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795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调:

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

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

(4)读:

m砝码+m游码=m物

(5)收:

3.补充

(1)最大测量值:

最大称量分度值:

感量

(2)称量前,指针若指在中央刻度线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右…左…。

(3)如何判断衡量平衡:

①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

②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4)用平衡螺母调节平衡后,若换一个水平台面,必须重新调节平衡

(5)用平衡螺母调节平衡后,左右托盘不可互换

(6)用镊子夹砝码的目的:

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不准确

(7)正常情况下(物体放在左边):

m砝码+m游码=m物。

实际上就是:

m右+m游码=m左

非正常情况下(物体放在右边):

m物+m游码=m砝码

 

6.2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一般物体

2.微小物体:

用天平测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质量m总,则每个微小物体的质量为:

(累积法或测多算少法)使用累积法:

(1)条件:

微小物体的数量易于数出来

(2)目的:

减小误差

3.粉末状物体:

称量前,在左盘垫一张白纸(或左右两盘各垫一张白纸),再利用平衡螺母调节平衡

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1.步骤

(1)称m杯

(2)称m液与杯(3)计算m液=m液与杯-m杯

2.如果先称m液与杯,再倒出液体测烧杯的质量,使m液偏小,

原因:

烧杯内会残留部分液体

三.补充

1.放砝码顺序:

根据估计的待测物体质量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

例:

一架托盘天平,全部砝码为10g一只,20g二只,50g一只,100g二只、200g一只,现在用它称量质量为275g的物体,称量时下列加减砝码的顺序合理的( )

A.+200g+100g-100g+50g+20g+10g-10g+游码

B.+100g+100g+50g+20g+10g-10g+游码

C.+200g+50g+20g+游码

D.+200g+10g+20g+20g+10g+游码-游码-20g-10g+50g-10g+游码

2.测量值偏大:

(1)游码未归零

(2)砝码磨损(3)物码左右放反

3.测量值偏小:

(1)砝码生锈

(2)砝码上沾有杂质

4.游码的作用:

相当于右盘加砝码

例:

有一个学生调好天平时,发现游码在1.4g处,他未作调整直接用这个天平。

他把物体放在了右盘,左盘放了270g砝码,游码移动到2.2g处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5.两次调节平衡:

(1)测量前:

移动平衡螺母

(2)测量时:

移动游码、加减砝码

小李要称量物体的质量,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但发现游码停在0.4g处.对这种情况,按照操作规范,称量前还应将游码放在________________处,并把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直至指针重新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

若不重新调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直接称量物体质量,则被称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称量读数______(填“加上”或“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

某托盘天平的全部砝码及标尺如图,此天平的称量(即称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当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再加入最小的砝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架天平,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为500mg,当物体放入左盘中,右盘中放入26g砝码时,指针里中央向左偏0.5格,在右盘中再加入500mg砝码后,指针又离中央线向右偏移2格,这个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

6.3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m与V的关系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定值,即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等

二.密度

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比

2.表达式

密度公式是ρ=m/V,对这个公式的正确理解是()

A、ρ与m成正比

B、ρ与V成反比

C、ρ与m成正比又与V成反比

D、对某种物质来说ρ是常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3.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米3kg/m3读作:

千克每立方米

克/厘米3g/cm3读作:

克每立方厘米

某种物质___________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___________,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

(3)1g/cm3=1×

103kg/m3

阅读课本:

P10的密度表

4.水的密度:

ρ水=1.0×

103kg/m3

物理意义:

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

103kg

人的密度ρ人=1.0×

铁的密度是7.9×

103kg/m3,它表示___________,20dm3铁块的质量是______。

冰的密度ρ冰=0.9×

酒精的密度ρ酒=0.8×

5.补充

(1)一般情况下:

ρ固>

ρ液>

ρ气特殊:

水银的密度比一般的固体大

(2)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密度不同:

比如冰和水

(3)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比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4)温度会影响物质的密度(体积会热胀冷缩)

特殊:

冰和水

下列关于密度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越大的物体越重

B、从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不论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都不变

D、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5)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6)1L=1dm31mL=1cm31L=1000mL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lm3=________dm3(L)=________cm3(mL)50mL=_____L=________m31.0×

10-3kg/m3=______g/m3

7.9g/m3=_________kg/m3

一种大型飞机采用钢材制造,需要钢材260t。

求:

(1)飞机的体积

(ρ钢材=7.8×

103kg/m3)

三.求质量或体积

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ρ,用去一半后,密度变为_____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量筒的使用(P12)

1.量筒(或量杯)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1)量筒标度的单位通常是毫升,符号为ml,1ml=1cm3

(2)量筒粗细相同刻度均匀,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3)使用前要做到①检查量筒是否清洁,有无破漏现象②看清量程③看清分度值。

(4)使用量筒时要做到①放置在水平台面上②注入液体要缓慢,从溢出口缓慢倒出液体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或凸液面)齐平④记录时要带单位。

2.补充

(1)读数时,视线与凹面的底部相平;

水银,视线与凸面顶部相平

(2)仰视:

偏小俯视:

偏大

(3)物体体积测量方法:

①形状规则:

刻度尺

②形状不规则:

量筒V物=V总-V液

二.测液体的密度

(一)剩余法

1.器材:

盐水、天平、量筒、烧杯

2.步骤:

(1)将盐水倒入烧杯,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适量,读出体积V

(3)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计算盐水的密度

(二)等效替代法

盐水、天平、烧杯(无量筒)

(1)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2)将烧杯中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1

(3)将烧杯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2

(4)计算盐水的体积

(5)计算盐水的密度

三.测固体的密度

(一)如果固体密度比水大:

排水法或排液法

小石块、细线、天平、量筒、水

(1)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2)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1

(3)把系着细线的小石块浸没在量筒内水中,测量出水和小石块的体积V2

(4)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适量的含义:

(1)水能将石块浸没

(2)水将石块浸没后,水和石块的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注意:

固体必须不溶化于水,不吸水

吸水性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的测量

1.吸足水再测法

2.涂油漆法

3.排沙法。

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

1.排油法

2.排沙法

3.饱和法

(二)物体如果浮在水面上

①针压法:

用针或细钢丝将木块压入水中

②沉坠法:

将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如铁块)与木块捆绑在一起再浸没在水中

泡沫块、细线、铁块、天平、量筒、水

(1)测泡沫块的质量m

(2)将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为V1

(3)将铁块和泡沫块系在一起后,浸没在水中,测出泡沫块、铁块和液体的总体积为V2

(4)计算泡沫块的密度

(三)有天平、烧杯,无量筒:

溢水法

1.测固体的质量为m

2.测装满水的烧杯质量为m1

3.固体完全浸没在装满水的烧杯中,

测出烧杯、水和固体的总质量为m2

4.计算溢出的水的质量a将容器装满水b将铅球放入容器中并盛接溢出的水

c用量筒量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铅球的体积

5.计算物体的体积

6.计算物体的密度

标记法:

四.有关空心实心的问题

1.判断方法:

①比较密度

②比较体积

③比较质量

铁球质量3kg,体积5×

10-4m3,判断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已知铁的密度是7.8×

10-3kg/m3)

(一)比较密度法

∴此球是空心的.

(二)比较体积法.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三)比较质量法.

由得即故此球是空心的.

2.

一个铝球的体积500cm3,质量540g

(1)是否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如果空心部分灌满酒精,则这个球的总质量是多少(ρ铝=2.7g/cm3)比较体积法

五.鉴别物质

1.原理:

2.通过实验测出样品的密度

3.与密度表中的密度值相比较,判断出物质的种类

六.求质量或体积

6.5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硬度

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2.物质硬度越高:

阻止被刮破、刮伤或产生凹痕能力越强

3.比较硬度的方法:

(1)刻画法

(2)冲击法

二.状态

1.固态

2.液态

3.气态

三.密度

四.透明度

五.颜色

六.延展性:

被打成片、拉成丝,不容易破碎、断裂

1.大部分金属都有延展性

2.玻璃、陶瓷容易碎,因为没有延展性

七.导电性

可导电:

铜、铁、铝等金属、铅笔芯、

不导电:

玻璃、塑料、陶瓷

八.弹性:

弹性较好的物体:

橡皮筋、弹弓、弹簧拉力计

九.磁性

十.导热性

导热性较好的物质:

铜、铁、铝

导热性较差的物质:

木头、塑料、泡沫、纸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密度、透明度、导电性、绝缘性、导热性、弹性、范性(塑性)、磁性、延展性、熔点、沸点、耐磨性、耐温性、韧性、气味等。

★注意:

质量不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按照不同分类方式。

分类方式1按是否透明来分类:

透明(玻璃、水晶、白酒);

不透明(铁、牛奶、水银)

分类方式2按物质状态来分类:

固态(铁、水晶、玻璃);

液态(水银、牛奶、白酒)

分类方式2按是否导电来分类:

导电(铁、水银):

不导电(玻璃、水晶、牛奶、白酒)

7.1走进分子世界

一.分子模型

1.科学家探索物质结构的方法:

建立模型法(建模法)

2.分子

(1)定义: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直径数量级:

10-10m

3.水和酒精混合实验

(1)水在下酒精在上的目的:

便于测量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

(2)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

分子间有空隙

二.分子的运动

1.扩散: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宏观现象)

2.“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混合实验”

(1)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一定要在下,目的:

排除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现象:

两瓶中的气体都变为均匀的淡红色

(3)结论:

①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②分子间存在空隙

3.扩散的本质: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例子:

闻到花香、红墨水在水中散开、煤堆在墙角,让墙变黑)

4.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间存在引力(例子: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

2.分子间存在排斥力(例: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五.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宏观特征

固体

只能在固定位置振动

形状和体积都固定

液体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

气体

能自由地在空间到处运动

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7.2静电现象

一.构成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单质分子: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3.化合物分子:

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二.摩擦起电

1.带电体:

带电的物体(性质:

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3.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本31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会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会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实质,不是创造电荷,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两种电荷

1.电荷的分类

(1)正电荷

(2)负电荷

2.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1)排斥:

同种电荷

(2)吸引:

①异种电荷②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若A带正电,则B________;

则C________;

三个小球,两两相互吸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验电器

1.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构造:

3.原理: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张开角度越大,则带电量越大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

(2)吸引轻小物体

(3)用已知带电体

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1.摩擦起电

2.感应起电

3.接触起电

六.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闪电:

剧烈的放电现象

2.应用:

静电复印、静电植绒

3.危害:

雷电导致人畜伤亡.

静电产生的电火花会引起煤矿瓦斯爆炸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电子的发现

1.发现者: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2.发现比原子小、带负电的粒子——电子

3.意义:

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4.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枣糕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建立者:

物理学家卢瑟福

2.原子核特点

(1)位于原子的中心

(2)体积占原子的很小一部分

(3)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

(4)一般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中子和质子由夸克组成)

Ps: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例如氢

3.核外电子特点

(1)带负电

(2)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3)原子核带正电量=核外电子带负电量

(4)原子内部很空,电子非常小,质量可忽略不计

4.氢原子核式结构

太阳系

原子结构

相同点

行星绕太阳高速运动

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以太阳为中心

原子核为中心

太阳占据太阳系很小的空间

原子核占原子很小的空间

不同点

行星不带电

电子带电

行星的绕行轨道近似扁平的

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绕核高速运动

三.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最初是作为一种(猜想的)模型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一定实验事实上的。

四.摩擦起电的理解

(1)、原子由等量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

通常情况下,对外电中性。

(2)、不同物质内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3)、失去电子的物体就会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会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7.4宇宙探秘

一.中国古代观点

1.地球是一块平坦、并不太大的土地

2.天空是一个固定的圆形屋顶,在远处与地面融为一体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地心说”

(1)提出: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

(2)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日心说”

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2)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3)影响:

①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

②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定律

三.星空世界

1.银河系

(1)组成:

群星和弥漫物质

(2)直径:

8万光年

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3.光年:

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经过的距离

(1)是长度单位

(2)1光年=9.46×

1015m

四.宇宙从何而来

1.起源:

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学说)

2.原始火球:

温度高、密度高,极不稳定

3.爆炸:

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时间、空间

4.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下降,形成天体系统

5.星系大多向红光方向移动(谱线红移),即星系在远离太阳系,移动速度越来越快,

由此推测:

宇宙正在膨胀。

五.补充

太阳:

恒星

地球:

行星

月亮:

卫星

8.1力弹力

一.力是什么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施力物体:

施加力的物体

3.受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

4.补充:

(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即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可能产生力的作用,例:

两个磁铁间

(5)彼此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例:

放在水平面上靠在一起的木块

5、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运动状态:

由静变动,由快变慢,由慢变快,方向改变

(2)、形状变化或体积变化

二.形变和弹力

1.形变:

(1)定义: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发生改变

(2)形变的分类:

①弹性形变:

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

②非弹性形变(范性形变):

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3)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4)所有物体都能形变

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因试图恢复原状而产生的一个力

(弹力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2)产生条件:

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两个物体直接接触

三.力的测量

1.力的国际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N

(例: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一名中学生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2.测量力的工具:

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

a.看:

量程和分度值

b.调:

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

若不在,应校正“0”点

②使用时:

a.测:

力的方向和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目的:

减小弹簧与外壳的摩擦)

b.读: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PS:

倒过来,测量值偏大

四.弹性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2.物体弹性形变越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将一根弹簧拉长5cm需要15N的力。

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联成的拉力计,拉长10cm需要______N

8.2重力力的示意图

一.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重力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G表示

(2)物重: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3)补充①地球表面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③地球吸引物体,对物体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

(1)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不可颠倒)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比,约9.8N/kg,(粗略计算为10N/kg.)

(3)g=9.8N/kg的意义:

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

(4)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小≈它在地球上重力的

一个人在地球上能举100kg的物体,到月球上能举______kg的物体(举力不变).

(5)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的重力最大。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①应用:

重垂线、水平仪

②竖直方向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

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2.重心:

(1)定义: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圆环

(2)重心的位置: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