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8904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5月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联赛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补充一些含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食品,写出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物质,并标出元素化合价_____。

(2)市场上有一种“即热饭盆”,其原理是在饭盒底部有两层,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

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以下反应: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饭盒底部“即热”的原理是将___能转化为热能。

②Mg(OH)2属于______类(“氧化物、酸、碱、盐”)。

③上述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3)树林中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一种负氧离子(O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_____个电子。

(4)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日益加剧。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请根据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C该反应说明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

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及溶液的相关知识。

(1)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下列各组固体能用水区分的是________。

A纯碱、小苏打

B磷矿粉、尿素

C淀粉、白糖

D氯化钠、硝酸铵

(3)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4)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解度请回答。

温度/°C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①根据上表数据分析NaC1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填字母)之间。

A10°C-20°C

B20°C-30°C

C30°C-40°C

②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1的方法是______。

③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种物质,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W的值为________。

3.金属材料是人类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

(1)在空气中___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原因是____。

(2)用金属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①要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必须至少观察试管_____(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②试管D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图中容器1、2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分别放有0.65g的锌粒和0.24g的镁粉,针筒1、2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

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___(选填“1”或“2”),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_。

(4)Fe2O3、ZnO的固体混合粉末ag,高温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2g,生成的CO2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

则a的数值为_____。

二、实验题

4.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随着科研进展,化学实验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

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

(2)A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C实验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__________。

(3)①观察粒子排列规律,将合适的化学符号填入空白:

O2-、F-、_____、Na+、Mg2+。

②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C12比Br2活泼,能与HBr发生反应:

已知Cl2比N2活泼,则C1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B的优点是______。

(3)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

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

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

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①方法一:

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编号)。

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

______,____。

②方法二: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中加入_______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③方法三:

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④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

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_________。

三、流程题

6.γ--Fe2O3是生活中应用最多的磁粉之一,其制备过程对产品性能影响很大。

实验室以硫酸亚铁溶液为原料模拟制备该产品的流程如图,“一系列操作”指的是洗涤、干燥、加热、还原、氧化等。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混合液通入空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

(3)在通氢气前要先通入

一段时间,其作用是________。

(4)检验FeOOH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

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CaCl2、MgSO4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1)流程①中加入过量A、B所选择试剂依次为:

A是_______溶液,B是_______溶液。

(填化学式)

(2)操作1得到的滤渣有_____,操作2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在原图示流程的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共用了_____次。

(3)A、B两种试剂能否颠倒?

请说明理由_____。

(4)②中加适量的C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填一个即可),如何控制所加的C适量:

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8.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

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Ⅱ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同学们选用下列试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其中合理的是______。

A硝酸钾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盐酸

D硫酸铜溶液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同学们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静置,_____。

(2)步骤④的目的是除去沉淀物表面可能含有的氯化镁和_________(填化学式),已知待测液的密度为1.1g/mL,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如在取待测液的时候,视线俯视,对于测量最终结果的影响是______,步骤⑤干燥时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

(3)同学们取一定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

第②步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0-a段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字母m、a、b之间的关系为:

b=____;若b=160,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氧元素(或O)钙

化学碱置换反应17

BC

【详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或O),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补充一些含钙元素的食品,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气体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可表示为

(2)①该饭盒底部“即热”的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镁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

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③上述化学反应

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硫原子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每个氧原子含有8个质子,核外有8个电子,所以每个负氧离子含有17个电子;。

(4)①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丁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为氢气与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说法错误;

B、甲是氢气,为单质,乙(二氧化碳)、丙(甲醇)、丁(水)均为化合物,说法正确;

C、该反应反应物均为无机物,生成物中甲醇为有机物,说明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

故填:

BC。

2.吸附BCD作为催化剂B蒸发结晶硝酸钾固体50

【详解】

(1)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A、纯碱和小苏打都能溶于水,并且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

B磷矿粉难溶于水、尿素溶于水,可以鉴别;

C、淀粉不易溶于水、白糖易溶于水,可以鉴别;

D、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热,导致溶液的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填:

BCD。

(3)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作为催化剂。

(4)①20℃~30℃,氯化钠溶解度由36.0g增大到36.3g,硝酸钾溶解度由31.6g增大到45.8g,因此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故B正确;

故填:

B。

②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aCl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③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3g,所以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硝酸钾;20℃时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是47.4g-31.6g=15.8g,加入Wg正好形成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15.8g硝酸钾固体正好溶解在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3.铝铝常温下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里面金属导电性ABC盐II先左高右低后一样高3.22

【详解】

(1)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疏松多孔的结构,而铝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因此铝制品更耐腐蚀,故在空气中铝制品更耐腐蚀,原因是铝常温下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里面金属;

(2)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用金属铜制电线;

(3)①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二者缺一不可,对照实验A、B,可知都有铁和水,可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有关;对照实验A、C,可知都有氧气,可以探究铁生锈与水有关,因此要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必须至少观察试管ABC;

②氯化钠属于盐,试管D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盐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③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因此Ⅱ中的镁和盐酸的反应产生气泡更剧烈;由于镁反应的剧烈且产生的氢气多,因此右端的气压就大,会把U形管内的红墨水压向左边,根据

,0.65g锌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体积)等于0.24g镁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体积),因此最终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

(4)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即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质量的一半来自于氧化物中的氧元素,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2g;

2.2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的一半为:

则a的数值为:

0.8+2.42=3.22。

4.B都是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产生白色沉淀检验纯度

【详解】

(1)A、C实验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B实验通过定量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实验通过定量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B分为一类,依据是:

都是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

(2)A实验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实验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避免发生爆炸。

(3)①观察粒子排列规律,通过分析所给粒子的原子序数可知,

②C1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5.试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F消耗氨水溶液中的水放出的热量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G碱石灰(其他称谓也可)

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剂(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详解】

(1)仪器名称:

①试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B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导管阀门,气体不能排出,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排回烧杯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①方法一:

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需要滴加浓氨水,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F。

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故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

一方面消耗氨水溶液中的水,另一方面放出的热量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

②方法二:

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为保证所得氨气尽可能纯净,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G中加入碱石灰(其他称谓也可)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③方法三:

根据信息反应物是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反应条件是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生成物还有氯化钠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④从题中信息可知,氨气和CuO生成Cu和氮气,而氧气和Cu生成CuO,故Cu和CuO可以循环使用,方法三使用有毒的亚硝酸钠,方法一和二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因此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的优点有:

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剂(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点睛】

本题是一信息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分析能力,能会从题干信息中找突破口,根据信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

6.

过滤排尽空气(氧气),避免通入氢气加热时发生爆炸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详解】

(1)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混合液通入空气时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反应生成FeOOH晶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A属于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3)步骤②在通氢气前要先通入Na一段时间,其作用是排尽空气(氧气),避免通入氢气加热时发生爆炸。

(4)FeOOH晶体若没有洗干净,会残留硫酸根离子,故检验FeOOH晶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点睛】

本题考查γ--Fe2O3的制备,涉及沉淀的生成、化学实验等,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7.

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泥沙使反应充分发生4不能颠倒,理由是如果先加入

溶液,再加入

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钡又需碳酸钠除去,造成操作重复

(或

)测量溶液的pH值

【详解】

(1)流程①中加入过量A、B所选择试剂依次为:

A是

溶液,B是

溶液,因为先加入氢氧化钡溶液除去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

(2)依次加入过量

,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操作1得到的滤渣有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泥沙,操作2中加入适量的C(稀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氢氧化钠,玻璃棒的作用是使反应充分发生,在原图示流程的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共用了4次,一是溶解粗盐时搅拌,二是操作1过滤时引流,三是操作2搅拌,四是蒸发结晶时用于搅拌。

(3)A、B两种试剂不能颠倒,理由是如果先加入

溶液,再加入

溶液,过量的氢氧化钡又需碳酸钠除去,造成操作重复。

(4)②中加适量的C,过量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或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盐酸显酸性,可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来控制所加的C适量。

8.BD往上层澄清液继续滴加氯化镁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所加氯化镁溶液已足量NaCl10%结果偏小氢氧化镁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水蒸气),水蒸气溢出使沉淀质量偏小稀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10m+a9.8%

【详解】

[探究活动一]:

A、硝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检测;

B、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以检测;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检测;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可以检测;

故填:

BD。

[探究活动二]:

(1)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

静置,往上层澄清液继续滴加氯化镁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所加氯化镁溶液已足量。

(2)因为原溶液含有氯化钠,后又加入氯化镁,且反应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故步骤④的目的是除去沉淀物表面可能含有的氯化镁和NaCl;

设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4g;

已知待测液的密度为1.1g/mL,则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如在取待测液的时候,视线俯视,则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小于36.4mL,对于测量最终结果的影响是结果偏小,步骤⑤干燥时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氢氧化镁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水蒸气),水蒸气溢出使沉淀质量偏小。

(3)第②步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0-a段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稀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

根据

,则

解得b=10m+a;

若b=160,16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160g×10%=16g.依据元素守恒,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和反应后硫酸钠中硫酸根离子质量相等,硫酸钠中钠离子的质量与16g氢氧化钠中钠离子质量相等。

氢氧化钠中钠离子质量16g×

硫酸钠中硫酸根离子质量

硫酸的质量

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

答:

若b=160,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