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9826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大分子物质通过膜的方式属于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光合作用过程与呼吸作用过程均可以产生[H]。

【详解】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内外两层中磷脂分子呈不均匀分布,其含量也不同,A正确;

超氧化物歧化酶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B错误;

叶肉细胞内[H]的消耗不一定发生在生物膜上,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会融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吞噬消化,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分子组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代谢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

2.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地流向细胞外,A错误;

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

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的,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反而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错误;

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3.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等植物的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了基因型为XaY的配子,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T2噬菌体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解旋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D.将一个DNA分子(第1代)的一条链用15N标记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到第n代,则第n代中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1-1

【答案】C

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

真核生物的分裂依据过程不同有三种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人、动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中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详解:

高等植物的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A正确;

基因型为XaY的雄性个体产生XaY的异常配子,说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Xa与Y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的,B正确;

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而不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

将一个DNA分子(第1代)的一条链用15N标记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到第n代,共产生2n-1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产生的第n代的DNA分子中,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被14N标记,其余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14N标记,因此第n代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1-1个,D正确。

点睛:

本题是对于细胞增殖与复制

总结和提升,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图是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生命活动有多种调节方式,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C.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使水稻患恶苗病,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不是植物激素

D.动物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合成,植物体内没有专门分泌激素的腺体

【答案】A

动物生命活动有多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A错误;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正确;

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的特定部位合成的,赤霉菌合成的赤霉素不是植物合成的,不属于植物激素,C正确;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动物激素的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对动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产生部位及作用,意在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5.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②易地保护是将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详解】引入新物种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

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C错误;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便可。

6.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丁细胞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

D.一个丙细胞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

【详解】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精子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

丙细胞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丁细胞中的“十字形结构”的出现,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的同源区段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可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C错误;

一个丙细胞,因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而导致其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联会出现异常,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子(HAa、hBb或HhAB、ab),D正确。

7.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

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番茄的生理特征,某兴趣小组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的温度(25℃)下,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

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

100cm-2叶·

h-1)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

3

9

32

8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番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的根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mg·

h-1;

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mg·

h-1。

(4)下面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CO2含量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番茄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_______(填“早于6点”、“始于6点”或“晚于6点”);

BD段CO2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

一天之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候是曲线中的___点(填字母)。

与E点相比,F点C3的量___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相等”)

(5)乙图表示空气中CO2含量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X、Y对应的CO2含量下,叶绿体中[H]和ATP的生成速率的关系为_________(填“X>

Y”、“X=Y”或“X<

Y”)。

【答案】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3).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8(5).40(6).早于6点(7).光照强度(8).F(9).增加(10).X<

Y

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可知实验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

2、光补偿点:

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时的光照强度,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4、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详解】

(1)根据题干中“测定番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

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番茄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由于此结果是在适宜温度(25℃)条件下测定的,所以此时的外界限制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

番茄

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番茄的根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当光照强度为3kx时,达到了光补偿点,番茄固定的CO2的量等于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即8mg・100cm-2叶・h-1。

光照强度为9kx时,达到了光饱和点,番茄固定的CO2的量为光饱和时CO2吸收量与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之和,即40mg・100cm-2叶・h-1。

(4)据图分析,甲图中B、F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密闭大棚内CO2含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所以番茄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早于6点。

BD段CO2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CO2含量降低表示番茄的浄光合速率大于0,当CO2含量降低到F点之后,密闭大棚内CO2含量随即增加,净光合速率开始小于0,所以一天之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候是曲线中的F点。

与E点相比,F点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物減少,还原的C3减少,所以叶绿体内的C3的量会增加。

(5)分析乙图,X对应的CO2含量低于Y,X对应的暗反应弱,影响光反应,所以X、Y对应的CO2含量下,叶绿体中[H]和ATP的生成速率的关系为X<Y。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表中数据的含义: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是指能够测到的外界二氧化碳的减少量,也就是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即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容易把它错认为是总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而出错。

8.研究表明,噪音、情绪压力等强烈会使人和动物产生预警反应,长时间处于预警反应状态会造成机体机能下降。

皮质醇水平是衡量预警反应的重要生理指标,下图是用不同分贝的噪声刺激小鼠后,血浆中皮质醇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图。

(1)噪声刺激小鼠后,引起下丘脑产生激素,其作用于垂体后,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皮质醇调节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预警反应,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

(2)根据图示可知,血浆皮质醇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噪声分贝的大小呈______(填“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但一定时间后,其含量都会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通过________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皮质醇的分泌减少;

另—方面是因为________。

(3)据图推测,噪声分贝越大,皮质醇含量恢复为正常值的时间_______,这说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比较缓慢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研究发现,当皮质醇含量持续过高,能抑制T细胞产生_________,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答案】

(1).神经-体液

(2).正相关(3).(负)反馈(4).皮质醇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5).越长(6).作用时间较长(7).淋巴因子

分析题中曲线可知,相同时间时,噪声分贝越大,血浆皮质醇的含量越多;

0-1小时范围内,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逐渐增多,在1小时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在1-6小时范围内内,含量逐渐下降,6小时之后含量会有轻微的变化,但最后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1)噪声刺激小鼠后,声音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再经相关神经引起下丘脑产生激素,其作用于垂体后,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皮质醇调节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预警反应,整个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根据图示可知,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随着噪声分贝的增大而增多,所以两者呈正相关;

但一定时间后,其含量都会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皮质醇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

另—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皮质醇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而含量下降。

(3)由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比较缓慢和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所以噪声分贝越大,皮质醇含量恢复为正常值的时间越长。

(4)由于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需要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所以当皮质醇含量持续过高,会抑制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含义,高中生物试题中的曲线坐标图的解题思路如下:

1、识标:

在解曲线坐标图时,首先要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

2、明点:

在生物曲线坐标图中一些特殊点包括:

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明确这些特殊点含义是解题的基础。

3、析线:

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在识标、明点的基础上,对曲线形状进行正确分析,得出曲线上升、平缓、转折、下降的原因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9.科技小组研究某人工池塘中草鱼种群增长速率(△N/△t)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请据图回答问题:

(1)流经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

(2)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时,科研小组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若实验得到的种群数量数据比真实值偏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与t2时相比,t4时草鱼种群的数量_________(更多、更少、不变)。

(3)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池塘中草鱼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

图中,捕捞草鱼的最佳时间段是____。

(4)人工池塘改良为桑基鱼塘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

桑基鱼塘虽然有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___________,所以离不开人的管理。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的饲(饵)料含有的能量

(2).标志重捕法(3).标志物脱落(重捕时,草鱼分布不均匀,捕捞处草鱼偏少;

其他答案合理即给分)(4).更多(5).增长型(6).t3~t4(7).次生(8).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

图为人工池塘中草鱼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t2→t3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增大,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

t3→t4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减小,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

(1)人工池塘中,需要不断的饲喂鱼类一些饵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输入的饵料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以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从t2到t5时刻,草鱼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其数量一直在增加,直到达到K值,因此与t2时相比,t4时草鱼种群的数量更多。

(3)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种群数量达到K/2,此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少,但是种群数量继续增大,因此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池塘中草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捕捞草鱼的最佳时间为当种群的数量高于K/2时,即图中的t3~t4时间段,且使捕捞后的草鱼剩余量保持在K/2,此时其增长速率最大,以利于其数量的恢复。

(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工池塘具有发生次生演替的条件,人工池塘改良为桑基鱼塘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桑基鱼塘虽然有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所以离不开人的管理。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是K/2,当增长速率变为0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K值。

10.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的叶型有宽叶和窄叶之分,由两对基因决定。

科研人员用两株窄叶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宽叶;

F1杂交,所得F2中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的比例为9:

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型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

两株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初步研究发现,决定该植物叶型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有三种:

①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③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根据以上杂交实验的数据,可排除第_________(填数字)种情况;

若要得到明确的结论,还需对F2的性状做进一步数据分析。

请简要写出数据分析方案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宽叶

(2).不同(3).③(4).答案一:

分别统计F2中雌、雄植株叶型的比例,若雌、雄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都是9:

7,则是第①种情况;

若雌性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是3:

1,而雄性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是3:

5,则是第②种情况答案二:

分别统计F2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性别比例,若宽叶和窄叶植株雌、雄个体之比都是1:

1,则是第①种情况;

若宽叶植株雌、雄之比是2:

1,而窄叶植株雌、雄之比是2:

5,则是第②种情况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定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法:

1、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2)在未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正交和反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探究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

纯合隐性雌性个体×

纯合显性雄性个体。

结果预测及结论:

(1)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

(2)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1)9:

7是9:

3:

1的变式,说明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设分别为A、a与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其表现型为宽叶,说明宽叶是显性,窄叶是隐性,其中F2中宽叶的基因型为A_B_,窄叶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两株窄叶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宽叶,说明两亲本的基因型不同,即分别为aaBB与AAbb。

(2)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不会出现9:

7,根据以上杂交实验的数据,可排除第③组情况。

若要得到明确的结论,还需对F2的性状做进一步数据分析,如果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其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即分别统计F2中雌、雄植株叶型的比例,若雌、雄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都是9:

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在雌性与雄性中表现不同。

假设窄叶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与aaXBXB,则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二者杂交,F2代雌性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是3:

5,因此若雌性植株宽叶和窄叶之比是3:

5,则是第②种情况,也可以用另一种答案表示,即答案二:

5,则是第②种情况。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即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

3:

1的变式,如9:

7、15:

1、9:

6:

1等,说明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