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96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2016年开始,国家虽然放开了生育二胎,但是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现在的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已成社会的主导。

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在班级,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

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

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

在班级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

素质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这种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的不良倾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危险的。

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然而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一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

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同时,这些悲剧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班级必须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为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懂得珍惜,尊重他人。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

“感恩教育”什么是感恩呢?

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关键词:

“小学学生”指小学(1~6)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2)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3)主体教育理论。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4)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组织各种班集体活动,积极开发适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研究在班集体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研究对象

我校1—6年级6个教学班为实验班,分高、中、低年段不同年级组为参照班。

主要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研究、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收集整理感恩教育的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

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1月)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经验,保证课题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切实开展课题主题活动,对课题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㈠理论先行

自申报本课题始,我就着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胡春娜老师所著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等著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题的研究。

㈡调查现状

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首先,选定调查的具体对象,并对所选对象进行前测;其次,作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时效性;再次,分析、总结调查材料,采取措施。

㈢落实措施

围绕学生生活育德,初步构建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列,主要确立了“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他人)的帮助,感激自然(环境)的给予,感激祖国(社会)的关爱”五个系列活动,辅之以“感恩生命,学会珍爱;感恩未来,学会憧憬;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感恩机遇,学会把握。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

1、采编感恩教育故事。

班级文化营造浓郁的德育环境,我以“前人的故事”和“身边的故事”两大板块为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祖国,感恩环境”等以感恩为主题的采编感恩教育故事活动,以此创设学生抒发情感的舞台,让学生在采编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恩文化的教育,体悟感恩文化的精髓。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用善感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拥有,并勇敢地用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本人认为,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光凭单纯、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引发他们对“感恩”形成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与理解的。

而对于我们班级来说,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千百年来,在我们身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恩故事。

勤劳勇敢的高淳人民,代代相传,奋斗不止,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邻里相亲,长幼相爱,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

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扶困济贫、尊师重教等,这些传统美德流传在人民中间,汇编成一支支可歌可泣的故事。

采编感恩故事,其实质就是一项小学生主体探究实践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千年历史文化遗产,面对的是广袤繁复的社区人文资源,要让我们这些小学生来完成这项工作,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在实施感恩故事采编活动过程中,我们对整个采编活动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安排,以求将完成任务的困难降到最低点。

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实现了班级、家庭、社区的活动互补和环境优势整合,我们的这一项主题探究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教师学生热情高涨、家庭社会配合密切的氛围之中,因此,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班学生通过采访活动,共收集孝敬感恩资料近三万字,编写孝敬故事资料40多份。

感恩故事采编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以“孝敬”为核心的感恩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

2、读感恩故事,造感恩教育之势。

本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源活动,我们学生的手中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感恩资料,但这只是个人的探索成果,只是个人有限的体悟。

我们要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将学生手中已有的分散的感恩教育资源汇聚在一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从而有效营造一种有利于班级感恩教育开展的氛围,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益。

为此。

我提出了“读在校园、读在家庭、读在社区”的口号,充分组织学生交流已经收集到的感恩素材。

⑴读在校园

班级是学生集中的场所、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应该成为我们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手段。

为此,我采取强化环境布置和组织交流活动这两项措施来做好这项工作。

①强化班级感恩环境布置。

我认为,人的情感与人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则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手段,是引发深化学生感恩情感的催化剂。

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以氛围渲染造班级感恩教育之声势和榜样引路夯班级感恩教育之基础的思路,对班级环境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以适应我所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的需要。

为此我在班上开辟了“感恩教育园地”专栏,内容有班级感恩活动动态、学生收集的感恩故事、感恩格言、感恩心语,班级“孝敬之星”的大幅照片和他们的感人事迹等。

班级感恩环境的布置,让全体同学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围之中,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感恩教育活动的热情和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

②组织感恩故事交流活动。

在采编感恩故事活动中,学生们收集了大量的感恩故事资料,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这些分散的资料成为班级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

为此,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

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意识得到增强,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

⑵读在家庭

我认为,家庭是学生又一个主要生活场所,也是班级教育得以获取收效的主要支柱。

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推进班级感恩教育,扩大班级感恩教育的影响场,应该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又一手段。

为此,我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里开展“每周一故事”的活动,让队员把在班级里获得的孝敬感恩故事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让父母也每周讲一个孝敬感恩故事给孩子听。

这样,我们在把班级感恩教育向家庭渗透的同时,又利用家庭这一阵地不断地获取感恩教育的资源,使得我们的班级感恩教育更为充实,更富实效。

⑶读在社区

我认为,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农村,假如能让农村成为我们实施感恩教育的坚强后盾,这对于我们最终收获感恩教育的硕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结合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通过“感恩故事漫画展”、“感恩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感恩故事向社会展示交流,并从叔叔阿姨婶婶伯伯的口中获取更多的感恩故事。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活动的实践,班级感恩教育的意识不仅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更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和社区的每个角落,这就为我们深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重在行动,提感恩教育之效。

我认为,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

鉴于这种认识,这一主题的统领下,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

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3.8妇女节等),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

通过每周一在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