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17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

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2.古代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

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

  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

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11.学生文化的成因:

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

  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

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

  ⑴内发论代表人物:

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⑵外铄论代表人物:

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

  7.成熟: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8.环境:

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9.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

  10.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驽怀疑知识技能.⑵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1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1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

  15.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第五章教育目的 

  1.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5.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

  6.素质教育:

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

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社会的特别保护.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⑴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⑵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5.学生的义务:

⑴受教育的义务.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⑶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⑷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⑸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教师职业性质:

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7.教师职业的特点:

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

  8.教师劳动的特点:

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

  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⑴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