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2579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选修试题Word格式.docx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区域发展包括初期—成长—转型—再生等不同阶段,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8、区域发展从初期到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

9、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

A.认为人地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环境仅是人类任意开发的对象B.强调“天人合一”

C.认为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D.强调“人定胜天”

10、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1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包括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2、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为可持续发展可以做的有

①用淘米水浇花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④使用一次性餐具⑤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⑥分类投放垃圾⑦用塑料袋购物⑧使用节能灯具

A.①②③⑥⑧B.②③⑤⑥⑧C.①②③⑥⑦D.①③④⑥⑧

13、我国的环境标志是

我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社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14~15题。

14、节约型的社会意味着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

A.广开就业门路,加速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C.发展资源产业,补偿资源消耗D.强化国情认识,合理利用土地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6~18题。

16、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17、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1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右图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所呈现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D.用水不合理,土地盐碱化严重

20、对图中荒漠化的扩展叙述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西、向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强劲的西北风有关

D.人为因素是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

21、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有

A.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B.加大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C.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

D.扩大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工业的发展规模

华北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

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A.旱涝灾害频发B.水土流失严重C.地面径流缺乏D.用水需求量大

23、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的正确途径有

A.停止开采地下水  B.人工降雨,增加水资源

C.进行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

A.长江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水质下降

B.长江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沿线地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C.促进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D.沿线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5~26题。

25、形成图中西北部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A.距海洋遥远   B.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纬度位置高

D.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26、图中B处水土流失严重,有关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降水均匀,变率较小

C.土壤疏松 D.干旱和大风现象

 

东台创新学校2014/2015年度第二次综合素质检测

高二年级地理(选修)答题纸

三、综合题:

每空1分,共40分。

27、下图是“中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图完成表格。

(13分)

A

B

C

自然区

名称

地形

(地势、

地形类型)

海拔在1000米左右,内部差异大。

为主

海拔在4000米以上,

以高原为主

海拔较低,大部分低于1000米,东部低于500米。

广布

气候

(气候类型、

特征)

气候

冬夏温差大、降水少,干旱

高山、高原气候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强、水汽少

温带、亚热带

夏季热湿、冬季冷干

水文

(内外流区、

河流补给类型)

区为主

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东南:

为外流区(江河源)

西北:

为内流区

区为主

河流以补给为主

农业

(农业结构和限制性因素)

草原畜牧业为主

是限制性因素

为主

气温低是限制性因素

水旱灾害频繁是限制性因素

28、右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系统,B代表

系统,C代表系统,D代表

人的管理调控。

(2)在复合系统中,C持续发展是,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B持续发展

是_,它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_生产和适度消费。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请将下列原则与相关内容连线搭配:

公平性原则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共同性原则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阶段性原则各国协调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29、读“鲁尔区工业发展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____

B

C

D

(2)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

和。

(3)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可以借鉴鲁尔区的经验。

具体措施包括:

①;

②;

③。

30、读南水北调图回答问题

方案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线路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基本

沿      河输水到   地区

从     和     水库引水,到华北地。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势    需

建    。

现有配套设施

高二地理选修答案2014年10

一、选择题:

(1-18题,每题2分,19—26题,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D

AC

AD

AC

二、综合题(每空1分)

27.(13分)

自然区名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地形

高原、盆地

平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

内流区

外流区雨水补给

水分

高寒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为主

28.(10分)

(1)社会经济生态

(2)基础条件清洁(3)略

29、

30、京杭大运河  华北地区    三峡水库  丹江口水库

北高南低  梯级抽水   自流供水   现成河道可以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