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013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doc

浅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摘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爱”,引导学生实践“爱”,教师心中要有“爱”。

[关键词]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美丽。

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

教育学生学会爱,从爱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使其人格更加完善,精神更为崇高,成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呢?

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爱”。

要让学生学会爱,首先应使他们理解什么是“爱”。

我们都知道: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对人生充满信心。

爱是一种责任。

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爱是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

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大多数孩子眼中的爱是要啥有啥、样样迁就。

为此,我找来一些父母长辈如何对待孩子的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都明白了:

爱不是百依百顺,爱不是物质的代名词,人们可以通过物质增减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但物质绝不能与爱划上等号。

爱往往是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殷切期待。

爱更多的是精神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爱是一种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的感觉,使人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实践“爱”。

爱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爱,学会付出。

我们通过各项活动为学生实践爱提供机会,如母亲节和三八妇女节为妈妈献一次爱心,帮妈妈做一天家务,给妈妈洗一次脚,写一篇好的作文读给妈妈听。

看着妈妈开心的笑容,同学们也特别高兴。

课堂上,我也总是抓住时机,不忘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

如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去爱集体,爱同学,爱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我鼓励孩子们“用行动将爱表达出来”,用眼神、微笑、语言、行为,把自己对他人的爱心表达出来。

实践爱是爱的教育的升华,我们的学生在学会付出爱以后,自己也变得更快乐了。

同学间爱的回应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班集体更加团结友爱。

我们的学生更加体贴父母了,总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们的学生变得更有善心了,每次捐助活动,同学们总能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爱本身是一种快乐,一种自身价值得以成功实现的满足,而不是一种痛苦和牺牲。

我想学生通过“爱”的实践,体验到爱的幸福和快乐,一定能加深对爱的认识,提高“爱”的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教师心中要有“爱”。

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

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

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为了教好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会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

学生进步了,他感到欣慰;学生退步了,他焦急不安;学生犯了错误,他痛心和自愧。

有了这种感情,他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才能兴趣盎然地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才能潜心钻研和努力创造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才能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学生。

教师心中无“爱”,必然影响到教育。

教师的工作决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在于与学生不断进行心灵与情感的接触中传播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说过: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失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

1、对学生要积极的期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无所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感到苦恼。

”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望是师生双方对教育充满信心的原动力。

这种原动力分别会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应。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会根据其对学生的期望选择特定的教育行为。

若教师对某个学生有积极的期望,他就会给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也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育中更多地给予学生信任和鼓励;而如果教师对学生形成了消极期望,那么,他就很容易忽视这些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行为品质要求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很少给他们回答问题或表现的机会,日常也不愿找他们谈心交流。

从学生的角度讲,一旦教师的期望被知觉到,这种期望就很容易成为其确定自身价值,评价自身发展水平和可能性的重要动力,进而会对自己产生一个高于原来自身评价的期望,并朝着期望的方向努力。

因此,实施“爱的教育”首先要对于学生满怀期望,相信学生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这种积极期望的作用下,教育才会发挥有效的力量。

2、对学生要热情的鼓励与评价

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与赞美,其实它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助燃剂。

在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取点滴进步时给予由衷的赞美,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教师的鼓励要充满热情和真诚,要传达“爱”的信息,并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

教师要善于表白自己的“爱”,如当学生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示以宽容的眼神;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送上亲切的话语;当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要表示真诚的祝贺;当学生遇上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有力的支持。

处于弱势的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和他们谈心、交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通过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热情的鼓励,使其更深地感受教师的期望和爱心,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对学生要平等的交流

交流是人类群体活动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真诚的传递。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一直被许多老师所遵从。

不少老师总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居高临下,导致学生与之格格不入。

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弯下腰或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平等、民主,有亲切感,从而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交流。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里感受。

教师要放下身段,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容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敏感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并且探求学生深层次的想法,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回应。

总之,我们的社会需要爱,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所需,培育出具有爱心的人。

把爱的感情送进孩子的心灵,我们祖国的希望之花将开放得更加灿烂。

我们相信只要人人心中有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