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695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docx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

8上下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           优越的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跨纬度广使得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来自海洋的夏季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直接往来。

二、           国土辽阔

1、面积:

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领土的四端(见课本第4页图1.4)

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

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

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东西端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端距离约5500千米。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日本。

马来西亚。

陆上国界长达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见课本第4页图1.4)

4、主要临海:

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见课本第4页图1.4)

5、主要海峡: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见课本第4页图1.4)

6、内海:

渤海、琼州海峡。

7、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三、           34个省级行政区

1、三级行政区划:

省(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

2、省级行政单位:

共34个。

23个省、

4个直辖市: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

3、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其行政中心。

(见书本第10页)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二、人口分布:

不均匀,东多西少。

大体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面积占45%,人口占94%;西部面积占57%,人口占6%。

三人口政策: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我国共56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92%),其余55个为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壮族。

二、民族的分布:

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

遍布全国,集中于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

主要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三、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

(见课本第17页活动)

四、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各民族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特征:

西部高,东部低,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分布。

一、二级阶梯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见课本第22页图2.2)

地势的影响:

①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为广大东部地区带来较多降水。

②使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部交通。

③河流由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阶梯交界处)时,由于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二、复杂多样的地形

(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齐备,有高原、山地、平原、盆地及丘陵。

(2)   在地图上能指出主要山脉。

(见课本26页图2.6)

(3)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见课本27页活动3表格)

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4)山脉有的作为省区间的界线,如:

山西、河北界山——太行山,福建、江西界山——武夷山,青海、甘肃界山——祁连山,重庆、湖北界山——巫山等。

三、山区面积广大

(1)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1/3,山区(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面积约占全国的2/3,山区面积广大。

(3)山区优势在于①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③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④高山草地可以放牧;⑤山区急流可以发电等

不利方面: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②多山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③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④坡度大,不宜耕种等。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和冬季凤。

2、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普遍高温。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火洲”吐鲁番盆地。

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南京又号称“三大火炉”

4、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5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此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见课本33页图2.15)。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二、我国的降水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某地的干湿状况是由该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的。

我国共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类干湿地区。

(见课本第36页图2.17)

4、由于降水量的不同,各地的建筑、饮食、民俗等也不尽相同。

(见课本37页活动)

三、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

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和不明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课本39页图2.21)

2、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课本38页图2.19)

3、影响我国的冬季凤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表现为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寒冷干燥。

(课本38页图2.20)

4、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为锋面雨,每年6月夏季风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地阴雨连绵一个月,叫“梅雨”,而7、8月份此地又出现伏旱。

5、季风气候的利弊:

季风气候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出现雨热同期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而季风气候又有易发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特点,如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见课本42页图2.26)

7、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的重要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界线

(3)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界线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1、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国的外流河大多注入太平洋,有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几条河流注入印度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其汛期一般是在7~9月,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形式为主。

3、东部地区外流河的汛期和当地的雨季相一致,从北向南河流的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为珠江。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没有结冰期。

4、外流区的湖泊为外流湖,外流湖为淡水湖。

内流区的湖泊为内流湖,基本上都是咸水湖,我国最大的内流湖是青海湖,它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而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境内的鄱阳湖。

5、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年运量仅次于长江,它还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输水通道。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东流入渤海,流经9个省区。

2、黄河由河口、孟津分成上、中、下游三段,上游特征为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多泥沙;下游为“地上河”(见课本49页图2.33)

3、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游的荒漠化以及凌汛;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流经黄土高原);下游的“地上河”危害、凌汛、断流等问题。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它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流经11个省区,注入东海。

2、长江上、中、下游分别由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下游江宽水稳,有利于航运。

3、长江水能集中于上游,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4、长江又被称为“黄金水道”,通航里程和运量均占我国内河航运的2/3,是沟通我国东西的大动脉。

5、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其洪水频发的原因有;①流域内降水集中;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②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沿江湖泊由于泥沙淤积及围垦造成调水能力下降。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一、政治文化中心

1、地理位置:

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东南面向渤海,与河北省、天津市为邻。

2、地形:

西部、北部、东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

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夏长,春秋短。

4、城市职能:

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3000多年前周武王时,形成聚落中心,称为蓟,是世界最早的城市之一。

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

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位于城市中心。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宫殿建筑群。

3、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

三、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了一些现代建筑。

2、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一、香港、澳门的历史

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达400多年,香港被英国侵占达150多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成为了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政策。

二、香港、澳门概况

位置(见课本28页图)

面积

范围

人口

香港

珠江口东侧,邻深圳市

1098km2

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及附近小岛

666.5万

澳门

珠江口西侧,邻珠海市

25.4km2

澳门半岛、乙水仔岛、路环岛

43.8万

人多地狭是香港和澳门的共同特点。

建设高层建筑——“上天”,填海造陆——“下海”,成为港澳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尽管土地面积狭小,但两地对城市绿化却非常重视,城市绿地面积比例大。

三、港澳经济

1、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祖国内地可通过香港的自由贸易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香港贸易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