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547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5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6包头市石拐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8)《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GB8978-1996);

(9)《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1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1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4编制原则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全面规划,科学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合理确定工程的服务范围和处理规模。

(4)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釆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即要有效地保护好环境,又能做到节省工程投资。

(5)釆用近期与远期结合的方针,充分考虑工程分期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5)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恶臭和蚊蝇等,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破坏。

1.5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根据石拐区环卫设施的具体情况,以及垃圾的成分、产量等选择合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报告编制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新建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及配套设施,共处理生活垃圾180万t。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

2.1城市简介

石拐区始建于1956年,石拐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765平方公里,辖1个苏木、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拥有一个自治区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区总人口6.3万,其中工业从业人员2万,工业园区涉及两个行政村庄(青山村、白草沟村)和十六个自然村(魏君窑村、小冬瓜村、大冬瓜村、井子沟村、南冬瓜村、皂火沟村、各亥图、西梁、河北、白草沟、当铺窑、毛忽太、南福永、北福永、后坝、三合义)。

2.2地形地貌

石拐矿区属山间盆地的山丘地带,四面环山,中部为沟壑相间的黄土山丘。

境内最高峰海拔1860米,最低点1150米,平均海拔1450米。

山地南陡北缓,丘陵平缓坡长,沟谷纵横交错,地域弯曲面狭长,沟谷呈南北分布,山沟与山脊的坡度一般在7-25度,坡度最高达40度,沟谷两岸均有较薄冲击层发育,上部则为次生黄土层,平均厚度为40米左右。

2.3气象

石拐区属温带大陆干燥性气候,四季温差明显,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春末夏初,受风沙影响;

夏短炎热,受东南季风影响;

秋季凉爽,雨后浓雾,冬长寒冷,受西北季风影响。

年平均无霜期270天,冻结期一般为5个月,即从11月至翌年3月,冻结深度一般在0.9-1.3米,最大冻土深为1.82米,全年日照3077小时,年平均生长期20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5.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099.6毫米。

2.4社会经济概况

石拐矿区现下辖一乡、一镇、五个街道办事处。

包头市矿务局、包钢杂怀沟硬质粘土矿为驻区大企业。

石拐矿区总人口约6万人,由汉、蒙、回、藏、维、朝鲜、满、达斡尔、羌、锡伯等10个民族组成,全区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1030人,中专文化的153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1340人。

矿区内交通便利,服务设施较齐全。

城市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区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园林绿化迈出了新的步伐,人均居住面积9.95m2,达到包头市“九五”人均水平。

商贸网点2.8万m2,人均0.46m2,中小学教学用房6.63万m2,人均9.4m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医疗用房2.23m2,人均0.37m2。

城市道路16km,清洁平整,安装路灯9.18km,城市供水能力充裕,日供水量人均80m3,新石拐区片实现集中供暖,供暖能力6.3万m2。

全区拥有各种树木14万株,绿化面积1.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8%,人均绿地面积200平方米。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3.1目前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石拐城区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混装运输方式。

(1)居民生活垃圾

居民生活垃圾由各居民区内的垃圾道和垃圾间储存,用人工小车或小型机动车辆收集至中转站。

(2)城市主、次干道垃圾

由清洁员将垃圾集中在道路两旁,用垃圾车运至中转站。

(3)商业垃圾

商业部门的垃圾大部由环卫部门清运。

目前石拐区垃圾处理采用露天堆场的形式,此种垃圾处置方法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而且石拐区城市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作为必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垃圾处理场如不尽快建成,垃圾处置问题如不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投资环境将有恶劣影响。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露天垃圾场的危害

(1)污染水体。

现有的垃圾堆放场雨天随雨水漫流,污染地表水;

毫无防渗措施的堆填污染地下水。

随意堆填垃圾将直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影响甚至会波及数代人。

(2)污染土壤。

垃圾场渗沥液这种高浓度废水夹带有害元素也会污染土壤,改变土壤的营养结构。

3.2.2城市发展的需要

根据石拐区人民政府编制的《包头市石拐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到规划期末2020年将石拐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小康、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型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近期12万人,远期为25万人,建设规模2010年达到13.3km2。

随着城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生活生产垃圾在城市周边无序堆放,极大危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并直接影响城市观瞻。

现有的垃圾堆场属于简易裸露堆放。

既无有害,可燃气体的疏导、收集和处理设施;

又无防渗措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

这些对于其周围的大气、土壤和水源都将构成严重的污染威胁。

3.2.3垃圾无害处理有利于城市建设

包头市是全国卫生和文明城市,石拐区拥有五当召等著名景区,在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同时,还要尽量保持环境的原始风貌。

这对城市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一个现代城市来说,兴建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是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建设一座有足够容量、环保卫生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是石拐区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

该工程的兴建可大大减轻垃圾对城市的污染,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是保障人民正常生活、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四章项目处理规模

4.1垃圾产量预测

石拐区目前人口6.3万人,按人均日产垃圾1.4kg/天,则每天产生生活垃圾98吨。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主要与城市性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消费习惯、城市气候特征、城市燃气使用率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垃圾年均增长率超过10%,城市垃圾产率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结合到石拐区实际情况,按2014年以后垃圾年增长率为5%计,则25年累计产生约180万吨生活垃圾。

表4.1垃圾产量计算表

年份

日垃圾

产量(吨)

年垃圾

累计垃圾

2014

98.00

35770.00

2015

102.90

37558.50

73328.50

2016

108.05

39436.43

112764.93

2017

113.45

41408.25

154173.17

2018

119.12

43478.66

197651.83

2019

125.08

45652.59

243304.42

2020

131.33

47935.22

291239.64

2021

137.90

50331.98

341571.62

2022

144.79

52848.58

394420.21

2023

152.03

55491.01

449911.22

2024

159.63

58265.56

508176.78

2025

167.61

61178.84

569355.62

2026

175.99

64237.78

633593.40

2027

184.79

67449.67

701043.07

2028

194.03

70822.15

771865.22

2029

203.73

74363.26

846228.48

2030

213.92

78081.42

924309.90

2031

224.62

81985.50

1006295.40

2032

235.85

86084.77

1092380.17

2033

247.64

90389.01

1182769.18

2034

260.02

94908.46

1277677.64

2035

273.02

99653.88

1377331.52

2036

286.68

104636.58

1481968.09

2037

301.01

109868.40

1591836.50

2038

316.06

115361.82

1707198.32

4.2垃圾收运

垃圾收运系统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垃圾的收集,贮存及运输诸环节。

它涉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及习惯,社区分布、交通路网布置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垃圾收运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贮运(即搬运、贮存)从垃圾产生源头将垃圾送至贮存容器、废物箱或收集站的运输过程。

第二阶段是清运。

将垃圾自收集站转运至大容量运输车上,运往垃圾处理场。

4.2.1设计原则

(1)收集设施布局合理、因地制宜、方便群众;

(2)收集设施与收运车辆技术配套。

收运作业密闭性好,消除二次污染,并逐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3)优化收运过程,降低收运成本。

4.2.2垃圾收运系统设计

(1)废物箱

废物箱主要供居民或企事业单位临时存放垃圾,为方便群众,其设置间隔宜符合表4.2规定。

表4.2废物箱设置间隔

位置

设置间隔(mm)

商业、金融业街道

50〜100

主干道、此干道、有辅道的快速路

100〜200

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

200〜400

废物箱主要采用密闭垃圾容器,应便于搬运且与垃圾收集车辆配套。

根据建设部标准CJJ27-2005,拟增设钢制1.2m3垃圾收集箱30个。

(2)垃圾收集站

石拐区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长约33公里,总面积765平方公里,面积不大。

如果新建中转站的话,除了增加土建、设备投资外,势必引入更多的污染,从而引起周边群众的不满,所以本次工程不增设收集站。

(3)垃圾收运车辆

石拐区目前垃圾收运车辆数量不足,运力偏小,设备老化,且密闭性差,存在散落等问题,难以满足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各环节衔接配套的要求,应逐步更新、添置新型车辆。

中型密闭压缩式垃圾运输车:

主要承担收集站至处理场之间的垃圾运输。

根据石拐城区道路偏窄,坡度较大的特点,拟新增4台5t后装式垃圾车。

小型垃圾收运车辆:

主要承担街区内垃圾的收运,拟选用2t侧装式收运车,逐步取代现有的手推小车或平板车,提高垃圾收运作业的机械化程度。

由于该车型主要服务现有收集站,服务范围较小,每次周转时间按照60分钟考虑,每日周转次数10次,在现有基础上,还需要添置5台运输车。

新增的收运设施及清运车辆汇总表4.3所示。

表4.3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状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制垃圾收集箱

1.2m3

30

2

中型垃圾运输车

5t

4

3

侧装式小型垃圾清运车

2t

5

第五章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筛选

5.1垃圾成分分析

石拐区垃圾平均容重为0.54吨/m3(非压实),平均含水率为30%-40%。

垃圾特点如下:

(1)石拐区城市中无机物占较大比重(59%),煤渣灰土含量高(56.3%),这与石拐区属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气化率不高有关。

(2)可燃物(纸类、竹木等)含量低。

(3)厨余含量大,致使垃圾含水率较高。

(4)石拐区生活垃圾仍为混合收集方式,这样致使垃圾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匀,且随着季节波动较大。

5.2处理工艺比较

目前,垃圾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及综合利用等几种方式。

这几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特点、效果各有不同。

5.2.1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利用山涧沟谷,废矿坑,洼地,按照环境卫生工程标准将垃圾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填埋的主要优点是建厂费用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对垃圾的最终处置而言,卫生填埋也是唯一的方法,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填埋所产生的渗沥水、沼气及恶臭对水、土、气有污染,使得防治投资大。

它应该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防渗处理工程措施必须保证填埋场与外界的水环境的隔离,以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2)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污水管道系统。

(3)填埋作业应分层铺盖堆填、压实,并尽可能做到当日覆盖(用土壤或其它材料),以提高填埋库积的利用率,减少臭气散发和蚊蝇孳生。

(4)对填埋体产生的沼气应有组织的收集、排放,如有条件可以利用,以防止发生沼气的无序迁移和聚集而可能导致的爆炸。

(5)填埋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蚊蝇的孳生。

上述要求中,第一条和第二条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因为地下水一旦发生污染,补救将十分困难。

2000年5月29日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出了“城建[2000]120号文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文中明确提出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它具有适应性广、操作简单、垃圾消纳量大、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实践表明,到目前为止,尚只有卫生填埋具有处理和最终处置生活垃圾的双重功能,焚烧处理尚有炉渣需卫生填埋处置,其中灰渣甚至要求安全填埋处置。

堆肥处理尚有不可堆肥物需卫生填埋处置。

国内比较标准的卫生填埋场有:

杭州天子岭、深圳下坪、福州红庙岭、福建三明、泉州等地的垃圾填埋场。

此方法处理垃圾适应性广,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垃圾消纳量大。

卫生填埋法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是垃圾处理方法中最低的,又是其它处理方法所必需的最终处置方式。

5.2.2堆肥法

堆肥法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的作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物转化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类似腐殖质物质的一种方法。

根据堆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需求,堆肥法又可以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类。

现代堆肥技术一般采用好氧工艺,生活垃圾在有氧条件下,经过好氧微生物分解成肥料和渗滤液,同时排山废气和释放热量,形成高温发酵过程,杀死垃圾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达到无害化。

接着,垃圾进入堆肥的熟化阶段,较难分解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也被好氧分解成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此时堆肥的温度逐渐降低直至稳定。

根据肥料市场的情况,可以通过在熟化堆肥中添加一定比例的N、P、K等无机肥料制成有机复合肥。

此方法要求垃圾中可腐化有机物含量应大于40%,且操作管理较填埋法复杂、设备费用高,垃圾肥成本高,肥料生产受市场销售影响大,不适合于制肥的垃圾仍然需要填埋。

3.2.3焚烧法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在焚烧炉内有机废物与空气发生氧化燃烧反应,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以同时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焚烧的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使被焚烧的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的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的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固体垃圾燃烧的过程是:

固体垃圾热裂解——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挥发气化——与氧反应燃烧。

影响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焚烧温度、焚烧停留时间、废物与助燃空气的混合强度、燃烧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合强度、空气供应量等。

固体废物焚烧炉种类较多,包括:

炉排型、炉床型、沸腾流化床型。

垃圾含有潜在的能量,可以通过焚烧回收利用。

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可以减少80〜90%。

此外,通过焚烧,可以破坏垃圾中有害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杀灭病原菌,达到解毒、除害的目的。

由于焚烧法对可燃垃圾的处理能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所以适合于经济实力强、垃圾成份适合于焚烧、用地紧张的城市和地区。

但垃圾焚烧法基建投资高、运行管理费用高,对垃圾成份和管理水平有严格要求。

此外如果焚烧配套措施控制不当,可使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剧毒致癌有机组份(如二噁英等),其烟气处理也很复杂。

5.2.4垃圾综合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垃圾综合利用的各种技术,如垃圾制造砌块、废旧塑料炼油等,这些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

垃圾综合利用一般需要和垃圾卫生填埋或其它处理方法配合采用。

5.2.5垃圾处理工艺比较

根据不同生活垃圾的研究情况和工程实施情况,将各种生活垃圾处理工艺进行比较,详情见表5.1。

表5.1不同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比较状况

比较项目

垃圾处理方法

卫生填埋

焚烧

高温堆肥

技术可靠性

可靠

占地面积

中等

适合条件

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成成分严格要求

要求垃圾低位热值大于4000kJ/kg

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大于40%

最终处置

残渣需做处理,占初始量的15%左右

非堆肥物需做处置,占初始量的60%左右

资源利用

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

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

作农肥或回收部分物资

地表水污染

需采用防渗保护

可能性小

大气污染

有气味散出

烟气处理不当时对大气有一定污染

有轻微气味

土壤污染

限于填埋场区域

需控制堆肥有害物质含量

管理水平

一般

较高

5.3处理工艺确定

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要考虑垃圾成份、城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居民生活和生产习惯及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等条件。

除经济发达、国土面积较小的少数国家如日本、瑞士广泛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外,大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广泛采用卫生填埋方法。

国内垃圾处理总体情况是:

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垃圾处理项目中,采用卫生填埋的占绝对多数;

垃圾焚烧只在少数经济发达、用地紧张地区如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有采用;

垃圾制肥技术的采用主要受制于肥料销售市场的情况。

除城市生活水平、燃气使用率外,垃圾的收运方式也是影响垃圾成分的重要因素。

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重要前提。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城市垃圾为混装,垃圾成分十分复杂。

从石拐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处于城市发展阶段,建设资金不很充足,垃圾可燃成份不高,所以目前不宜采用投资高的焚烧工艺,可考虑堆肥和填埋。

鉴于目前垃圾成分中有机物含量不高、垃圾成分不均匀、现有技术条件下堆肥产品市场有限,石拐区垃圾混合收集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堆肥条件还不成熟等,更适宜采用填埋工艺。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依据“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的原则,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本工程拟选择卫生填埋方法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第六章项目选址

场址选择是卫生填埋场设计的关键之一。

我国垃圾填埋场址主要有三种类型:

山区沟谷型、平原地型和海滨滩地型。

选址应以对环境影响小,交通方便,投资省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6.1选址原则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等规范、标准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规定。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2)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3)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4)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5)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6)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距大、中城市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0.5km;

(8)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泻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