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5044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实习报告1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四、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

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

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

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

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

(1)倒石头组(p1d):

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

(2)栖震组(p1x):

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

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

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

(3)茅口组(p1m):

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地质实习报告篇2

  班级:

通风111

  姓名:

熊x

  学号:

11xx

  日期:

20x3年1月7日

  指导老师:

张x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章前言………………………………………………..3

  一、实习目的……………………………………..3

  二、实习要求……………………………………..3

  三、实习时间、地点及方法................…………...3

  第二章实习区地质概况………..………………………….3

  一、实习区地层…………………………………………….3

  1、龙潭组…………………………………………..3

  2、长兴组…………………………………………..4

  3、飞仙关组………………………………………..4

  4、嘉陵江组………………………………………..4

  5、须家河组………………………………………..4

  二、实习区构造…………………………………………......4

  1、区域构造背景…………………………………..4

  2、实习区的地质构造特征………………………...5

  三、矿产……………………………………………………..6

  1、煤………………………………………………...6

  2、其它矿产………………………………………..8

  

(1)黄铁矿………………………………8

  

(2)煤层气(瓦斯)……………………8

  (3)赤铁矿………………………………8

  (4)石灰石矿……………………………9

  (5)天青石、石膏矿……………………10

  第三章实习中观察到的地质现象…………………………10

  第四章结论…………………………………………………15

  第一章前言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野外地质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地质实习要求同学们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使同学们对各种地质概念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并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到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

  二、实习时间、地点及方法:

  时间:

为期一周

  地点:

凉风垭、赖家垭口、清水溪

  方法:

指导老师采取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现场地质现象,并培养学生野外观察,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要求:

  1、凡要求全班集中,每次都要考勤;

  2、实习结束后每人都要交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3、实习过程中要养成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习惯;

  4、实习成绩=考勤+实习表现+实习报告;

  5、安全第一,全班同学都要团结互助,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实行班长责任制;

  6、实习结束后立即返校,不要与陌生人往来;

  7、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后次周交;

  8、实习报告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第二章实习区地质概况一、实习区地层:

  1、龙潭组:

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根据中梁山地质将龙潭组分为三段

  第一段(巳1。

尢底部为3m厚的灰白色铝三页岩ヒ逞抑泻有球欤黄铁矿结核和星散黄铁矿颗粒。

芸上为深灰、灰褐色セ疑页岩和灰黄色细矽岩シ畚岩互层夹煤层。

其中含有菱铁矿、黄铁矿结核。

岩层水平层理发育ズ有丰富的植物化石。

含煤4层(k厂Kl暈)。

称为下煤组ズ穸35|左右。

  第二段(P。

ll一层35m厚的灰色石灰岩ニ壮啤按筇グ濉豹ジ缓诛化石ナ

  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分层标志。

其上为灰色セ一粕薄至中厚层细砂岩シ凵把壹幸逞液兔翰恪Q也阒泻黄铁矿チ馓矿结核和似层状菱铁矿ニ平层理发育ブ参锘石富ズ煤6层コ莆中煤纽ズ穸40m左右。

  第三段(P1。

)サ撞开ヒ徊泐浜竦奶质页岩ナ堑谌段与苐二段的标志层。

上为深灰色セ一粕页岩ハ干把摇⒎凵把壹泻稚中厚层灰岩和泥灰岩。

页岩ハ干把摇⒎凵把揖咚平层里ズ黄铁矿和菱铁矿结核ゲ缓可采煤层ブ缓煤线(草皮炭)ズ4伽左右。

  2、长兴组:

主要凾出露在中梁山背斜的核部ピ诹狗幺氲奈逄ㄉ胶捅狈缇一带出露齐全ズ穸90m左右。

根据岩性和生物化石等特征ビ缮现料驴煞治6个岩性阶段

  第一段(Pc):

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炭质ジ浦室逞-含黄铁矿晶粒シ缁表面为黄褐色。

含中华梨形藻、凄戈类海百合茎等化石ズ穸7m左右。

c)セ液谏セ疑、黄褐色钙质页岩夹泥灰岩。

含丰富的腕足类化石ズ穸3m左右。

  第三段(Pc)セ疑厚层块状灰岩ズ少量燧石结核和丰富的古蜒和中华梨形藻及腕足类等化石ズ穸10m左右。

  第四段(Pc?

)ド罨疑中至厚层灰岩夹薄层黑色泥岩チで嘀-。

含黄铁矿晶粒和菱铁矿结核及少量碎石结核。

波状层理发育1、中部和底部各为一层5一3cnl厚的含铁质灰岩风化表面为黄褐成为识别标志ケ径胃缓欧姆贝和中华梨形藻ズ穸15m左右。

  第五段(Pc)セ疑厚层至巨厚层灰岩ズ燧石结核。

中上部)云质团块。

岩石中含中华梨形藻、蜓ネ笞憷嗟然石

  第六段(Pc?

):

灰色プ鼗疑中至厚层含隧石灰岩

  3、飞仙关组:

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互层。

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红色泥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

  4、嘉陵江组:

主要由灰色浅灰岩,白色质灰岩、白云岩、豹皮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

  5、须家河组:

为浅灰色、褐黄色中厚煤层至厚层细至中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

  二、实习区构造

  1、区域构造背景

  地质力学的观点认为中梁山背斜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盆地川东褶皱带的重庆弧形构造的观音峡背斜之南延部分。

四川盆地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最南边的一个沉降盆地テ淠诓抠罗系、白垩系地层广布。

根据盆地内部的隆起与拗陷及其变形组合特征的差异ビ啥西可分为川东褶皱带ゴㄖ旭拗宕、川南褶皱带等三个耳机构造带。

实习位于川东褶皱带。

川东褶皱带位于华蓥山至宜宾一线以东テ咴旧揭晕鞯牡卮。

它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挤压带。

构造线方向大致为N30°

E其特点是背斜紧凑ハ蛐笨砘邯ピ谄拭嫔献槌筛舻彩今拗濯ピ谄矫嫔铣捎倚行绷械淖楹闲翁。

背斜枢纽和轴线常波状起伏コ省癝”形弯曲。

在重庆一带形成略向西凸的弧形构造—重庆弧。

与褶皱相伴生的主要是一些

地质实习报告篇3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

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

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

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篇4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

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

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

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

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

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

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

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

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

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

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

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实习报告篇5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工程地质土木专业实习报告。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

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土木专业实习报告》。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

  四、庐山及其概况:

  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兀立于鄱阳湖西北。

庐山、长江、鄱阳湖三位一体的奇妙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在地貌学上,庐山称为“地垒式断块山”。

它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展史,它记录了地球的地壳演变史,它承载过地球曾发生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巨变。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

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

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

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

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

  

(一)秀峰龙潭

  20xx年4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整个实习的第一站——秀峰龙潭。

  老师告诉我们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

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

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

分布规律:

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

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

上盘:

鄱阳湖平原下降。

下盘:

庐山上升。

五老峰断层崖。

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

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地质实习报告篇6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

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

  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

20xx年5月10日

  二、实习内容

  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

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

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

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

  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马山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马山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马山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

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马山自然保护区由主峰马山(海拔233。

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

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

自南、北两侧遥望,马山、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

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

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

由于马山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

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

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习进程

  

(1)马山硅化木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马山极富盛名的——马山硅化木。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

早在1·

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

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

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

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

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2)马山石林

  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

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