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6114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目前也采用直接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反之则反之。

11、间接标价法:

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12、固定汇率:

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13、浮动汇率:

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14、征信:

其具体含义是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信用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

一是以企业、公司为主体的法人组织的信用征信;

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信用征信。

15、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16、商业票据:

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已对债务的索取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可以作为购买手段流通转让。

17、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18、国家信用: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19、消费信用:

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20、国际信用:

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具体形式报括:

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国际租赁和直接投资等。

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21、利息:

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式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22、利率:

是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

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23、收益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24、利率市场化:

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

2.×

3.√4.×

5.√6.√7.√8.√9.×

10.×

11.√12.×

13.×

14.×

15.×

16.×

17.√18.×

19.√20.×

三、单项选择题:

1.C2.B3.D4.D5.A6.A7.C8.C9.C10.C11.B12.D13.C14.A15.B

四、多选择题:

1.AE2.BCDE3.AD4.DE5.AB6.ACE7.BC8.ACE9.ACE10.AB

11.ABD12.ABCDE13.BCE14.ABE15.ABCE

五、分析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式和和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P学习手册8页)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揭示:

货币是价值形态与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因为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来表现的,因此,随着交换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

原始公社阶段,在公社之间出现了偶然的交换。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可用来交换的剩余产品还不多,随着一些偶然的交换行为的出现,价值也就偶然地表现出来,产生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用于交换的物品越来越多,一种物品不再偶然地同另—种物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同许多种物品相交换;

这时,一种物品的价值就不再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表现在许多与之相交换的物品上,价值形式发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交换已经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行为。

交换物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时,直接的物物交换就产生了很多困难。

这就迫使人们采用迂回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众多参与交换的物品中,人们逐渐会发现有某种物品较多地参与交换。

并且能够为大多数人所需要。

于是人们就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这种物品,再用它去换成自己想要的物品,从而这种物品也就成为交换的媒介。

这样,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发展为利用某种物品充当媒介的间接交换了。

与此相适应,价值表现形式也发生本质的变化:

不再是一种物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其他许多物品上,而是许多物品的价值经常地由一种物品来表现,这个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就是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交替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必然会分离出一种商品经常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这种比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当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表现时,这种价值形式就成为货币形式。

从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

第一、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

它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产生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所以货币的根源在商品本身。

第二、货币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人们发明或协商的结果,它是在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交换的客观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等价物中分离出来的。

第三、货币是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2、为什么要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

划分货币层次是指以流动性为标准,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范围。

中央银行之所以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统计货币量是由当代信用货币的构成特点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

在当代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是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

其中现金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与金属硬币,存款货币则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货币都代表了一定的购买力,都是信用货币的构成部分。

但是如果将它们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计算并不妥当。

因为它们在购买能力上是有区别的。

现金和存款货币中的活期存款是可以直接用于交易支付的,而其它存款要成为现实的购买力还必须经过必要的手续,因此,流动性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形成的购买力强弱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同时对中央银行来说,它对现金、活期存款和其它存款的控制和影响能力是不同的,中央银行必须根据不同的货币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调控货币量。

  

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计量货币数量、客观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3、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贵金属非货币化;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均通过金融活动投入流通;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统一管理与调控成为金融和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4、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制度?

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不同。

金币本位制下,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

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化也影响汇率水平,但波动的幅度受到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市场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出入点之间上下波动。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两种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幅度不再受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各国政府运用外汇平准基金稳定汇率。

信用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比较复杂。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应由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决定。

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分别从购买力平价、心理因素以及利率平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

1994年1月1日以前,人民币汇率是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制定、调整和公布。

1994年1月1日之后,我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体制,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同时受中央银行的管理与调控。

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所谓“单一的”是指把改革前的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合而为一。

1985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是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1994年的改革将两种汇率并轨,形成了单一汇率。

所谓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主要是指:

(1)指定准许经营外汇的银行,即外汇指定银行,在全国外汇交易中心,按照市场交易规则买卖外汇;

(2)汇率波动超过政府认定的一定幅度,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买卖外汇入市干预;

(3)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4)各指定准许经营外汇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对客户买卖外汇。

5、何谓利率市场化?

结合我国利率改革的进展情况论述其必要性。

答: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要充分发挥出利率对经济的作用,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

但是,实现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猖獗的投机倒把和高利贷活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管制措施,其中包括利率管制。

它在迅速制止金融物价领域的混乱局面和配合私营工商业的所有制改造等方面,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随着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管制利率的做法进一步得到强化,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管制利率政策对于稳定物价、稳定市场、促进和扶植工农业生产起到良好的作用。

但由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生产、销售、分配和资金供求均基本取决于国民经济计划,故利率的高低对经济起不了实质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利率体制的改革问题日益紧迫、刻不容缓。

如何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率体制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手段上更为灵活,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形成机制没有实现市场化。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下,要想进一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现实的。

只有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式的利率改革,才能稳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作业二

一、解释下列词汇

1、金融风险:

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奉献、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2、货币经营业:

指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业务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货币经营业所从事的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都是由货币本身的职能所引起的服务性业务活动,并没有参与信用活动。

3、商业银行:

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也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4、保险公司:

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5、证券公司:

是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主要业务有证券成效,经纪业务,自营业务,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和咨询业务等,证券公司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6、金融市场:

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是各种融资市场的总称

7、货币市场:

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8、资本市场:

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大部分;

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9、股票:

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最基本的分类是按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票。

前者的股息随公司的赢利而增减,后者的股息率固定。

10、债券:

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在一定时期支付利率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

11、证券行市:

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

证券行市往往高于或低于其票面金额。

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该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12、股票价格指数:

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股价指数是一种具有决策依据功能的指标。

13、票据贴现:

票据的持有者把未到偿还期的票据时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自贴现日到到期日的利息后给付的现款。

14、票据承兑:

是商业票据到期前,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载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

付款人在承兑前不是真正的票据债务人,承兑后才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

只有承兑后的票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转让流通。

15、证券交易所:

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2.√3.√4.×

5.×

6.×

7.×

8.√9.×

11.×

12.×

17.×

18.×

三、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A6.D7.C8.B9.A10.B11.B12.A13.C14.D15.D

四、多选择题

1.BC2.ACE3.BCDE4.ACD5.AD6.ACDE7.BCD8.ABCE9.ABE10.ACDE11.ACD12.AE13.AC14.AD15.BCD

五、分析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经济单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也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特殊性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特殊的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

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对象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或普通劳务,经营内容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

而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内容则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

(2)特殊的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

一般经济单位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

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

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3)特殊的经营风险影响。

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商品生产、流通过程,集中表现为商品是否产销对路。

单个企业破产造成的损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一般属小范围、个体的。

而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2、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P学习手册179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1)盈利性。

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

银行开办哪些业务项目,首先要看这些项目能否为银行创造盈利。

(2)流动性。

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

要保持流动性,银行一方面在安排资金运用时要保持流动性,另一方面银行要注意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使自己能在必要时候获得足够的融资。

(3)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

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

银行资金来源中有90%以上是负债和借款,而其资金运用则绝大部分是贷款和投资,贷款和投资不仅存在利息不能支付的风险,还存在本金不能收回的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

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

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

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

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

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3、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P学习手册199页)

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

(1)金融市场所具备的主要功能。

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加上该市场明显不同于其他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使得这个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有效地动员筹集资金;

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

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

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实施宏观调控。

(2)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与环境。

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程度,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建立基础与发展方向。

各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金融市场只有建立在真实信用和现实社会再生产基础之上,坚持与生产流通紧密相关并为之服务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功能。

如果金融市场的活动脱离了上述基础与方向,不仅难以发挥其基本功能,而且还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加大金融风险,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

其次,要使金融市场正常、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与环境,其中主要是:

法制健全,信息披露充分,价格机制灵活,市场进退有序。

4、如何区分票据与票据承兑?

(书P208-209页)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

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

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都较短,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而且可以办理贴现的票据也仅限于已经承兑的并且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票据承兑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承诺负担票据债务的行为。

承兑为汇票所独有。

汇票的发票人和付款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发票人签发汇票,并不等于付款人就一定付款,持票人为确定汇票到期时能得到付款,在汇票到期前向付款人进行承兑提示。

如果付款人签字承兑,那么他就对汇票的到期付款承担责任,否则持票人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5、简述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内容。

(书P241-242页)

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是对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生命周期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状况同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

(1)宏观经济周期性运行与证券市场。

证券价格的变动大体上与经济周期相一致。

一般是:

经济繁荣,证券价格上涨;

经济衰退,证券价格下跌。

(2)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证券市场。

财政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具有持久但较为缓慢的影响。

汇率政策的调整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

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出口型企业将受益,此类公司的证券价格就会上扬。

(3)企业生命周期与证券行市。

—个产业经历的由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演变过程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

初创期的产业,如信息网络业、生物制药业等的风险较大,因而其证券价格的大幅波动不可避免;

处于成长期的产业由于利润快速成长,因而其证券价格也呈现快速上扬之势;

处于成熟期的产业是蓝筹股的集中地,其证券价格一般呈现稳步攀升之势,大涨和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颇具长线持筹的价值。

(4)企业自身状况与证券行市。

主要是对公司进行背景分析、会计数据分析和财务状况分析。

公司基本背景分析主要包括公司获利能力分析和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会计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一个企业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其所代表的经济活动。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从财务数据的角度评估上市公司在何种程度上执行了既定战略,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

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工具有两种:

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作业三

1、国际收支:

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表:

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以某一特定货币为单位,运用简明的格式总括地反映某一经济体在特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经济体间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