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4488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直面我省文化产业滞后的现实;

破解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革除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打破条块、产业、行业分割设限的文化资源格局,合理配置市场资源;

培育一批有雄厚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

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实现文化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注重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创新手段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弘扬本土文化,打造龙江文化品牌;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现代文化消费观念;

抓住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新机遇,提档加速,实现“弯道超越”,加快我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认真分析我省文化产业现状,学习和借鉴湘、浙、沪、粤、辽等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就推进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问题,提出以下七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要树立全新文化产业发展观,直面我省文化产业落后的现实,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超过“第二方阵”,赶上“第一方阵”

(一)我省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差与滞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412亿元,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2.6%,2007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05亿元,在全国各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排序中名列第22位,只占本省当年GDP总量的1.6%,这一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

2007年我省GDP总量与排在全国最前面的广东省相比,是广东的1/4,而我省这一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是广东的1/18。

与我省毗邻的吉林省,2008年GDP总量排在我省后6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却排在我省前6位,是我省的2.4倍,占本省GDP比重已接近5%。

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我省文化产业的落差和严重滞后。

我省的文化产业与许多省横向比,无论是总量还是占本省GDP的比重,都远远落后于兄弟省。

我们既不在第一方阵,也不在第二方阵,而是被远远甩在了第三方阵。

当我们踮起脚尖遥望跑在我们前面的第二方阵和第一方阵时,看到的是旌旗猎猎,风驰电掣。

回望我们身后,老少边穷,所剩无几。

我们这个拥有曾经被誉为“东方莫斯科”和“音乐之乡”的城市,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如今已风光不再。

(二)文化产业不仅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成为可下“金蛋”的“母鸡”

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文化的发展强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是提升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软实力”。

文化的力量决定着21世纪的走向。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文化确立为国家的战略产业、立国产业。

今天的文化产业已实实在在成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走在文化产业发展前列的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都已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当家产业。

目前,我国已有6个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或超过了本省GDP的5%,成为本省(市)的支柱产业。

在我们所考察的几个省市,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本省(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强力推进。

一直走在全国文化产业排头的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本省GDP的6.2%,现在正在推进92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做大做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这个省的“十一五”规划末期文化产业增加值拟定为3000亿元,达到本省GDP的8%。

以“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和“动漫湘军”为主力的湖南文化产业在本省所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与装备制造业、钢铁有色金属业持平,在全省确立的10大优势产业中已经高于其它八大优势产业,成为湖南当家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本市GDP5.6%的上海,为确保文化产业后发之力,正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数字技术及金融产业的结合,全国第一家数字出版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经在这里建设。

近年,我国的一些省(市)相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市)的战略口号,上海、广东、浙江、湖南、湖北等文化产业发达的省(市)陆续编制了本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做为本省(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已跻身我国文化产业第一方阵的河南省,提出了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

我省已制定了从2009年到2015年《黑龙江省推进文化兴省战略行动规划》,规划中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一建设”和“六项产业发展工程”,将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省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将占到GDP的5%左右,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这确实是一个很鼓舞人心的发展规划,意味着我省文化产业将出现高速发展的局面。

未来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将进入产业加速转型,规模加速扩张,素质加速提升,竞争加速升级,实力加速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加速期。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我省的文化产业有资源丰富、力量雄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决不能错过这一重要发展机遇,要将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树立新的发展观念、谋划新的发展思路、确定新的发展目标、编制新的发展规划。

明确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文化产业。

以超常规的办法,超常规的速度,争取用10年的时间,到“十三五”规划末期,超越第二方阵。

再用10年的时间赶上第一方阵,实现龙江文化产业的崛起。

二、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要打破条块设限、产业分割、行业封锁的文化资源格局,实现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与重组,打造文化产业“航空母舰”,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和基础作用,加快我省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

今年5月18日,由原黑龙江省出版总社转企改制组建起来的大型出版产业集团——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披红挂彩,隆重揭牌。

7家出版社、6家杂志社、3家印刷制版企业和2家图书音像发行集团聚集麾下。

组建了以出版为主业、兼营多种媒体的产业集团。

原16家事业单位的580多名事业干部整体转换身份,成为出版集团聘用的“社会人员”。

从此,一个端了50多年财政铁饭碗的文化事业单位彻底告别了事业身份转为文化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

进入21世纪,文化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文化企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加剧,文化产业的集群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成长起来的一批年产值和资产双超千亿美元的国际文化企业巨头和文化产业大亨在文化市场上叱诧风云,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支配力量。

面对海量的市场需求和国际文化巨头的大兵压境,我国的一些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实施的企业兼并和资源重组也风云乍起,来势逼人。

我们在湖南、广东、浙江等地考察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走出以省为界的小市场,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大市场。

尽快组建一批我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在国内、国际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省企业不但数量少,规模普遍偏小,企业集约化和产业集中度偏低,资源极度分散,还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以及无序竞争的问题。

企业效益低下,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市场主体实力不强,在文化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使我们处于竞争中的弱势。

如何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造血功能,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如何让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和基础作用,已经成为我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巨大挑战和竞争压力,我们必须加快培育几个有实力、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有重点地建设几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几个有基础的中心城市文化产业平台。

在全省形成以龙江传媒集团、黑龙江出版集团和黑龙江龙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以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有基础的重点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为平台,以哈尔滨平房动漫产业基地、冰雪大世界文化基地、松雷集团音乐剧创作基地、正在建设的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牡丹江文化产业园为主要基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实现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基地引领产业创新,产品孵化;

中心城市发挥产业辐射和区域产业集群推进的功能。

组成一支具有雄厚实力和极强竞争力,可以挺直腰板参与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省队”。

(二)冲破行政壁垒,破除行业地域界限,实现优势产业资源重组,优势企业强强联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是按照行政区划、行政级次配置文化资源的,文化资源既被各级行政体制所分割,又被各级行政体制所禁锢,而且这种体制长期以来被固化。

这种行政化的文化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体制形成尖锐矛盾。

由于这种体制上的“先天不足”,在我省文化市场就出现了有能力的没有资源,有资源的没有能力;

强的难以再强,弱的也不能淘汰;

谁也大不了,谁也强不了,谁也撑不着,谁也饿不死,谁都有饭吃,谁也别想有大作为。

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部门分割利益的刚性化,企业难以成为市场主体,资源难以合理配置。

文化资源名副其实地成为行政区划和行政级次格局中你的——我的——他的。

文化产业也就被划分成省的、市的、县的,姓广的、姓报的、姓文的、姓图的……。

井水不能犯河水,河水也不能进井水。

始建于上世纪末的我国有线电视网,由中央、省、市、县分层建成,建网之初只是为了自上至下传送电视节目信号。

经过数年的网络改造和发展,目前,已建成了连接31个省市区,近4万公里的国家广播电视光纤干线传输网,10万公里的省级干线网和300万公里的地市级传输网。

我省目前已建成8400多公里、连接近600万用户的省光纤干线网。

新建成的省干线网频带宽、容量大、多功能、双向性,完全具备了包括视频、宽带数据、IP语音等多媒体业务运营能力。

然而,由于文化资源的行政区域化分割,目前,我省的有线电视网还完全处在行政区划和行政级次的分割状态中,还是一市一网、一县一网、一厂一网、一矿一网,各自为政、支离破碎的小片网。

除了传送电视节目信号外,数字化网络的潜在承载能力无法发挥,多媒体的营运业务及增值业务无法实现。

这样一个投入巨大、功能齐全、潜力广阔、效益可观的现代化网络在数字化时代竟然大部分功能被闲置。

优质文化资源不能发挥产业功能,很让人痛心。

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下决心实现全省全网、全国全网,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有线电视光纤网络的优势,盘活存量,做足增量,让存量与增量共同增值。

把目前每年只有十亿元的网络效益增至几十亿元、上百亿元。

因此,对我省有线电视进行资源重组整合,实现全省一网,组建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实现企业化运营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调研组在考察中了解到,辽宁省文化资源整合的力度很大,《铁岭晚报》已更名为《辽沈晚报?

铁岭版》,《铁岭日报》已由原铁岭日报社主办变更为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铁岭人民广播电台”呼号变更为“辽宁人民广播电台?

铁岭之声”,“铁岭电视台”的呼号前冠以“辽宁”二字。

今年初,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与铁岭市的三家媒体在员工劳动关系不变、单位隶属关系不变、资产归属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跨区域的战略合作和文化资源的优化重组,提升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将在今年6月底以前完成与营口、辽阳、本溪、抚顺、阜新、盘锦7个城市相关媒体的战略重组,组建辽宁省与中部城市群媒体集团。

针对我省及省会城市存在的突出问题,调研组形成了一个大胆的共识,建议用市场手段和机制组建省及省会城市广播电视联合体、省及省会城市报业联合体、省及省会城市出版联合体,或者跨行业跨媒体的交叉联合体。

可以先在一个方面进行试点。

这一动议主要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

省及省会城市文化资源与市场有限,实现强强联合后可以在更大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中去参与竞争;

省市广播电视频道的同质化、雷同化设置本身就是资源的浪费,联合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频道资源;

新闻资源的共享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

省市联合体共同应对广告市场和发行市场,可以极大缓解由于省市血拼广告市场和发行销售市场而造成的残酷压价,争抢报摊、自伤元气的内耗;

总之,省市强势媒体的联合,会极大地减少层际之间的无谓竞争和摩擦,既可壮大实力,提升竞争力,又能为打造我省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奠定基础。

在国际上,相同媒体或不同媒体间的资产兼并、资源整合重组已屡见不鲜,在我国由于文化配置资源的行政化,上述联合尚无先例,实施起来会阻力很大。

但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三、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要破解深层次矛盾和主要弊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我省文化产业强筋壮骨,使文化产业发展驰上“快车道”

(一)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走出改革的“深水区”

牡丹江畔,与八女投江群雕为邻座落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大厦。

2004年,牡丹江广电集团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冲破体制束缚,兼并牡丹江报业集团,组建了一个跨行业、跨媒体的企业集团——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实现了脱胎换骨的由行政事业型向产业经营型的转变,在产业开发和市场竞争中彰显了蓬勃生机。

2008年,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产业经营收入达到1.84亿元,比改革前的3000万元增长了6倍。

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暴露,文化产业传统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些国有文化事业机构不具有合格的市场主体身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旧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体制,革除体制弊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迫切要求。

2003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公益性的文化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经营性的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实行企业体制。

文化体制改革比起经济体制改革要复杂的多,虽然改革都是要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引入市场机制,使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从国家单一的提供方式向多种提供方式转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和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文化体制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

因此,文化体制改革一向被人们视为体制改革的“深水区”。

目前,我省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由试点逐步向整体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划分也已明晰。

出版、影视制作、电影放映、文艺院团都要在2010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

文化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已时不我待。

应该说,早改早发展,大改大发展,不改不发展。

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黑龙江省杂技团主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于2005年以项目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组建了股份制企业——冰上杂技舞蹈团。

这个企业体制的冰上舞蹈团与事业体制的省杂技团实行一团两制。

省杂技团在文化体制上的这种大胆探索给杂技艺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冰上杂技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吸引了国内外的演出市场。

已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阿联酋等国签订了演出合同。

冰上杂技舞蹈团这种全新的体制所带来的文化生产力的大解放和产业大发展,促使省杂技团的整体转企改制提上了日程,并制定了年底前完成体制改革的时间表。

(二)脱胎换骨,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

目前,我省一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领导,明知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仍然心存幻想,还在“积极”争取公益性事业性质,为“铁饭碗”四处奔走游说;

也有一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改革魄力,存在畏难情绪,仍在等待观望,看左右比前后,犹豫不决,行动迟缓。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利益关系的一次大调整,阻力和难度都很大,特别是文化领域的各行各业情况千差万别,十分复杂。

改革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套,而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政策,要一团一策、一企一策。

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配套措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黑龙江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黑龙江杂技团不等不靠,抢抓机遇,转企改制,成为市场主体,走进更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使企业效益和产业规模得到扩大和提升。

省及各市地的出版、演出院团等经营型文化事业单位,应迅速跟上,加快改革步伐。

转企改制的难点是人员身份的转换。

省电影公司采取“以改革促发展,妥善安置职工,优化国有资产”的方法,取得显著成效。

在调研中我们也注意到,已经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以及对高级演职人员采取特殊政策等办法,对原事业身份的老职工保留事业身份及待遇,由政府托底过渡,这样有利于转制企业甩掉包袱、焕发活力、轻装上阵。

灵活弹性的政策是保证成功转企改制的关键。

我省出版总社转企改制的成功经验和优惠政策,也可以在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中参照,形成一个“谁改革发展就支持谁”的政策导向。

我省还有一些靠行政手段组建起来的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实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去适应市场,但这种二元化体制结构弊端很多,在实际运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非事非企、事企难分”的问题。

事业体制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很多尴尬和窘迫。

遇到这一问题以报纸为多。

在调研中,我们也听到了他们的呼声,他们迫切希望能走出这一困扰多年的窘境,成为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

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组织专门的调研。

广播电视既具有大众传媒的特点,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还是党的重要舆论工具。

对于这类文化单位的改革,强调宣传与经营分离、制作与播出分离。

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已开始实施,并取得成效,但宣传与经营的分离实施起来却有一定难度。

我们认为,对于广电的深化改革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政策和推动力,也需要作专门的深入调研。

四、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要拆除壁垒,拓宽渠道,实现文化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由五个国家顶级艺术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原创的大型音乐剧《蝶》,经过3年酝酿,破茧而出,飞天蝶舞,轰动了哈尔滨,轰动了北京,轰动了韩国……。

这是以经营地产、金融和商业零售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松雷集团斥资6000万元的力作。

《蝶》已在国内6个城市和韩国演出近百场,好评如潮。

创造了我国音乐剧史上的四个第一,成为“哈尔滨文化制造”的一张名片。

松雷集团董事长曾庆荣说:

“作文化是经商的最高境界”。

2005年松雷集团成立松雷文化传媒公司,专门从事文化产业开发,投资和经营。

这让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家的敏锐眼光和文化产业极富商机的前景。

过去,文化被看做是纯粹的公益性活动,因此,对文化的投入基本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财政拨款方式投入为主,投资渠道单一、狭窄,而且只管投入不问产出。

由于文化产业门槛很高,一方面,民间资本想投资文化产业而没有投资渠道;

另一方面,一些急需资金的文化产业对不能进入这一领域的民间资本欲求不能。

资金短缺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浙江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这个省利用民间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使民营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领域越来越宽,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已成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一个占地近50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被一些外国人称作“中国好莱坞”的浙江横店影视城,完全是由民间资本投入26亿元打造的。

现在,影视城已建成故宫等13个跨越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点的影视拍摄景区。

每年在这里投拍50多部电影电视剧,5年多时间已拍摄了30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

美国的功夫大片也被吸引到这里拍摄。

据统计,现在浙江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在全省437家影视制作企业中90%以上为民营企业。

发挥了本省文化需求旺盛和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兴办文化产业。

上海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大对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降低门槛,拆除壁垒,改善服务,广开渠道,支持民间资本投向文化项目,取得成效。

这个市的民间资本投入已占表演团体总投入的60%、广电节目制作总投入的85%、娱乐总投入的90%及网络总投入的95%。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量会大幅度增长。

为此,政府的财力应集中到大型基础文化设施和公益性文化项目的投资上来,将竞争性文化项目的投资让位于民间资本。

实现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现在正是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最好时机,最近国家决定,出版业将向一直以来被视为“灰色地带”的民营出版机构开放。

民营出版企业的融资渠道、对市场的敏感度、策划营销能力和经营的灵活性都是国企所不具备的。

我们的国有出版集团应利用好这一政策,尽快与民营资本连接,既可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又可给国有出版企业输血。

另外,现在土地越来越少,排污控制越来越紧,能耗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用地量大、排污严重、能耗高的产业已成烫手山芋,一些民营资本正在转而投资文化产业。

我省文化产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

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放宽和取消对非公经济投资文化产业的限制;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资源的重组、整合;

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运作的方式和途径;

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解决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一些省市政府也采取不同的方式扶持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多以每年数千万的政府专项资金的形式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还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以市场化手段,对急需资金的文化企业给予扶持,使一批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我省从2006年起,省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虑到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调研组建议将这一专项资金的额度提高到每年5000万元。

有条件的市县也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五、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要注重用高新技术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弘扬本土文化,打造龙江文化品牌

(一)小鼠标点出了一个大世界,数字技术撑起我省新兴文化产业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带进了数字化的生存方式。

它颠覆了一切传统的传播方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彰显力和影响力的“第四媒体”。

截至2008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已达到2.53亿,成为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

网络文化产业由于体制约束较少、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在上海等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