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338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doc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

沈闸中心小学:

高海娟

摘要:

创新教育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

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

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关键词:

创新 传统教育 管理 方法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会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离不开有序的班级管理,成功的班级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新时期,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的不足,主要是,班主任独揽大权,什么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学生仅仅作为被管理者;忽视学生的自主性,缺乏民主管理机制成人化、机械化。

因而,班集体缺乏个性和活力,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个性被抹杀。

班级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建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思维。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出发。

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其次才能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2、作为班级管理者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观念,具有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

班主任的教育应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班主任的教育更要能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各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二、认清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有限,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的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

如果班主任要么包办代替,要么放任自流,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

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是每个班主任都可以进行尝试的。

班主任似乎是权力很小的“主任”,实际上则是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主任,建立起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心灵与心灵融合,创造出了教育的灿烂与美好。

班主任仪表和语言效应的“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为人师表格外重要。

三、“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

叶澜教授曾说过: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班级管理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人文关怀。

让班级如同家庭,成为学生力量的源泉,情感的依托,使学生敞开心扉,活出更加亮丽的人生。

1、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说:

“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

”“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的关键是让班集体成员有主人翁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

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

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

通过活动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

3、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

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发展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

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

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班级创新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组织学生制订班规,每位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班主任课与课任课一个样。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并由学生及时验收计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

还有按组要求他们轮流布置板报,每月一期。

版面安排,艺术插图均由同学自己设计,内容形式决不能雷同,应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和学校重大活动进行编排。

1、改革班级班干部的选用、管理模式

(1)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

以前,班干部通常由老师指定,或老师提名学生选,或者直接由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后面两者也属民主选举,但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定势,即老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学生,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学生。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每学期始,鼓励学生发表演说,竞争上岗,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

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2)改革班级干部设置体制。

在实践中,把原来的几名班委扩充为班级委员会,设正、副班长负责,在班级委员会下设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宣传部等,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精神。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中,应做到“静有其位、动有其规、各有各位、各献其能”。

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贯彻“一人一角色,人人有角色”的教育要求,使每个班级成员获得存在感。

例如,魏书生老师长期担负两个班的班主任,通过自荐与民主选举设置各岗位的班干部外,还设置养鱼负责人——鱼长、养花负责人——花长;教室南面、北面的小窗户、教室门扇、黑板、讲桌、四壁、灯具、暖气片等等,实施“承包制”。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通过在班级委员会外,另设一个独立的纪检部,其组成人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级委员会、各部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作出汇报。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愤”。

每一学期改选一次班干部,任期结束以后,同学们对其进行民主评议,根据同学们的民主评议,班干部的自查和各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班主任给予评价。

通过期末述职考评、末席淘汰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同时,在竞争中,更强调一种合作意识,使他们看到只有合作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2、以民主的形式管理班级,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实行值日班长制度。

全班动员,人人参与管理。

按学号,每人做一天班长,负责班级当天的工作,并记录班级日记,写下一条值班格言,记录当同学的表现,在放学前,总结表扬优秀的同学,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

人人都能管别人,人人能被别人管,做到天天有记录,周周有小结。

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方法和形式多样,但愿能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