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373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培训讲义2017年9月.docx

校本培训讲义

大辛庄镇中学

2017年9月

老师们,本学期我们共有五次校本培训课程。

教学内容:

如何写教学反思/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学案的编制/阳光课堂/情境教学法

学习时间:

9.02   10.09  11.2512.0212.16

主讲人:

刘校

地点:

会议室/多媒体室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

2月25日

主讲人:

刘校

地点:

多媒体室

如何写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

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

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

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

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

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

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

如: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

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

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

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

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

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

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

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

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

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

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

10月09日

主讲人:

刘校

地点:

会议室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对象、目标、内容、过程、教学质量和评价等诸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无超前性和时代性,不仅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而且也反映了这个教师有无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课程改革入手,建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和教研观,在新的教育观指引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才,为他们学习终身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现代课程观

教育的核心是学校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蓝图。

它集中而具体地反映了教育目标、教学方向。

因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的中介,教师和学生都是围绕课程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的。

所以,教育内容的改革,集中表现为课程的改革,没有哪一次成功的教育改革离得开成功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往往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因此,教师作为课改的实践者,必须更新观念,大胆探索。

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继续发展与终身发展建立丰厚的、优质的知识生长点。

优化课程结构,就是要构建一种既有知识传递、知识操作和知识创造,又有能力培养“并适合于人的发展”的现代课程体系。

教师作为课程计划的执行者,首先应当深入理解国家课程规划中的目标及教学要求,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主动为课程改革献计献策,努力成为课程发展的参加者和实施推广者,以避免因沿袭经验和主观而引起与国家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形成的“落差”。

二、树立新的教学观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判者,传统的权威性的教学观受到挑战。

作为设计者,教师必须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的教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作为组织者,就是组织全体学生来实施计划方案,并保证顺利完成,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作为指导者,教师要以历史“代言人”的身份,超越时空,说明和解释已知条件下事情发生的状况和特点,揭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探索求知识的关系、结构、特征和规律等。

作为评判者,教师必须通过学生对认识结果进行表达、交流、批评和修正,引导他们对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作出分析和论证。

三、构建现代学习观

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国家将为每个学习者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作为现代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会学”。

因此,教师不单是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如何学。

笔者认为,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念,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学生观”,融洽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要求教师摒弃“权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

第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构建良好的教研观

从发展的观点看,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因为只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才能较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观。

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有我们认识不够和研究不完的规律,需要我们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研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既要尊重和学习别人的教学研究成果,又要注重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教学研究上任何突破和创新,都需要大胆的探索和求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

11月25日

主讲人:

刘校

地点:

多媒体室

学案的编制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