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222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doc

网络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方法的探究

海宁一中曹晨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脑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飞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它对中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

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中学生自制力不强。

于是,由上网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产生。

这些问题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即:

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网络;道德教育

一、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道德一般指人们在使用、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时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

由于发达的现代科技本身并没有自发地预设相应的道德关怀,计算机网络这个“双刃剑”在如今的中学生中负面作用正日益显现,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切实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就显的非常必要。

1、中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笔者在学校任教的七年级七个班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6.44%的学生家里拥有电脑;其中占25.66%的学生上网主要用来玩游戏;占24.46%的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还有14.87%的学生上网毫无目的;而用于学习文化知识和电脑知识的只占12.71%和8.39%。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大部分学生上网只是出于娱乐的需要。

娱乐是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学生中,游戏和聊天占据了太多上网的时间,确实令人担忧。

如今,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如:

有的学生因热衷于网上聊天,进而发展成“网恋”;有的由于迷恋网络游戏,成绩下降;有的因沉醉于上网,患了“上网综合症”……。

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健康的上网,如何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学生网络道德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目前的网络道德教育是低效的,许多学校的教师由于对网络世界知之甚少,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还有的仍然按照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在教育学生,这样的网络道德教育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更有甚者,采取阻止和禁止学生上网的方式,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那就更不可取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网络道德教育看做一项特殊的道德教育,要带着开放的意识,运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先进的教育方式进行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

二、信息技术课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是由于上网而产生的,因此,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在

这方面明显不足,这也是目前网络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而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阵地”。

所以,信息技术课将成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战场”。

原因有三:

首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即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可见,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其次,七年级信息技术新教材也安排了单独的网络道德课:

《网络与道德》,在这节课中详细学习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了解了各种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再次,信息技术课教师本身有着丰富的网络知识,对学生上网产生的道德问题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也能采取更先进的教育手段。

同时,上课的机房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无疑将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

所以,在当前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相对低效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信息技术课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一切优势,根据“以

网治网”,“以网育人”的原则,制定出适合的方法。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平台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来源于网络,也应该在网络中得到解决。

可以在机房

中搭建实名制的BBS、聊天室等网络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学生之间平等真实的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股声势强大的导向力量。

笔者在机房中建立了用于教学的论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方面,论坛可以作为学生交流知识,展开网络道德问题的讨论,教师解答疑难的场所;另一方面,教师在论坛中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和他人交流,如何遵守网络规范。

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接受了网络责任感教育,提高了是非的辨别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一个学期以来,论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刚开始时不负责任的粗话,脏话,已经被和谐、热烈的网上讨论所代替。

2、用贴近学生的例子作为教学素材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一定要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

这样学生的感

受会更加强烈,也更有说服力。

在《网络与道德》这一课中,如:

笔者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游戏时:

选取了海宁的一个中学生真实的案例。

先让学生看,看完后让学生在论坛中展开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最后教师总结:

“游戏不是全部的生活,要适度游戏”。

其中有学生在上交的感想中写道:

“以前玩游戏从没想这么多,电视上面还以为是说说的,原来真有这种事啊。

后果这么严重呀!

”由此可见这样的案例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教育效果也更好。

又如:

在教育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时,针对少数学生随意删除他人作业和抄袭作业的问题,特别指出:

“这就是一种破环网络秩序的行为。

一旦这种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

今天可能只是到别人的电脑里取一些作业的答案,明天可能就是到别人的银行帐户里取一笔钱;今天可能只是随便弄着玩玩,搞个小的恶作剧,删掉一个文件,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

”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更能深刻理解破环网络秩序的含义了,明白遵守网络秩序要从小做起,那些“捣蛋鬼”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心灵触动。

3、在具体的网络活动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课中虽然安排有单独的一节课《网络与道德》,但是对学生进行网

络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发掘德育元素,并

充分利用这些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样,信息技术课中进行网络道德教

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落到实处。

如,信息技术八年级新教材中有电子商

务的内容,可以设计成单独一节课,名为《诚信的网上购物》。

简单设计如下:

第一、教师提出问题:

“到哪里网上购物”,然后学生回答,并出示网上购物的

网站。

第二、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了解网上购物的一般流程。

第三、在

服务器搭建的网络购物系统中,学生体验网上购物。

第四、教师用“淘宝网”

介绍网上大型购物网站的一般购物流程,以及每个环节要注意的网络道德问题,

如下表所示:

步骤:

网络行为

网络安全,诚信提醒

网络道德教育

第一步

注册、登陆

保存好账户信息

信息保密

第二步

选择商品

货比三家,卖家的诚信度

信息的辨别、甄选

第三步

购买商品

“竞拍”和“一口价”注意

诚信和责任意识

第四步

交易

用“支付宝”

网络安全意识

第五步

验收

查看,是否和网上的一致

网络维权意识

第五、讨论网上购物网站应该建立怎样的诚信制度以及自己应该如何文明诚信购物。

4、用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们

活动的效率。

然而,由于过度的上网,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与现实交

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成就感的追求,导致了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让学生在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摆脱网络的束缚,塑造健康的人格。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行之有效的方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可以和组内其他同学充分的交流,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开设,给小组活动提供了一个肥沃的土壤,如七年级的电子报刊制作,八年级的网页制作等等。

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切实有效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为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和未来参与社会分工,打下基础。

5、用“网络道德陷阱”考查学生,反馈教育效果

由于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它的效果显现需要一个过程。

而且也无法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考查。

但是,不考查学生,就无法获知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根据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设计出特殊的考查方法。

那么,用什么考查方法比较好呢?

在《网络与道德》这节课中,笔者尝试用设计“网络道德陷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考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道德陷阱”法,就是事先不告知学生的情况下,学生接触模拟网络中出现的一些违规,破环网络秩序的行为,让学生做出选择,反馈学生行为的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在论坛中发布一段垃圾信息:

“……,只要将这段信息在论坛中转发一次,您的QQ等级就将加一颗星,我试过了,是真的,快发吧!

”。

由于事先学生都已注册了QQ号,学生看到后开始了悄悄的议论。

之后论坛上开始出现了一些转贴。

最后,我统计出了“禁不住诱惑”的同学,比例不是很大,证明网络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

当我向学生说明真相后,全班轰堂大笑,这时我不失时机的向学生进行教育:

“这种虚假信息现在网络上很多,大家要学会如何辨别,抵制诱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这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网络秩序的维护意识。

同时对某些学生又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四、信息技术课实施网络道德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严于律己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活生生的德育教材。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尤其在教学演示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身良好的习惯。

这对学生的网络道德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放羊式”上网的严重性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坚持下去。

如果教师为了上课的轻松,而让学生不加限制,不带任务的上网,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在这样的上网环境中,和网吧已经没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接触大量的不良信息,从而最终导致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甚至是“开倒车”的负作用。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上网做出严格限制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健康上网。

3、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

信息技术课教师由于具备其他教师所没有的优势,更应该在探索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上走在时代前列。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反思,多实践,积极探索更好的,更合理的,更有实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方法。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是当前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在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为信息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网络道德教育论略》李卫东

2、《信息技术课中的问题情景教学》陈瑞维

3、《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王经涛

4、《网络道德教育初探》张驰

5、《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珠海第三中学信息中心

6、《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