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的内涵.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118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角色的内涵.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角色的内涵.doc

论教师角色意识:

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

德化中心学校唐杰

[摘要]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觉察、认识、理解与体验。

教师角色意识包括三个基本结构:

一是教师,对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二是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与把握,三是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

教师角色意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素质及其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儿童、青少年预示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其身心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因此,为儿童提供积极适宜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教师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教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行为的改善也因此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众多的实践与研究发现,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教育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其中教师角色意识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同时还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但现实情况中人们更多从外部的角度探讨教师的角色,对教师提出诸多期望,如教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具有怎样的权利与责任、应该遵守怎样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等,强调“应然”的教师角色。

人们往往忽视了角色扮演的主体——教师——对其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忽视了教师自身的相关看法与观点。

而这种忽视就难以促使教师去反思自身的角色观念,分析自我角色认识的适宜性及与社会角色期望之间的差距,也很难激发教师有意识地调整与改善自身角色意识。

因此,在对教师角色提出期望的同时,关注教师自身对其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分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内涵与结构、明晰其价值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角色意识的内涵

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师角色意识的内涵,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角色意识(roleawareness)。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种角色都被社会赋予了不同的权利、责任、行为规范及相应的行为模式。

个体要准确的扮演这些角色,首先就要认识这些角色,了解与角色相关的权利、责任、行为规范等,从而形成角色意识。

关于角色意识的内涵,国内外的理解与看法多种多样。

有的认为角色意识是个体对其角色身份的自我意识;有的强调角色意识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与体验,如有研究者认为“角色意识不单指充当什么角色,而更指怎样充当这个角色”。

还有研究者强调角色意识是个体对所要承担角色的自觉性、主动性认识。

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各研究者在“角色意识”内涵理解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意识”内涵的理解。

意识是表示个体的一种认识与理解?

还是表示个体的体验?

还是表示个体心理上的自觉水平与积极状态?

二是对角色意识对象的理解。

角色意识的对象是只包括一种内容?

还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我们认为,角色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觉察、认识与理解。

角色意识既表示个体对其角色的理解与认识过程,也表示这种认识、理解的结果;角色意识既是个体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与理解,也是个体关于社会自我的一种观念。

关于教师角色意识的内涵,较多研究者是将其理解为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如教师对其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认识,教师对其职业价值的理解,教师对其职业行为规范的把握与认同等。

另有一种看法是将教师角色意识与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同起来,认为教师角色意识就是教师热爱教育、自我奉献的精神,是教师执着于教育事业的高尚道德。

还有学者强调教师角色意识表示教师的某种精神与心态。

如有研究者认为教师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与自觉性,或是教师对教学的整体理解与鲜明心态。

角色意识强的教师富有责任心,对自身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与积极性;角色意识弱的教师其责任心缺乏,工作少有热情,表现于外则是教育行为具有随意性、情绪性。

分析有关教师角色意识概念的种种解释,我们发现其理解上的差异仍主要在于对“意识”的界定。

是将“意识”界定为一种认识与理解?

还是界定为一种道德与精神?

抑或理解为心理上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对“意识”一词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关于教师角色意识的理解。

我们认为,教师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认识、理解与体验,不仅包括动态的教师对角色进行认识、理解的过程,也包括静态的教师对角色认识、理解的结果。

此认识结果一方面表现为教师稳定而深层的观念,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

教师角色意识所指向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教师自身所处的角色地位、所享有的角色权利与承担的责任,还包括教师扮演角色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以及教师实际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结果。

同时,“教师角色意识”与“教师角色认知”、“教师角色观念”等概念是有区别的。

教师角色认知与教师角色意识的内涵有重合之处,它们都强调教师对角色规范、角色期望及相关评价的认识,强调认知、理解的过程。

但角色认知只表示这种认知的过程,而角色意识不仅指这种认识的过程,而且还表示认识的结果,尤其是指以深层观念形式存在的认识结果。

教师角色观念表示教师对角色的观点与看法,这与教师角色意识内涵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关注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认识与理解的结果。

但教师角色观念却不表示教师对其角色的认识过程与理解过程,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此外,教师角色意识还表示教师认识、理解自身角色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心理感受,这也是三概念之间的另一区别所在。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结构

研究者普遍认为角色意识都包含三方面的基本结构:

个体对角色地位的认识、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

教师角色意识也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同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含义与内容。

(1)教师对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

角色地位是角色客观属性的反映,教师首先是在具有一定角色地位之后才去了解、掌握相应的角色行为规范,进行实际的角色扮演。

因此,教师角色意识的首要内容就是教师对自身所处角色地位的认识,如教师认为自身在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工作中又处于怎样的位置;与工作中不同对象进行互动时,教师分别将自己确定为什么样的身份,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定位;教师认为各种角色的价值与作用是什么等。

(2)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与把握。

角色行为规范是社会对特定角色的权利、义务、行为模式所作的规定与要求。

它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各种规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规范综合体。

教师只有了解角色规范的基本要求之后,才能很好地扮演其职业角色。

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即教师对自身角色权利、责任、行为准则的思考,如教师认为自身分别承担着哪些角色,每种角色具有什么样的权利与责任,相应的行为规范又是什么;对应于不同角色教师认为须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可以何种方式去扮演这个角色等。

(3)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

这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行为及其结果的认识、判断与情感体验。

如教师对自身角色行为适宜性的认识与判断,对角色扮演困难度的判断与感受;在实践中教师感到何种角色的把握较为容易,何种角色的扮演较为困难;教师分析与判断自身角色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用,自身与互动对象的关系如何,自身角色扮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角色扮演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如何有效提高自身角色扮演的效果等。

我们曾就“教师角色”对众多教师进行了访谈与交流,发现教师在谈到自身角色或身份时,总会涉及到“我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在工作中是什么样的身份与地位”,“我是怎样扮演这个角色的”以及“这个角色我扮演得怎么样”、“这个角色做起来比较困难(或容易)”等话题。

将实践中教师关于其角色的认识归纳起来即是:

我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是怎样去做的、我做得如何。

这与我们上述提出的理论结构一致,即实践中教师角色意识也主要包括教师对角色地位的认识、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以及对角色扮演的判断与体验等三方面。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虽然教师思考其角色时主要涉及了此三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对此三方面的关注与认识程度存在差异。

教师更多注意到自身所处的角色地位、自身所要承担的角色身份,对每种角色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也较为深入,对自身角色扮演的情况教师也有诸多的感受与体验。

但对于自身角色所要遵循的具体行为规范,每种角色相对应的行为模式,以及自身角色扮演出现困难与不适宜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与改善等,教师有关这些方面的思考较少,相关认识也较为模糊与混乱。

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教师角色意识三方面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对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影响其角色扮演的体验。

如果教师对自身地位与身份的认识较为正确,能认识到每种角色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对相应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也较为准确,那教师就易于表现出适宜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中所遇困难较少,其效果也较好;如果教师对自身角色错误定位,或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存在不当之处,那教师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就会碰到重重阻碍与困难,也极难获得预想的结果。

不仅教师对角色地位、角色规范的认识影响其角色扮演,反过来,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也影响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影响教师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

如果教师认为自身角色扮演较为成功,与他人的互动和谐而融洽,那教师就会坚持自身的角色定位,肯定自身对角色行为规范理解的适宜性与正确性,并倾向于将这些理解与认识稳固下来;如果教师感到自身角色扮演失败,与互动对象疏远甚至对抗,那教师就会反思自身角色定位是否正确,对角色行为规范的理解是否适宜,并倾向于对之进行调整与修正。

总之,教师角色意识中三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

三、教师角色意识的重要价值

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角色意识对教师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与教师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教师角色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其他教育观念及心理健康,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教师角色意识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它还通过教师的言行而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间接的影响作用。

首先,教师角色意识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

有研究者将观念的结构比作原子的结构,就像原子核把不同电子集中在一起而成为一种稳定结构一样,有些观念也作为核心观念存在于观念结构之中,并把其他观念组织在一起而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

而这些核心观念一般是涉及自我认识以及自我认同的观念。

教师角色意识是教师关于自身角色的观念,它是教师对社会自我的认识,是关于自我的一种观念;同时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教师角色意识与教师其他的教育观念如课程观、学习观、发展观等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有研究也表明教师关于其角色的思考是其教学观念的基础。

角色意识不同的教师,其课程观、学习观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此可见,教师角色意识在教师的观念结构中居于核心的位置,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观念的内容。

其次,教师角色意识影响着教师的心理体验与感受。

众多研究发现角色意识与个体心理状态、情绪感受存在紧密联系。

如有研究发现角色认知与个体工作压力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个体在角色认知后所感受到的角色冲突程度与教师的工作压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同样,教师体验到的角色冲突强度越大,则教师产生的工作心理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

同时,教师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还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互冲突的角色要求或规范使教师无所适从,身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久而久之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疲倦感,并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与惰性行为。

此外,教师角色意识还是影响教师获得内在职业满足感的重要变量。

具有清晰角色意识的教师,明了自身所承担的权利与职责,了解自身行为的规范及行为要达到怎样的结果,因而在工作中易产生一种有序感、安全感与满足感。

反之,角色意识模糊则对教师职业满足感具有显著影响。

这种情况下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其角色扮演的茫然与失败,很难产生职业满足感。

第三,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