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004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 熔化与凝固A卷文档格式.docx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3.(2分)在如下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A.

B.

C.

D.

4.(2分)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5.(2分)下列物体之间都能“粘”在一起,其中是由物态变化引起的是()

A.经过挤压的铅块粘在一起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粘住泡沫小球

C.两块条形磁铁靠近粘在一起

D.用湿纸巾粘住冷冻室内的虾

6.(2分)下表是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28

-38.8

-117

-95

沸点/℃

1740

357

78

111

A.铅在35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C.在杭州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在杭州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 

7.(2分)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众人拾柴火焰高”——说明可燃物越多,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熔点很高

8.(2分)下列对2019年最新热播影片《流浪地球》中出现的情景解释错误的是()

A.核聚变反应——释放大量能量 

B.核聚变反应——元素种类不变 

C.地球表面的水变成冰——凝固 

D.地球上短波通讯受影响——太阳活动增强 

9.(2分)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晶体材料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其温度并将数据绘制在图像中,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熔点比乙的沸点低 

B.固态时的甲比固态时的乙比热容小 

C.乙在熔化的过程中用时3分钟 

D.甲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t1℃不变 

10.(2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体育场上的“蜡浴”。

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

下列有关“蜡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 

11.(2分)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固态水银

固体酒精

熔点(℃)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钨在3410℃可以是液体 

12.(5分)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在很冷的冬天,用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

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

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

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在此过程中,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有________。

(2)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

冰块的厚度越小,冰的熔点越低。

猜想2:

金属丝的温度低于冰的熔点。

猜想3:

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

①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

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②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和判断依据________。

13.(4分)同学们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2)小应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

冰是________(晶体/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________:

(3)小皓重新加冰,温水,也正确完成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有差异是因为小皓在实验中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二、提升题(共4题;

共10分)

14.(2分)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15.(2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80℃的酒精是液态

B.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不变

D.把“铅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不会熔化,说明“铅丝”的主要成分不是铅

16.(2分)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39

A.80℃的酒精是液态 

B.铅的凝固点是-328℃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气温接近-50℃时,寒暑表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 

17.(4分)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普通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请你分析说明他的判断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2-2、

13-1、

13-2、

13-3、

14-1、

15-1、

16-1、

17-1、

17-2、

17-3、

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