般特征是年际、月际变化大。

日照丰富,常年日照时数2815.8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39.23千卡/cm:

,是陕西省多日照强辐射区。

该县域冬季受强大的蒙古冷气压控制,夏季受大陆低气压影响,气压系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年平均气压890.5hpa,极端最高气压917.9hpa,极端最低气压871.9hpa,年极端最高气压出现在气温最低期的12月和1月,极端最低气压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替频繁的4月和5月。

风以春季居多.夏季次之,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春盛行西北风。

年均大风(≥8级)日数34.6天,最大风速25.7m/s,起沙风(≥5m/s)每年出现220次以上。

4、地震及地质灾害

本区地壳活动相对微弱,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1图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区划图》(GB18306-2001)A1图,榆林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Tm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0.05g,相当于中国地震局1990年发布的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Ⅵ度。

第四节矿井地质

一、矿区地层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伊克昭盟-陕甘宁分区东胜-环县小区,区域地层主要特征如表3-1。

一、二叠系(P)

二叠系为一套以陆源冲积相为主的近海冲积环境沉积地层,分布于岔上~吴堡以东,出露于黄河岸边。

区内仅出露上统石千峰组(P2s)、上石盒子组(P2sh)。

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夹黄绿色中细粒砂岩,杂色砂岩、砂质页岩、长石石英砂岩、砂岩夹砂质泥岩、页岩等。

总厚度420~695m。

二、三叠系(T)

三叠系为一套内陆河流、湖泊、沼泽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包括下统(T1)、中统(T2)纸坊组和上统(T3)延长群,分布于党岔~马家沟岔以东。

下统以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一完整的沉积旋回;中统以粗-中细粒长石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上部夹页岩、炭质页岩、油页岩;上统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上部泥岩砂岩互层夹煤层及煤线。

三叠系出露于沟谷边坡中下部,出露厚度一般10~20m,黄河岸坡出露厚度可达50~100m。

总厚度1449~1756m。

与下伏二叠系呈整合接触。

三、侏罗系(J)

侏罗系为一套河湖相碎屑岩夹煤层沉积,包括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安定组(J2a)。

分布于党岔~马家沟岔以西、塔湾~青阳岔以东。

下统为河流~河沼相沉积泥岩夹砂岩及少量泥灰岩和砂岩、砾岩及泥岩、油页岩夹薄煤层;中统为河流~湖沼相沉积砂岩、含砾砂岩及砂岩、页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煤层或煤线。

侏罗系出露于沟谷边坡下部,出露厚度一般5~20m。

总厚度360~511m。

与下伏三叠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白垩系(K)

分布于塔湾~青阳岔以西,厚度900~1100m,由西向东逐渐变薄,在勘区东部横山境内尖灭,在勘区西南部的定边县桥儿沟一带可达1200m。

白垩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洛河组(K1l)、环河组(K1h)、罗汉洞组(K1lh)。

(一)洛河组(K1l)

分布于塔湾~青阳岔以西,出露于大理河青阳岔以上支沟、芦河塔湾以上河段,以及黑河则等沟谷边坡下部,出露厚度一般10~30m。

岩层厚度自东向西由薄变厚,靖边以东残留厚度0~350m,埋藏于第四系和新近系之下,顶面埋深50~200m;靖边以西厚度200~450m,埋藏于环河组之下,顶面埋深100~800m。

区内洛河组以风成沙丘砂岩夹丘间细粉砂岩、泥质岩组合为主。

岩性以砖红、棕红、紫红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为主,少量含砾砂岩、粗砂岩、粉细砂岩,以发育巨型交错层理、板状层理为特征。

结构疏松,孔隙发育且连通性好。

丘间细粉砂岩、泥质岩分布局限,厚度较小,且不连续。

总体上以砂岩为主,延伸稳定﹑结构疏松,是本区最主要的含水层。

与下伏侏罗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环河组(K1h)

分布于靖边以西,出露于白于山南坡诸沟谷及定边北部。

岩层厚度自东向西由薄变厚,东部边缘厚度0~100m,向西厚度一般200~600m,最大厚度超过650m。

定边北部岩层出露于地表,构成基岩台地,其它地段多埋藏于第四系和新近系之下,顶面埋深100~200m。

区内环河组是一套以水成为主的沉积地层,大致以白泥井~靖边为界,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南部以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

岩性为紫灰、棕红、青灰色长石砂岩夹棕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可见膏盐沉积,钙、泥质胶结。

环河组与下伏洛河组整合接触。

(三)罗汉洞组(K1lh)

主要分布于子午岭地带,出露于十字河及头道川支沟沟脑部位。

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桔红色、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钙质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粉细砂岩薄层,残留厚度0~120m。

罗汉洞组与下伏环河组整合接触。

五、新近系(N)

区内新近系为上新统保德组(N2b),出露于沟谷边坡下部,厚度10~80m,为一套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河湖相红层沉积。

岩性为深红色含钙质结核层、砂质粘土岩及灰白色、棕灰色砂砾岩或砾岩,含三趾马及其他动物骨骼化石,致密坚硬,为较好的隔水岩层。

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六、第四系(Q)

第四系分布广泛,以风积为主,其次为冲洪积、冲湖积。

其中风积相分布于黄土梁峁区和沙地;冲洪积相分布于河谷阶地;冲湖积相分布于滩地、涧地。

结合前人第四系地层划分方案,据区内地层结构,成因类型,所处地貌部位,将区内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下更新统三门组(Qp1al+l)、午城黄土(Qp1eol),中更新统冲积层(Qp2al)、离石黄土(Qp2eol),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p3eol)、萨拉乌苏组(Qp3al+l),全新统毛乌素组(Qhm)、冲积层(Qhal)、冲湖积层(Qhal+l)。

(一)下更新统三门组(Qp1al+l)

零星分布于无定河一级支沟底部。

为一套冲湖积相沉积,岩性为棕红、浅棕红色中粗砂、中细砂夹灰白色砂砾石层及透镜状砂层。

由底部向上颗粒逐渐变细,局部胶结半成岩,厚度10~20m。

(二)下更新统午城黄土(Qp1eol)

主要分布于白于山区。

岩性为浅棕红色或红黄色石质黄土。

具黑斑和放射状孔洞,夹多层钙板或钙质结核,岩石坚硬,厚度10~50m。

(三)中更新统冲积层(Qp2al)

零星分布于黄河右岸斜坡及十字河谷坡,构成河流三级以上高阶地,岩性以粉土、砂砾石为主,砾石磨圆度、分选较好。

厚度10~30m。

(四)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p2eol)

分布于黄土梁峁区,构成黄土梁峁主体。

在白于山区及芦河以东地区多为埋藏型分布,被马兰黄土覆盖,在黑河则、圪垌沟流域及河谷边坡地带零星出露。

厚度变化较大,一般30~160m,最厚可达220m以上,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岩性以浅棕黄色、灰黄色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夹数层粉细沙、细砂(白于山区)。

中更新统黄土质地均一,半坚硬,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发育,可见放射状孔洞及铁锰质斑点。

发育数层至十数层棕红、褐红色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上部稀疏,下部较密集,单层厚0.5~1.0m。

多数古土壤层下部有钙质淀积层,钙核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含量由上而下逐渐增多,在古土壤层附近常分布有多层钙核层,单层厚0.2~0.5m。

(五)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p3al+l)

分布于风沙滩地下部及涧地下部,出露于芦河、黑河则、圪垌沟等沟谷两侧。

岩性为灰色、灰黄色含砾粉土、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砂、细砂,具水平层理,砾石成分以钙质结核为主,粒径一般5~10mm,次棱角状~次圆状。

受古地理沉积环境控制,地层厚度变化较大。

定边滩厚度较薄,魏井一带厚0~30m,定边县城—贺圈一带厚20~40m;白泥井—先锋一带厚20~50m。

安边滩由南到北沿八里河古河槽厚度有增加趋势,厚度30~50m,向东西两侧厚度渐薄至10~20m。

靖边滩无定河古河槽厚度80~160m,东部四柏树—冯地坑一带厚60~100m。

无定河、芦河、八里河上游涧地区厚30~160m。

芦河、黑河则、圪垌沟流域及其他涧地区厚度一般20~60m。

(六)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p3eol)

分布于黄土梁峁区,岩性为浅灰黄色粉土、粉质粘土,结构松散,大孔隙和垂直柱状节理发育,含少量钙质结核和蜗牛壳碎片,厚度10~50m。

(七)全新统毛乌素组(Qhm)

为现代风沙堆积,主要分布于靖边—定边北部、芦河以西,规模不大的沙丘和沙垄,具明显风成的交错层理,厚度小于20m。

结构松散,岩性为浅黄色细砂,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

(八)全新统冲积层(Qhal)、冲湖积层(Qhal+l)

1.冲积层(Qhal):

分布于黄河、无定河及其支流沟谷内的河床、漫滩及一级阶地。

岩性为灰色、灰黄色粉土、细砂、泥质砂砾卵石。

砾石成份有灰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泥岩等,粒径一般0.5~10cm,磨圆较好,分选较差。

厚5~20m。

2.冲洪积层(Qhal+l):

分布于风沙滩地及白于山北坡八里河、无定河、芦河等河谷、涧地,岩性为灰黄色、灰褐色含砾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具水平层理,夹薄层泥皮,砾石成分以钙质结核为主,呈次圆状,砾径一般0.5~5cm。

厚度10~30m。

二、矿区地质构造

矿区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松散碎屑物覆盖,仅在较大沟谷中断续出露侏罗系、新近系地层。

依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整合区范围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

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新近系(N2)、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2m)、全新统风积沙(Q4eo1)及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1、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T3w)

该地层是本整合区煤岩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地表未出露。

钻孔未揭穿,厚度大于35m,岩性以浅蓝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薄层泥岩为主,发育交错层理,含较多植物茎杆和碎片化石。

2、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

整合区内局部出露,岩性为灰紫色中细粒长石砂岩、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与杂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3、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

为本区的含煤地层,出露于整合区较大的沟谷中,总体为一套河湖三角洲相冲积平原环境沉积的灰色细-粗粒长石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黑色碳质泥岩、煤层(线),根据岩石组合、含煤特征、旋回结构等,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4、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

零星出露整合区的西南角,岩性为一套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沉积,主要为灰绿色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灰白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其底部的中粗粒长石砂岩(局部相变为细粒长石砂岩),含大量煤屑及煤的条带,分布较稳定。

5、新近系(N2)

岩性上部为砖红色粉质粘土,下部为砖红色含砾粗粒砂岩,半固结状态。

不整合于延安组、直罗组地层之上,分布极不稳定,厚度仅1~2m。

6、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主要分布于矿区黄土梁峁较大冲沟斜坡,是第四系主体沉积物,厚度约50m。

岩性主要为浅黄、浅棕黄色粉土质黄土,柱状垂直节理发育,局部见有少量的豆状灰白色钙质结核。

底部偶见厚度1m左右的灰白、褐黄色砂、砂卵石层。

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局部被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覆盖。

不整合于下伏老地层之上。

7、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

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顶部及斜坡上,为浅灰黄色粉砂质黄土。

质地均一,结构松散,大孔隙及柱状节理发育,含少量钙质结构和蜗牛壳碎片。

厚度10~40m。

8、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风积沙层(Q4eo1)

冲积洪积层(Q4al+pl):

主要分布于黑木头川及其较大支沟沙峁沟、王家沟河床、漫滩之上。

岩性为灰黄色粉细砂、灰黑色淤泥质粉砂,局部含砂砾石层,结构松散。

厚度2~5m。

风积层(Q4eo1):

零星分布于矿区东北部王沙和毛尾沙黄土梁峁区。

岩性为浅黄色粉细砂、细沙,分选性好,厚度3~12m。

其空间展布形态多不规则状,多为半固定一流动丘。

其上植被多为沙柳、沙蒿及杂草,覆盖率达20~50%。

三、煤层

依据周边整合和钻孔资料,矿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共含煤7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3-1、4、4-1、5、6、8号煤层,其中区内仅含可采煤层一层,即3号煤层。

3号煤层呈简单的层状赋存于延安组第三段顶部,全区可采,是本矿区唯一可采煤层,煤厚1.50~1.80m,底板标高980m~1013m,煤层埋深18~190m,平均埋深150m,煤层倾角1°,(图2-3)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变厚,平均厚度1.65m,厚度变化小,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3号煤的基本顶板为延安组第四段底部的厚层砂岩,岩性主要为中粒长石砂岩,次为粗砾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厚度3.35m~29.66m,岩石较为坚硬,裂隙不发育,强度较大。

细砂岩饱水抗压强度28.1MPa,软化系数平均为0.29;中粒砂岩饱水抗压强度28.4~39.9MPa,平均34.2MPa,软化系数平均为0.78;粗粒砂岩饱水抗压强度36.0MPa,软化系数平均为0.96。

井田内除局部地段外,大部分地段煤层之上有直接顶板分布,直接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厚度0.48-8.94m,一般厚3~5m,局部岩石强度较大,一般均较小,Rc=17.2Mpa,软化系数0.35。

3号煤层底板大部分地段为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厚度一般1~3m。

干燥抗压强度42.5~87.8Mpa。

平均为59.638Mpa,软化系数为0.17~0.71。

四、煤质及工业用途

3号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下表

煤层煤质指标一览表

煤层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全硫

(%)

(%)

发热量(MJ/kg)

焦渣特征

粘结指数

煤灰

熔融性(℃)

3

4.14

4.55

38.58

1.49

0.011

29.81

2~3

5~22

12.30

3号煤层具有:

中高挥发份、特高热值、低灰、中高硫、低磷、富油、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和抗碎强度均优等特点,适宜动力燃煤、工业气化、直接液化等优质用煤。

五、水文地质

本区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及孔隙裂隙潜水;中生代碎屑岩类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

上述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及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属富水性弱,中生代碎屑岩类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均为富水性弱。

单位涌水量(q)为0.0058L/S·m,渗透系数(K)为0.115m/d。

经过现场勘查,矿井在井田东部有大量采空区,积水量不大,涌水量主要来自煤层顶板砂岩,目前,预计该矿正常涌水量5.5453/h,最大涌水量37.71m3/h。

根据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分析,本矿井防治水工作易于进行。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该矿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含水层,有一定的补给水源。

考虑扩大生产能力以及所采用的采煤方法及采空区的疏水量,根据地质资料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545m3/h,最大涌水量37.71m3/h。

六、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3号煤层厚度1.5~1.80m,平均为1.7m,分布较为稳定。

煤层顶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少量泥岩,为中等冒落顶板到难冒落顶板。

煤层底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

煤层特征表

含煤

地层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m)

最小-最大

平均

层间距

(m)

最小-最大

平均

结构

(夹矸

层数)

可采性

稳定性

视密度

t/m3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侏罗系

中统

延安组

3号

1.5-1.8

1.7

0

可采

稳定

1.30

中砂岩、细砂岩,少量粉砂岩、炭质泥岩和泥岩

泥岩、粉砂岩

2、瓦斯

煤层瓦斯含量:

甲烷(CH4)0.75ml/g.daf、二氧化碳(CO2)0.35ml/g.daf、重烃(C2-C8)为零。

煤层自然瓦斯成分中,主要为氮气,少量二氧化碳和沼气。

其中,氮气成分占77.97%,沼气成分占14.52%,二氧化碳成分占7.52%,重烃成分为0。

矿井瓦斯极少或无,属瓦斯矿井。

3、煤尘

3号煤层煤尘爆炸时,火焰长度最小为350mm,最大为400mm,抑制性煤尘爆炸岩粉用量70~80%,另外,根据工业分析计算出各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V/(V+FC))为38~47%,均大于有爆炸性危险的临界值10%,表明3号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危险。

综上所述,3号煤层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在设计和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煤的自燃

在煤质分析中,利用原煤样着火点和氧化样着火点的差值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即ΔT2-3℃>40为易自燃煤,ΔT2-3℃<20的煤除褐煤和长焰煤外都是不易自燃的煤。

由此可划定3号煤为易自燃煤。

5、地温

区内地温情况正常,属“无热害区”矿井。

第五节工程施工情况

现在矿井建设已进入三期工程施工。

三条井筒、三条大巷已施工完成;一盘区首采工作面3101已布置完成;3103主运、辅运顺槽已掘进90米。

要达矿井正常生产标准,现必须对如下工程进行施工:

3103主运、辅运顺槽、3103主运辅运联巷、3103切眼的掘进施工。

工程断面图如下:

 

 

爆破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

以上工程均采用钻爆法破岩,多台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同时打眼,煤矿许用安全乳化炸药爆破、毫秒延期电雷管引爆、MFB-100矿用电容式发爆器启爆,全断面一次起爆、光面爆破;20型装载机装岩,胶轮车运输,激光指向仪指向的机械化施工作业线。

以达到快速、安全的施工的目的。

爆破方案

1、钻孔及爆破器材

钻孔设备:

7655型气腿凿岩机。

钻杆:

B22中空六角钢钎。

钻头:

Φ42“一”字型合金钻头或柱齿型合金钻头。

炸药:

煤矿许用安全乳化炸药Φ32×200㎜/150g

雷管:

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

启爆器:

MFB-100矿用电容式发爆器

2、爆破参数确定

炮眼直径42㎜,掏槽采用楔型掏槽,周边眼距控制在500㎜以内,按光面爆破要求布孔。

其它炮眼眼底必须落在同一平面内,掏槽眼眼加深200㎜,炮眼方向,沿巷道轴线外插50㎜,底眼下扎100㎜,掏槽眼内扎,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