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7570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91751817文档格式.docx

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一定要查字典,注拼音。

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教师必须弄懂。

知识的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

第二步是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对于情感型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要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的程度。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教师必须掌握朗读要领,把握朗读基调,上课时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做示范,所以备课时要力求把课文读“活”。

可以说,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

如果老师的朗读水平低,就不可能期望他的学生朗读水平会出众,“师高弟子强”嘛。

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富有情趣的课堂。

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上下功夫。

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

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如《燕子》一文中,描写燕子用尾尖或翼尖点水形成的水圈儿,为什么说成“小圆晕”?

“燕子飞倦了,落在远处的几痕电线上,”为什么这里不用“根”而用“痕”?

别看只是一个字,这里有多少意思呀!

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

对于文章的妙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

老师毕竟是老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

教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

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教师要先做一做。

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教师先背下来。

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努力去做。

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先答一答,有时还要写到教案上。

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教师一定要先写一写,每一个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要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

现状之三:

语言积累不丰富

从三类学校的抽考和小学毕业水平测试试卷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失分较多,如抽考试卷中,学生不会写描写春天的词语;

默写古诗要么记不住,要么错字多;

说不出喜欢课文中的“谁”及其原因;

毕业水平测试中,不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重视不够,即使是非常优美的段落,学生也记不住。

策略:

采用科学的策略,加强语言积累。

实验教材把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列入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的“找找抄抄”、“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我会填”等,大修订教材也安排了“把你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方面的习题,这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材安排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

(1)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练习,指导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抄一抄,自己再写一写。

(2)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积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是积累语言的典范。

因此,读文后一定要安排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记诵、摘抄。

如读了《泉水》一文,可让学生找一找“火红的杜鹃花”、“尽情地歌唱”之类的短语,背一背,抄一抄。

学了古诗,一定要让学生抄一抄,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就熟记的词语、短句分类整理与摘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

如春天到来之际,可让学生分别找一找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

教师出示一些描写小动物外形的优美语句,然后让学生去找一找,记一记;

接触到谚语、歇后语、对联之后,让学生搜集身边的谚语、歇后语和对联,定期交流,看谁找得多,背得多。

现状之四:

阅读教学无针对性

无论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如出一辙,从揭题到内容分析,课文讲完了也算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辛苦,学生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随之消失。

把握年段特点,实现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阅读时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

除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外,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三学段的要求是: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推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故事梗概,体会顿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那么如何体现年段特点呢?

(一)低段的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内容——细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内容——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品读课文,学习语言,加强积累”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收获,真正实现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读出感情的目的。

(二)中高年级的阅读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采用由“整体——部分——整体”策略组织教学。

就一篇课文而言应抓好以下环节。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课前,教师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由课文题目猜想文章内容。

然后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在充分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内容没读懂,哪些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必要时可让学生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感知、领悟和概括能力。

(2)精读课文,探究重点。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探究。

或紧扣文中的重词句,理解其意思,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或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揣摩其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读书释疑;

或让学生就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或就典型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

或挖掘文章的“空白”处,引发学生的想象,补出相应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读的指导,在重点探究的同时,引导学生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培养学生的语感。

平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注重讲解,轻视读的指导。

其实,我认为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

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给作品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感受。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3)品读课文,加强积累。

精读之后,让学生回过头来对全文进行品读,形成整体印象,并抓住自己喜欢的部分(优美句段)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然后摘抄下来,必要时还要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特点进行仿写,实现由“仿”到“创”的过渡。

现状之五:

习作教学缺乏研究

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习作教学,表现在:

一是低段的写话练习抓得不扎实,学生练习少;

二是习作教学研究不深入,教学效率低;

三是学生不善于作文,习作缺乏个性。

如在三类学校的调研测试中,多数学生不能把“六一”那天的活动情况写下来,有的老师抱怨说:

学校在搞基建,没有开展庆祝活动。

是的,学校没搞庆祝活动,但学生总是度过了这愉快的一天,只要学生把这天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比较通顺地写下来,就能得10分以上的分数。

原以为这样的写话练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没想到这一情景创设反而成为学生写话的绊脚石。

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1)紧扣学段目标,扎实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的习作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时要对照课标要求,扎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在完成本学段习作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段间的衔接。

(2)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

充实、鲜活的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多彩、源源不断的习作素材,因此,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发现。

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或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

(3)加强阅读与习作的有机联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4)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

习作指导一定要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学生人人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恰当渗透,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在师生互改的过程中总结,从而达到“习作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具体,叙述要清楚,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4年7月我和王老师共同参与了×

×

县小学1—5年级学生语文素质评价卷的命题工作。

本着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提出的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评价功能的认识。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对试题进行了反复的研制。

本着“多维一体”的评价原则。

在命题中,注意体现语文课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

力求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下面就小学语文试卷上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并加之平时教研工作中对教学现状的了解及认识上的积淀,力求全面准确地对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

一、命题说明

1、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利于学校平时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

有利于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

有利于调动城乡各学校的积极性。

2、命题依据的原则

这次命题考试属于阶段性的水平测试。

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作用。

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依据现行教学大纲,靠近新课程,以教材内容为主,重点测试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同时,测试内容的设置注意趣味化、生活化、情景化,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

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

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答完考卷,高高兴兴走出考场。

考出真水平、好成绩,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3、试题的设计思路

(1)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

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

如在编制课外短文阅读时,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我们都是给出三个答案,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答案。

这样降低了阅读难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课文,提高阅读量。

同时,也注意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如:

“课文中的片断背诵积累”,“单元训练中的歇后语、谚语、成语”,对于这类基础题,我是用“填空”、“连线”、“默写”、“填标点”的方式出现的。

这样做,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应该积累的句段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又考查了学生组织语言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同时也检测了学生进行记忆时语文学习的基本态度。

(2)命题充满情趣和差异性,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语文试卷因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题型设计比较客观、冷漠,显得严肃呆板,毫无情趣可言,在测试中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考场心态,在用词上我们细细地加工了一番,像“请写出来”“请回答问题”“请选择”“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你是怎样看的?

”这些亲切客气的提问,使学生感到自己会成功的,即使答不上来,教师也不会怪罪,也能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特别是一年级的试题,我们在命题形式上动了一番脑筋,尽量用“连一连”,“照样子写出来”等富有游戏色彩的提问方式。

目的是注意保护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小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形成“乐学、乐考”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差异,这是“语文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为此,在设计题的难易时,我们尽量照顾不同层次,学习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各显其才。

(3)努力创设试卷的宽松氛围,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考试情境。

一份试卷,就是一组问题的情境。

试卷情境的宽松程度对儿童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宽松的问题情境对于儿童充分展示业已形成的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这套试卷,我们首先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①卷首设计开考寄语,打消应试的顾虑,激起儿童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

小朋友,一学期过的真快,你们一定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与本领,今天,做做这份试卷,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这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啊!

赶快行动吧,不过得把字写端正哟!

②卷中设计鼓励语,激励学生战胜自我,再树努力完成试卷的信心。

一份试卷往往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坚持这么长的时间,还是有难度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卷中设计鼓励语。

相信你是最棒的。

好孩子,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你。

③卷尾设计小结提示语,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体验考试成功与失败。

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考试兴趣,发现自己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在卷尾又设计了小结提示语。

小朋友,做了试卷,你一定发现自己进步了吧?

不过要想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得仔细地检查检查哟!

如果发现自己有困难的问题,可得耐心地思考思考啊!

(4)增加考题选择的余地,激发儿童的自主精神

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各有各的精神世界,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考题设计也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在保证目标最底线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类可供选择的试题。

设计多项同类不同水平的试题,供学生选择,体现学生达标水平的差异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尽可能地感到考试成功的喜悦。

这种考题设计的着眼点是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优秀的学生做难的,一般的学生做比较容易的,但做不同的试题所得到的成绩是一样的。

如五年级的习作。

4、试题突出的特点

全: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精:

以点带面,从一个考查点能透视出多重问题,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弹性。

活:

突出素质教育思想,强化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活学活用。

实:

每一个题目都实实在在,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每个年级都体现了积累和运用这一新理念。

新:

每份试卷都有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试卷分析

(一)定量分析

(二)定性剖析

本次测试题确实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

试题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贴近生活,广度、深度皆宜。

1、基础知识

通过成绩统计可见,各年级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充分显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一年级得分率83%,二年级得分率为86%,三年级得分率为90%,四年级得分率为82%,五年级得分率为85%。

①学生的积累素养很高。

修订后的语文教科书,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

运用”,删除了“拼音、字、词、句、修、逻”等单项练习,以“读读、背背”的形式增加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积累。

因此,这部分试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基础知识测试,确切地说应该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因为它既包括一般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包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一、二、三、四、五5个年级同时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这个问题:

表面看是学生“书写生字”,而实际上是综合测试了学生“拼读音节”、“词语的组合”、“把生字写规范、正确”;

三年的“走近名著”一题。

要求学生评价“孙悟空、猪八戒是怎样的人?

”这道小题6个得分点,得分率95%。

这说明孩子们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学习,去积累;

再如五个年级又同时考查了“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和“看拼音写词语”这个问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学过词语的机械记忆,又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好词语的积累。

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进而提高了学生拼音、识字、写字、积累这方面的语文素养。

②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亟待提高。

虽然积累这方面的成绩很好,但有一个现象不得不提出,那就是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欠缺。

二年级的“选字组词”一题,把“称”、“秤”、“杆”分别填在下面句子里。

学生对“(3)要(称)这么大的象,就得做一(杆)大(称)”。

这个书上原句印象深刻,96%的学生得分。

而另外两句:

(1)这是一(杆)公平(称)”;

(2)请你(称)一(称)这只鸭子有多重”。

不是教材原句,正确率只有75%。

学生只知道背课文,没有生活,没有实践,进而就没有运用。

从以上现象能看出我们的学生积累有一定的深度,运用没有广度。

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科书。

可见,学生的感悟能力很成问题,而学生这方面的功底不是凭空生成的,而应在以语言为载体的各种材料的积累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不断丰富、转化而成的。

这方面要想更准确、更全面地评价学生,远不是一张卷纸、几道试题就能涵盖得了的,此次的命题只是代表性的抽样,希望它的实际价值能以点带面。

2、阅读能力

1~5年级我们都设计了阅读篇目,而且加大了阅读量,课内外阅读篇目兼有,题型灵活多样。

这部分从抽样看得分率较高。

把阅读从出题范围上分为两大块———课内和课外;

从命题方式上分为知识性问题和能力性问题。

从卷面分析到数据统计不难看出:

学生完成课内阅读好于课外阅读,完成知识性问题好于能力性问题。

因为课内阅读学生们都熟悉,大部分知识是学生见过的,光凭记忆就能得分;

而课外阅读学生眼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即要理解又要运用。

所以失分率较多。

综观阅读题目:

我们的孩子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基本上把握住短文的主要内容,对语言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领悟能力,也能够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阅读题均选自文字短少,结构整齐,有一定含义短文,根据短文的特点提出如下问题:

①对短文内容的把握;

②对语言运用上的理解;

③自己对短文思想情感的感受或体会等。

学生在回答这三方面的问题时,有些地方确实令人担忧,虽然不算严重,却能反映出目前阅读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阅读部分主要问题是:

①对语言特点的理解抓不住要点;

②自己对短文只有些粗浅的感受,表述的也模糊;

③答问题似是而非,或者用文中原句写上,充数占位置。

四年阅读题中的理解“千篇一律”一词。

学生对该词语的理解只停留在对“篇”和“律”表面的解释,有的学生竟然理解为“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纪律”。

“粉身碎骨”学生大都写成了“身体化成粉末,骨头砸碎了”。

出现上述现象,说明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处于肤浅的层面上。

不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

还如,五年级阅读题。

“这片土地”指的是什么?

“老师的座位在哪里?

”,短文最后一段“……有一天,当您无法站上讲台的时候,我们站了上去!

”学生对此题的理解严重脱离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解释这几句话,显然错了。

学生对有些问题采取两头堵的方法,比如:

用“”画出比喻句,反问句和写出像贺龙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

学生几乎把全段都画上。

写老一辈革命家居然把“主席、市长、干部”这样的词语都写上。

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

3、习作

五套试题的写话、习作分别是:

写水果;

离群的小鸡;

写母亲;

写小伙伴;

同学……;

写老师。

综观这次作文情况,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试卷要求作文,没有出现跑题现象。

一般都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习作,不成文的几乎没有。

一、二年级的写话比较好,孩子都能围绕内容写出一段话,但也只是写表面意思,句子单调。

结构单一。

三、四、五三个年级的习作却是写身边最熟悉的人,学生能触摸得到,上手快,下笔有内容,都能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内心品质。

五年级的写老师作文,其中不乏佳作。

很多学生善于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通过外貌、事件、形象具体地描写老师。

还善于通过人物事件引发联想。

如“粉笔灰染白了您满头黑发”,“一摞摞作业本压弯了您的腰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四年级的写小伙伴,学生能够抓住外貌,爱好,性格特点,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

三年级的写母亲,从拟定文题到详写内容,都很实在,写出了自己母亲的一些情况。

如《唠叨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她是妈妈吗》。

五套试题习作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问题有如下几点:

1、高年级的学生不会“抒真情,写实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写实实在在的事儿,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儿,才有话可说,才能具体、明白。

才能带入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爱憎。

可是,三、四、五3个年级习作要求写的人确实是学生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人了,可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