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55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

《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doc

浅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动起来

刘淑芬2014.10.14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

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动脑思考,拓展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贴近生活,亲近实践。

[关键词]

可以动真正动乐意动全程动

[正文]

“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要让学生主动的“活动”起来,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去,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

一次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通讯。

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

如“吃啥有啥”、“乱摆乱卖没人管”“菜价低菜农愁”等。

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研究,还明白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需要性内容。

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

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

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

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竞争性内容。

魏书生说:

“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

”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

如《趣话姓名》就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当主题确定以后,则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过程,会“动”得特别投入。

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了一节《诗情画意迎新年》的活动课,学生设计了“对春联”、“祝语设计赛”、“猜灯谜”、“成语表演”、“新年新打算”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

如活动课《手抄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

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

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时,都深感自豪。

  3、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

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一种精神的交流和对话。

在《让生活更有秩序》这次活动中,有同学提出:

真正不遵守秩序的是大人。

对于这个问题我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还是及时肯定了他。

然后放弃了原定的计划,让他们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能对大人们“指手画脚”,孩子们很兴奋,最后得出结论是:

不遵守秩序的大人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我们要善意地提醒他们,或者请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制度。

看到孩子们闪现的思想光芒,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是那么的了不起。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

如在活动课《相约春天》中,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的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

  四、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

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中,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

“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

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又如在《什么样的人朋友多》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普遍认为:

自己快乐、同时也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朋友多。

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下面的小活动:

[做个快乐的孩子]

1、当你生气时,请住进“情绪医院”,试着找出控制方法,比如:

分析一下发怒的后果,想办法使自己不过分激动,试试推迟自己的发怒时间。

2、请你想一想:

哪些事会使你感到高兴?

哪些事会使你感到愤怒?

谁控制你的情绪?

3、和小组及全班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怎样宣泄不好情绪的:

是向老师、好朋友倾诉?

是偷偷大哭一场?

是与使你们发怒的人好好谈一谈?

还是欣赏音乐或游戏等等?

4、小结:

我真快乐,我懂得了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再也不做“小刺猬”了。

通过这个小测试,孩子们笑着说:

“原来快乐的钥匙在自己手里。

”望着这群身心健康、活泼可爱的孩子,我的快乐无与伦比。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快乐成长!

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

1、实践性内容。

实践性是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

一次活动课,我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