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345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独立阅读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坚贞不屈、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八年。

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2.齐课题,理解:

“壮”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壮士?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3.“五壮士”是谁呢?

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壮举?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个感谢人的故事。

(教师充满激情的导入语,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对课题的诠释所产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

“五壮士”是指谁?

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自学后检测:

①认读生字与写字。

(出示的都是两个字的词语)

②出示成语

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齐读词语——指名读——自由读——议:

第一行和第二行词语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谁的?

(3)讨论:

“五壮士”是指谁?

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教师有意将词语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为下一阶段的品味课文、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学生的课外作业作了范例。

三.熟读课文,梳理层次。

1.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

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

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有助于学生对故事的学习,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学习会更有的放矢。

四、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词语。

1.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

读到特别能打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并在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兼顾了学困生的学习,留足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熟课文。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彰显着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对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2.过渡:

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章。

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到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通过对自己摘抄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始就感受英雄的气概,具有“未成曲而先成调”的效应)

二、研读课文,感悟英雄

(一)研读第二、三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要求:

边读边划出文中描写五壮士言行的语句,并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随机课件出示)

(1)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A、句中的这些带点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能用你的读,来表达出五壮士对于对敌人的痛恨吗?

C、指名读——教师引读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A、谁能说说“斩钉截铁”意思?

——请生读出班长的斩钉截铁。

B、他们走向的是哪里?

为什么说是一条绝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C、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D、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通过细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培养语感。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1.回顾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

读——划——品——读

2.学生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

3.小组内交流汇报,并要求自已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有感情练读

4.集体交流:

指名读自己选中的句子——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其他学生补充——再次有感情地指名或齐读句子。

(此环节举一反三,运用了学习方法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层性:

个人学习——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兼顾了每一位学生,同时集体交流时采用从朗读着手再寻根究底的方法,避免了课堂学习的重复单调。

(三)研读课文6—9自然段——英勇跳崖

1.过渡:

同学们,五位战士同敌人洫血奋战,一次次打败了敌人的仓惶进攻,子弹打完了,他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课件出示:

“屹立”图片)

2.补白练习:

他们望了望部队主力和人民群众转移的方向,又望了望在向上爬的敌人,心里在默默地说:

3.学生写后交流

4.请同学们高声朗读。

5.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6.“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在描写五壮士的声音吗?

7.补充出示《来自敌人的折服》

(充分运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漠视的有效教学手段,结合插图再进行语言文字的拓展训练,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的情感也就在这看、写、说中得以提升。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1.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

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写后交流。

(此时的学生是有感而发,教学所设置的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不言而达。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

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壮”是什么意思?

“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

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画出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神态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

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此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

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齐读、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

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全文写出了五壮士胆壮、行壮和气节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

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