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745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0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docx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psychology

(林崇德第二版)

(Chong-delinThesecondedition)

 

第一章绪论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

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年龄特征:

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来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即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关键期:

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者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

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

这个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二)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把对自己孩子出生后三年的观察的纪录整理而成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以及其进化论的思想都大力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近代社会、自然科学、教育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关。

①文艺复兴后西方妇女儿童社会地位提高。

②辩证自然观形成,要求科学从发展的观点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

③近代教育要求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教育

2.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

(北师大2004研)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所著的《儿童心理》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世纪后期之前是准备时期。

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许多科学家对儿童发展研究的促进,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2)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形成时期。

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此外,继普莱尔以后,有一些先驱者和开拓者,如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德国的施太伦等,都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分化和发展时期。

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等;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也相继出现,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赛尔,奥地利的彪勒夫妇,法国的瓦龙等,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学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演变和发展时期。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意识理论观点的演变,原来的学派,有的影响逐渐减小,如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以及格式塔学派;有的则以新的姿态出现,如比纳/西蒙的测量学说;有的学派在革新后,仍有很强的势力,如新精神分析/新行为主义等。

二是具体研究方法上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现代化,发现了许多关于儿童发展的新事实,从而丰富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

3.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率先进性了研究。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

他的发展观涉及三方面:

①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

②重视中年危机。

③论述了老年,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

(3)发展心理学问世。

1930年美国的何林渥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1935年美国古德伊洛弗出版《发展心理学》畅销欧美。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的进展

1.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1)横向整体化变化。

①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

如发展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生物学等。

②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伸。

原因有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及邻近学科对发展心理学的促进作用。

(2)纵向整体变化。

指发展心理学研究重点的变化,指向人类的具体实践领域,人们逐渐把重点转向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方面,努力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1)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取向。

(3)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的研究。

(4)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

(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

3.研究理论的进展。

(1)一般理论的进展。

若干重要的理论正在主导着发展心理学研究,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理论,毕生发展理论和交易理论。

行为遗传学的观点强调后天与先天的作用,新皮亚杰主义的模型接纳了神经学因素,信息加工因素,具体任务因素对于认知的影响,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强调社会互动与文化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力量。

//

(2)社会性和品德发展理论。

如心理理论的重视,社会道德反思,品德是年龄/教育/智力以及社会文化经验的函数理论等。

(3)认知发展理论。

①认知发展的三级水平的观点。

A.卡洛尔提出了智力智力的三层级理论。

他认为,智力的最高水平层由一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间水平层由七种因素构成,即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一般记忆容量,一般视知觉,一般加工速度,一般听知觉;最低水平层由许多特殊的因素所构成。

B.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

德梅特里奥和瓦拉耐兹提出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

根据该理论,智力被设想为一个垂直的大厦,包括三个主要的水平:

一个环境指向的水平,另一个是自我指向或超认知的水平,在一个是与信息加工有关的过程水平。

②五种智力新理论。

A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

他列出了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知人的智力/自知的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智力。

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者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

B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是指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是成功智力的三种成分。

C.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珀金斯于1996年提出了真智力理论。

他核查了大量关于智力测验和促进智力的研究,进而提出智力包括三种主要的成分或者维度:

一种是神经智力,指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度;二是经验智力,指个人积累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三是反省智力,指解决问题/学习和完成挑战智力任务的广泛的策略。

D.塞西的生物生态理论。

美国康纳尔大学的塞西认为,智力是天生潜力/环境(背景)/内部动机相互作用的函数。

个体的环境资源有两类,一类是近端过程,即直接环境中与客体的持续相互作用;另一类是远端因素,由影响近端过程的形式与质量的环境维度组成。

E.梅耶尔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情绪智力的概念是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尔等人于1990年提出来的。

梅耶尔等人认为,情绪智力用以说明人们如何知觉和理解情绪,具体而言,是知觉和表达情绪/在思维中同化情绪/理解和分析情绪/调控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而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控制/热情/坚持性和自我激励能力,这种情绪智力原来被称为性格。

两种理论都是从内涵范围来定义情绪智力,但不同的是戈尔曼把它定义为能力与性格或人格倾向的混合物,而梅耶尔等反对把情绪智力定义为能力/性格等多种因素的混合物,而坚持把它定义为传统智力中的一种。

但是,两种理论也有共同点,都认为情绪智力包含多个因素,虽然数量有所不同。

总之,情绪智力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概念/理论等方面都有待深入研究。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就是性心理的发展。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性本能力比多集中的不同部位,形成性感区,根据性感区的不同,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

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

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

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②肛门期(1~3岁):

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例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③前生殖器期(3~6岁):

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的异性的一方。

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即恋母情结。

因此,前生殖器期又称恋母情结的阶段。

④潜伏期(6~11岁):

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⑤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来到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

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任务的完成、危机的解决会促进积极品质的产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品质。

①婴儿期(0~2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②儿童期(2~4岁):

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世界。

③学龄前或游戏期(4~7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会获得“目的”的品质。

④学龄期(7~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