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有关知识文档格式.docx
《精细化管理有关知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管理有关知识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
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二)四细:
1、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准。
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
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
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
精细化管理:
要求对于管理工作要作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管理,从古至今的哲学,也作为一种艺术,被世人研磨。
市面上林林总总的管理论著、管理模式,大多一如翩翩的候鸟,从黎明飞至黄昏,从激荡归于静默。
勤恳的企业家们(在中国这块被古老文明熏染过的国度里,好像从来就不缺乏勤恳),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流程再造、零库存管理、无边界管理、SCM(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每一种模式基本上都掀起过一阵热潮,热潮过后留下更多的是:
无奈的沉寂与渐趋理性的思考。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
“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
“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三、精细化管理方法
Yintl(鹰腾咨询)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精细化不能单从字面来理解,其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1、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
2、准是准确、准时。
3、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
4、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Yintl(鹰腾咨询)精细化管理方法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
流程化事情——————〉定量化
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Yintl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Yintl经过多年管理实践,可以通过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做精细化管理方案.这其中包括:
*精细化管理调研
*精细化管理策略规划设计
*精细化职能管理深入
*精细化管理导入
*精细化营销管理
科特勒认为:
营销就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物质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Yintl认为:
精细化营销的重点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消费者洞察为手段,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谋求营销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四、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工程。
企业要做强,需要有效运用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
只有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才能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充分运用。
它的精髓就在于:
它的精密也在于: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就是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
“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五、精细化管理的解读
中国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的称为精确管理、精准管理、精细管理工程)的企业,可以在网上搜索到400余家;
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伊利牛奶、青岛港等大型企业,也有德胜洋楼、金坚制衣等中小企业;
研究者有舒化鲁、郑明身、刘先明等。
1、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
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见汪中求等著《精细化管理》)
2、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
3、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
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精是精湛、精益求精,细是细节、最小的工作单元,“细”是精细化的必经的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念上的转变。
4、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而不是打乱仗。
这个概念强调三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是全员管理,精细表现在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企业的活动,其中涉及到岗位职能的定量、复合、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工作效果的最佳化;
其二便是全过程管理,“精细”表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应该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细节管理。
其三便是市场管理和运作。
5、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
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细、量化,有利于落实到行动中。
6、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7、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概念,又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
其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8、企业竞争战略的精细不仅表现在精细的积累性竞争优势上,而且还表现在企业战略方向选择、战略执行的精细化、精确化上。
例如,在市场营销战略上,市场细化、深化、个性化;
在操作与运行战略上,精确化、低(无)废化、效率化;
在技术开发战略上,范围化、弹性化、柔性化、微化、宏化、大(巨)规模化;
在组织战略上,人性化、关怀化、过程化(扁平化)、精干化、网络化(network)、万面化(patching)(动态调整化);
在人力资源战略上,知识化、团队化、流动化,如此等等现代企业发展潮流与流行趋势,都以精细为核心,都以更好、更准确、更有效、更适应为核心。
9、精细是一种极限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也是不能完结的企业管理发展过程。
精细竞争、精细战略、精细优势的另一个含义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细”、“末”之处见真功。
10、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
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
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
11、“精细管理工程”指企业按照“六精五细"
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
六精:
培养企业精神、运用管理精髓、掌握技术精华、追求质量精品、精通营销之道、精于财务核(预)算;
五细:
细分市场和客户、细分企业组织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目标、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细控成本。
12、精细化管理,“精”是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精细管理就是系统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关键环节及其主要控制点的匹配性。
“精细化”是针对过去企业“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
精细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强调数量化和精确化。
精细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为目的。
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保证企业战略能够在各个环节有效贯彻并发挥作用;
通过细化企业管理单元,明确管理目标,改进管理方式,确保企业管理思想高效、准确、到位的落实。
六、大学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将精细化管理引向高校,已成为当今高校管理中的一个特色。
老子曰: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宏大的事物和点滴的微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在高校中形成精细化的理念并应用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善于在细微之中做学问、做事情的风格,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拥有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在学的本专科及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2979万,其中研究生140万。
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了2010年的657万人。
同时,教学质量整体滑坡、高校贷款风险严重、学术功利化、国家教育投入不足等等问题已经严重困扰着高校的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既有国家大环境的影响,更有高校自身的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将高校的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1、精细化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
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率的持续下降、教育质量的下滑,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关注的话题,也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和医疗改革、房地产等问题并列关系到民生的焦点问题。
高等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离不开精细化管理。
目前一些大学依然采用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教学标准落后于时代要求。
因此,不能再延续粗放型的教育模式,需要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实行精英式、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
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现代科技基本原理,介绍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拓宽专业面。
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启发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精细化管理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高校科研经费从1993年的32.1亿元到2008年增至654.52亿元,增长了20倍。
目前,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近三分之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依托高校建设。
从基础研究中的物质微观结构,到技术科学的纳米材料,从生物学的基因图到新能源的应用……科技对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西方歌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大将;
伤了一位大将,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科研工作就是如此,一个小数点的错位、一个螺钉的松动、一块小瓦片的脱落、一点时间的延误,造成的可能就是一次严重的事故、一种新物质发现的擦肩而过、整个工程的完全瘫痪……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途中意外发生爆炸,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只是隔热瓦上一块脱落的泡沫。
现代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已经不是一两个人单枪匹马能够做得出来的,需要科研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这也要求在科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实行精细化的管理。
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只有每一个成员、每一个部分按期、顺利地完成任务,整个科研工程才有可能完成。
3、精细化管理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军事竞争或者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
作为人才集中的高校,有着大量熟悉科技的发展、了解科技产业的现状的高层次人才。
高校人才参与企业技术革新,能积极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在服务社会时,高校需要遵守市场规律和企业管理的要求。
而市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分工越来越精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因此,服务社会必须做到精细化。
只有细致调查、科学分析、用心攻关,才能协助企业提升生产力,才能研究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
同样的,也只有认真分析市场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优秀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精细化管理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依赖各级政府投入。
但目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十分有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实际上,中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经连续多年下降,2006年财政性教育支出4752.7亿元人民币,仅占当年GDP的2.27%。
而这些支出还包括大量的义务教育等支出。
政府投入不足,使高校发展面临窘境。
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贷款超2000亿,高校基建总额中8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
很多高校负债累累,学校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近年来,高校间竞争日益加剧。
香港、台湾及国外高校赴内地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参与到竞争行列。
高等学校既要争取从国家和社会获得更多支持,也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原有的管理体制中,自上而下的管理多、自下而上的服务少,计划经济的色彩多、精细化管理比较少,行政命令比较多、科学决策比较少……这种不考虑成本和效率的管理模式,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发展。
粗放式管理已经不能再适应激烈的竞争需要。
要求高校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好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学校的发展。
在财务方面,做到开源节流、物尽其用,在管理方面,做到科学精细、民主高效,在规划方面,做到集思广益、切实可行。
七、大学如何实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关键要突出一个“细”,这个“细”字有几层含义:
一是规范。
系统的每一环节都必须规范,符合整体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就会使整体产生不协调,影像最终的效果。
二是科学。
指管理的方法科学,即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各道规程、每个环节都严密控制,有机衔接,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是周密。
管理过程实行量化管理,每一环节必须考虑到,不留死角。
同时,管理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每一项工作到了什么地方、进行到什么程度要一目了然。
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规章制度为基础,标准规范为手段,最终效果为衡量的管理文化。
在管理当中,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
宏观的、大的东西,需要综合考虑,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但是,小的细节更需要重视。
因为大的工作都是由小的部分组成的,只有落实小的细节、克服薄弱环节,把那些最容易出现的小问题解决,大的工作才能做好。
如何做好大学的精细化管理
1、首先应当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精细化管理是全员智慧、力量发挥、集合的结果。
大学的管理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从教学、科研、组织、人事、财务、国际交流到后勤管理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和每位师生休戚相关。
因此,精细化管理需要集合每一个人的力量。
只有大家都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学校才有可能快速发展。
精细化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过程。
作为管理的手段,精细化的目的是推动工作的发展。
随着工作的不断进行,各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一些规章制度也可能会失效。
因此,有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修正,以研究制定新的措施。
另外,精细化管理中要有成本意识。
要有组织地、系统地运用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检查等方法,在各个环节,对成本实施控制。
2、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精细化管理顺利实施。
要明确工作应当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实现一点一滴都没有任何疏漏。
将各个工作环节流程控制作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再造工作环节流程,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
制定好四个方面的制度:
一是职责类制度。
内容包括明确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岗位及职责,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如《岗位分工制度》、《人员聘任制度》等。
二是规范类制度。
内容包括工作规范要求、考核评估细则,这些制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约束性。
如《教师规范》、《辅导员规范》、《优秀教师评价标准》等。
三是福利制度。
内容包括教师的岗位培训、在职进修以及教师待遇等内容。
目的是,鼓励教师进行深造,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凝聚人心,做好和谐校园建设。
同时也可以彰显学校品牌,营造学校特色。
如《优秀教师资助方案》、《在岗进修制度》等。
四是制度建设类制度。
内容主要是对上述制度进行讨论、修订,与时俱进,及时增加新的内容。
如《制定学校制度的规定》等。
其次,实行规范管理。
按照各项制度,将各项工作环节流程控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再造工作环节流程,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的标准化。
没有标准化,高校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如果工作的内容和顺序随意变更,或工作方法、工作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很难保证管理的质量。
因此,必须对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
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各项工作以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各个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也必须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这样就不会产生职权部分、相互推诿的情况,也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工作、经验跟着流失。
做到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学校的财富。
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知道怎么去做,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最后,狠抓精细化管理目标的落实和考核。
各个职能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要立足学校、贴紧工作、各负其责、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把每一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员工身上,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真正做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
要将精细化管理内容纳入各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的量化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综合考核,并作为评价考核各部门及其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以增强其切实抓好精细化管理目标的落实和督导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3、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的主体是人,精细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精细化管理强调工作的量化和精确性,在这样的要求下,认真、严谨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
在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对工作的初衷、成本、效果、如何保证长效等方面的内容都必须十分清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判断。
同时,精细化管理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准确性,并将管理标准化、数量化及提高管理的精确性作为管理的目标,不再像粗放式管理那样采用“差不多”的说法,而是通过对数据的精确分析研究,来确定具体如何操作和决策。
显然,人的智能和经验在这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精细化管理强调高校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学习力、执行力。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竞争围绕知识资源展开。
未来的竞争既是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基地,必须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通过周密筹划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提高独特资源、知识的利用率,不断创造出新知识,而且可以从各方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弥补自身各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把每一个细节做足、做细,全面提升其竞争力。
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学习力,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反过来,精细化管理能很有成效地促进、帮助高校建立学习型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