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487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义井联校小河学校赵秀云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

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

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

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

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我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细细观察雷雨前、雷雨时和雷雨后的情景。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请父母养几只小蝌蚪进行观察。

没想到引来了学生一大串问题,有位学生说:

“我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可小蝌蚪与青蛙完全不一样,它怎么可能变成青蛙呢?

”一个学生开了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说开了,有的说:

“其它的小动物小时候多少与它妈妈有点像,可小蝌蚪什么也不像呀?

”有的说:

“它到底是先长后腿还是先长前腿?

”还有的说:

“它的长尾巴到哪里去了?

”是呀!

学生们都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难怪他们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那么多疑问。

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我想:

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环境,亲身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彻底搞清这一系列的问题。

于是,我带领学生捉来了一些小蝌蚪,养到鱼缸里,每天观察小蝌蚪的变化,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

学生们的劲头很足,一下课就围着鱼缸转,我们边观察边讨论,还时常给它们换水、喂食。

时间在孩子们焦急的盼望中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九天早上,有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

“小蝌蚪长出后腿来了!

”这一叫,同学们都围了上去,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些,我把小蝌蚪放入透明的塑料杯中,放在投影仪上放大。

学生们都睁大眼睛,两眼放光,小脸通红,那份激动啊,简直难以言表!

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

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

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和立场。

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

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另外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更是可以非常充分地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如:

口语交际教学中,先给学生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进而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交际,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习作中,则可以通过先活动,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再进行听说训练,最后写一写,孩子有了切身体验后再去写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方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三、生活化的学习体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的你处处都在使用语文,如你希望用新颖、独到的广告语给你的企业宣传,你希望用别具一格的自我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需要用得体、恰当的表达方式沟通你和周围人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要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造,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感知生活,把生活再现到语文中的能力。

我记得我四年级的一个学生在作文里写到“在热闹的河边草地上,白的羊群们总是很着急的,快节奏的啃着青草,是因为它们怕那些比自己嘴巴大的多的牛,会抢了自己喜欢吃的草吗?

而牛儿们呢,丝毫不在乎,依然悠闲的按自己的步伐去吃草,我想它们肯定在心里想,‘我嘴巴大,一口是你们的几口多,我才不着急呢’,然后小牛总是来回不停的跑,是在互相挑拨牛羊之间的关系吗,还是看看大家怎么都吃的那么专心,就自己静不下心来呢„”这样生动的作文片断是细心观察了生活的结果,是在作文中再现了生活,我当时当范文在班上朗读了,不为了这篇作文写的有多好,就是为了这位学生用心观察了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

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