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173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docx

默写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

2020年春季道德与法治第三轮复习资料

一、磨砺意志,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意志

(1)坚强意志的作用?

①有利于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激发人的潜能;

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走向自立自强;

③有利于走出失败的阴影,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2)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

 

(2)怎样面对挫折?

 

二、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运用)

1、怎样正确认识学习压力?

(1)怎样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2)怎样缓解考试压力?

(怎样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

2、怎样做好升学和就业的心理准备?

(毕业后,我们将面临的选择和正确态度是什么?

 

三、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运用)

1、怎样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怎样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怎样的一生是有意义/价值的?

2、珍爱生命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生命的特点是什么?

①生命来之不易。

②生命是独特的。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

④生命也是短暂的。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抵抗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怎样珍爱生命?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四、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努力做诚实的人。

(运用)

1、为什么要讲诚信?

(诚信有什么价值/重要意义?

 

2、怎样践行诚信?

(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五、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做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运用)

1、国家利益

(1)国家核心利益:

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为什么维护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的意义?

 

(3)怎样维护国家利益?

(怎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2、总体国家安全观

(1)为什么要重视国家安全?

(为什么要捍卫国家安全?

(2)怎样维护国家国家安全?

(怎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

(运用)

1、关爱他人

(1)为什么要关爱他人?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2)怎样关爱他人?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2、服务社会

(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2)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①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③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为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七、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地位),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宪治国,增强宪法意识,加强宪法监督。

(运用)

1、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大法?

(宪法的地位)

(1)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3)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作用);

(4)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力的保障书?

(宪法是如何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3、宪法规范权力的运行

(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2)怎样规范权力运行的?

①国家权利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4、增强宪法意识

(1)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2)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3)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更好的体现宪法尊严;

②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③有利于激励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

八、熟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运用)

1、权利

(2)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权利?

(意义)

 

(3)怎样行使权利?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法维权。

(4)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

2、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2)为什么须履行义务?

(3)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3、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4、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九、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

(运用)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2、法律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4、怎样与法律同行?

(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1)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3)学会依法办事,自觉遵守法律增;

(4)强法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

(5)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十、正确理解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中国。

(运用)

1、依法治国

(1)

(2)

(3)总目标:

(4)要求(16字方针):

(5)核心:

(6)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7)法治要求:

(8)法治的作用?

(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

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③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④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⑤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9)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怎样厉行法治?

①公民(青少年):

法律第5题.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③社会:

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④国家: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法治政府,厉行法治。

3、政府

(1)政府的作用?

(为什么说日常生活与政府息息相关?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分别是什么?

①权力来源:

人民;

②政府的宗旨:

③政府的工作要求:

(3)法治政府的含义?

①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集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②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4)依法行政是什么?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5)依法行政的核心: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依法行政的意义?

(为什么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7)怎样依法行政?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十一、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守法的公民。

(运用)

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的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触犯的法律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

(3)处罚的方式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犯罪行为受到刑罚处罚

2、让自己远离并且不参与违法犯罪

(1)一个人从不良心理和行为发展到犯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并不参与违法犯罪?

(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怎样警惕身边违法行为?

 

3、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遇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依法维权?

 

(2)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

 

十二、我国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运用)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及具体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含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条件:

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年满十八周岁;

③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行使监督权意义?

怎样行使监督权?

(内容)

2、怎样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十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运用)

1、中华文化

(1)基本特点/特征是: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文化自信来源: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①在夯实根基中,薪火相传;

②在与时俱进中,创新发展;

③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怎样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立足当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传统美德

(1)内涵:

爱国情怀、奋进品格、和乐风范、高尚情操、伦理规范、处世准则。

(2)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重要性?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②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3)怎样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3、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