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940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文档格式.docx

《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词文档格式.docx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

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时间,从清晨到黄昏;

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

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

(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

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

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

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

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质疑问难。

七、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布置作业:

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

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

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

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

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1)《渔家傲》:

塞下景色:

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

打猎:

雄壮、开阔。

《破阵子》:

回忆军旅生活:

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

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

《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总体分析:

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质疑问难。

四、拓展延伸: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诗词的学习朗读、背诵是基本的要求,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如何能学会学习诗词更重要。

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的方法,在本课中使用的效果不错:

《望江南》中的“独”、《武陵春》中“倦”、《江城子》中的“狂”、《渔家傲》中的“异”等,对表达词的主题、展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词五首》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外国语学校 蒋兴超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倚(yǐ)

脉脉(mò

蘋(pí

n)

二、文学常识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公元812~870?

)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

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

以后蜀赵承祚(zuò

)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

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词作大意: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四、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

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意味?

    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6、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五、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1、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几幅画面,分成几组镜头,制作成电影脚本。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中国评。

    示例:

镜头一:

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

    远镜头:

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镜头二:

船帆。

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

    镜头三:

夕阳、江水。

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镜头四:

白蘋洲。

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

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六、品味诗歌的美

  1、语言美:

    

    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

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

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

这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构思美:

    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

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沉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

  3、意境美:

    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

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

白蘋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

这两句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教师总结:

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

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

七、延伸拓展,对照阅读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跫(qió

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第一节,写过客匆匆,像莲花—样纯洁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着爱人归来;

  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思妇盼望“归人”的孤寂心境;

  第三节点明诗题,“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因此是个”错误”。

学生比较《望江南》与《错误》。

  明确:

两首诗都写了思妇之苦,愁思之浓。

《望江南》正面直写,《错误》借我的诚挚表白写思妇的相思之痛。

八、学生尝试背诵《望江南》

九、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改写成散文小诗。

一、朗读这首词

舴艋(zé

měng)

蚱蜢(zhà

  1、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

因明人张娫(yá

n)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

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风格委婉、绮丽。

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

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

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

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还有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词,描写自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

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

《永遇乐》(落日镕金)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时期背乡离井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现实意义。

    李清照的诗歌留存很少,但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作家的爱国思想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更加鲜明激烈,对于南宋朝廷苟安半壁的可耻行径,诗人是十分愤慨的。

她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出色的自传体散文,为我们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她还另有《词论》一篇,对北宋词家多有批评、强凋音律,崇尚典雅,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反对以诗为词,指出“词别是一家”的独特见解。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3、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汇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1、恼人的风雨停歇了。

枝头的花朵落尽了。

只有沾花的尘土犹白散发行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

抬头看看,日已高,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

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哎,我真担心呀,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找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2、红日高悬,东风骀(dà

i)荡,园林内的花枝上已谢残红,一片片绿叶正缀满树梢。

—所古色古香的兼作书斋的闺房里,案头上堆着书史。

妆台上放着镜奁(liá

n)。

旁边有一只宝鸭香炉,正袅袅不绝地吐着沉香的氤氲(yīnyù

一位衣着淡雅,才到中年的孀妇走出来望了望窗外。

然后踱进妆台想对镜梳妆,但又慵怠无力。

她喃喃自语,眉头稍舒继而又愁眉紧锁。

四、进一步理解词中句子的含义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五、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1、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

我国古代写闺情的诗词很多。

但绝大多数是男性诗人代言比如温庭筠写《望江南》,而此词却是女词人写自己。

感情更深切,描写更细腻,文辞更清新,有较强的感染力。

  2、这首词构思新颖独特。

生动真切地再现了暮春寡居的凄婉情思,起伏跌宕,曲折多变。

    上阕写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下阕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

—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承上阕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时刻,她遂起出游之兴。

“比拟泛轻舟”措辞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浓重愁绪作了铺垫和烘托。

“只恐”又一转,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状,满腹的愁绪又──次弥漫心头。

反复咏唱,一转一深,从而将细腻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

  3、这首词抒情方式独特。

“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吹花落,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红满地,春愁满怀,情景交融。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直抒胸臆,一改含蓄为直露,这是情怀使然,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

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泄。

  4、这首词写愁方法独特。

通过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来写愁:

“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了词人灰暗的心境和阑珊的意绪;

“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欲诉无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

那夺眶而出的泪,是内心万重忧愁的外在表露,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

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写愁名句集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李 煜《清平乐》)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 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 观《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青玉案》)

    “只载—船离恨向西洲。

”(苏 轼《虞美人》)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 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