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6947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doc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一、文体意识

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这是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

周作人1912年的《童话略论》与《童话研究》以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文体“童话”为研究对象。

1914年他又关注了儿歌。

1920年在“儿童的文学”的正式宣言中,周作人已确立了明确的儿童文学文体观念,并针对儿童不同年龄特征给出对应的文体形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也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

“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

”从此开始了对不同文体阅读的心理学思考。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的话题。

“编者按”提出:

“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

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

”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价值。

然而,当今众多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是高喊“齐步走”,众人同归,千篇一律,既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因文而异,存在严重的人文化、划一化倾向。

从教材编写看,主题单元组文淡化了文体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保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是说明性文章,《鹿和狼的故事》是记叙性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讲演稿,《青山不老》则是通讯。

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带来错觉:

教学只要落实“保护美好家园”的主题,不必考虑所选课文的文体。

从教学现状看,忽视文体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位名师执教《鹬蚌相争》时,一位学生质疑:

鹬与蚌你一言我一语在斗嘴说话,蚌说话就要张嘴,一张嘴鹬不就脱身了吗?

鹬的喙被蚌夹着,它又怎么说话?

对此,这位老师频频出招:

先把问题推还给学生:

“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再把问题推给作者和编者:

“同学们一起来改改教材,再给编辑叔叔写封信”;最后当学生问蚌如何能说话,两个壳是不是它的嘴的时候,又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自然老师,或者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发现。

这里老师把寓言当作记实作品,忽视了寓言的文体属性,其实,寓言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角色多是人格化了的动植物。

其实,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

这是一种“文体意识”。

现在我们要补上这一课。

课文是选入语文课本的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研究语文教学不能不研究课文的教学。

任何一套教材所选课文达数百篇之多,而且文体多样,题材广泛。

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类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

要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渗透和生成。

当然,要说明的是:

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文体意识”,但不是“文体教学”。

“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

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

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

等等。

简言之,不能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

 二、文体特点

文体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课文进行文体分类。

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

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

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它的主要特点是:

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寓言。

它的主要特点是:

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

3.神话就是一种“神圣的叙述”。

叙述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

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主人具有神性、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等。

 4.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

它的主要特点是:

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

 5.古诗是饱和着作者丰富感情和想象,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其主要特点是:

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高度的概括、鲜明的意象、和谐的音韵等。

 6.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其主要特点是:

言文分离、固定不变、语言简练、陌生难懂等。

 7.儿童散文,指的是用生动、凝练、充分生活化的文学语言为少年儿童创作,供少年儿童欣赏,与儿童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相适应的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其主要特点是:

结构上形散而神聚、语言上优美而凝练、意境上真挚而深远等。

 8.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与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其主要特点是: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9.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

“六要素”、人称、线索、记叙的顺序、文章的表达方式等。

10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

说明的科学性、说明的层次性、说明的通俗性等。

一要研究不同文体特点的差异。

例如,清代诗评家吴乔在谈及“诗与文”的区别时曾经说过:

“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裁词语不同耳。

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

”比较不同文体的具体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

二要研究不同文体的“文体图式”。

不同的文体,在结构表达上具有不同的“文体图式”排列。

用植物形状作比喻,叙事性文章像毛竹,一节一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说明性文章像梅花,许多花瓣围绕花心争相开放;议论性文章像紫藤,从一个节点出发长出无数细枝。

了解这些文体图式,就能把握文章的结构,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要研究不同文体之间的转换。

文体是可以变换的。

同是一个材料,因为儿童年龄的高低,可以把它编成不同的读物,以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阅读。

如一个故事,写得详一点是长篇小说,短一点便是故事,再浅显一点就是故事诗或故事歌。

而适用到低年龄的儿童,可以把它做成故事画。

这说明儿童文学文体相互转化的可操作性,指明了儿童文学同质材料多种创作形式、途径的可能性,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的变换提供了可能条件。

三、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应倡导的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是:

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体,应该遵照其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所以,当前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研究课题是探讨小语文体特点解读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文体类型教材的诠释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学、文章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哲学等的分析,重新建构有效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教学思想。

根据不同文体的含义及特点,可以梳理出不同文体的不同教学策略,主要是:

1.童话教学策略:

引发想象、理解寓意、学习语言、个性感受、多项训练等。

2.寓言教学策略:

感受形象、培养思维、揭示寓意、实践活动等。

3.神话教学策略:

浸润神话人物、点燃独特情感、发挥神奇想象、积累语言表达、适当拓展延伸等。

4.儿童诗歌教学策略:

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诗歌的欣赏、诗歌的吟唱与朗读、诗歌的阅读链接和拓展、诗歌的读写结合、与其他活动(音乐、舞蹈、戏剧、游艺等)结合、诗歌作家与写作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等。

5.古诗教学策略:

入境、会意、悟情等。

6.文言文教学策略:

读通全文、理解内容、朗读课文、明理养性、熟读成诵、拓展课外阅读等。

7.散文教学策略:

梳理结构、品味语言、感受意境等。

8.小说教学策略:

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欣赏小说的语言、理解小说的主题、寻找学习的文眼等。

9.记叙文教学策略:

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理解文中语言的含义、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揭示文章的主题、学习文章的的表达方式。

10.说明文教学策略:

抓准说明的对象和中心、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理清说明文的层次和结构、采用直观教学等。

目前小学语文的不同文体教学实践和研究宜采用“文体解释”和“课例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既要把握不同文体各自的主要特点,又有明确不同文体的主要教学策略,更要有对不同文体教学课例的详尽分析:

或是文本解读,或是教学设计,或是教学实录,还要有专家点评和学术研讨。

“文无体不立”,小学语文的文体值得关注,期待大家的踊跃参与和深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