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034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docx

中考科学地理专题

不断运动的地球

【知识点1】有关地球和地壳变动的知识:

1.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24小时。

(4)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为:

上午时太阳在东南边,正午时太阳在正南边,下午时太阳在西南边。

2.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的成因: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时太阳光是平行光,所以在太阳的照射下存在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又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所以存在昼和夜交替的现象,交替周期为24小时。

3.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说明:

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垂直。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晨昏线(圈)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

晨昏线(圈)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从黑夜进入白昼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4.地球的公转

(1)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从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2)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与赤道的交角是23.5°,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四个重要节气:

春分:

3月20或21日;夏至:

6月21或22日

秋分:

9月23或24日;冬至:

12月21或22日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4)地球绕日运动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其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

地球公转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一年(365日6时9分10秒)约为365.2422天。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23.5°N)称为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为6月21或22日)

冬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23.5°S)称为南回归线。

(北半球的日期为12月21或22日)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进一步分析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由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冬至日,由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的季节变化规律。

6.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

夏季:

昼长夜短冬季:

昼短夜长

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最短的月份是12月

3月20或21日—9月23或24日昼长>夜长夏半年

9月23或24日—次年3月20或21日昼长<夜长冬半年

7.五带划分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它们各自的特征见下表:

五带

纬度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热带

23.5°S—23.5°N

北温带

23.5°N—66.5°N

南温带

23.5°S—66.5°S

北寒带

66.5°N—90°N

南寒带

66.5°S—90°S

8.地球内部结构特征

(1)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探测,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如图)。

地壳:

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

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地核:

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

9.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地壳在不停地变动着,有的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有的则表现为地壳的下沉,有时激烈,有时缓慢。

而且一个地方的地壳变动在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如有时主要是上升运动,有时则主要是下沉运动。

岩石的断裂、弯曲和高山上海洋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褶皱是岩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挤压而发生的弯曲。

断层是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由于褶皱和断层的作用而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

10.火山

(1)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2)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由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3)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

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的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11.地震

(1)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和地震带的分布。

形成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壳里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的震动现象。

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灾害。

震源:

地震发生的源地。

震中:

与震源竖直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

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

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及其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地震的危害:

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通讯和交通中断等。

(3)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

张衡与地动仪:

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来判断:

如: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

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中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4)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

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子里或桌子底下。

 

【典型例题】

例1.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而产生的是()

A.白昼和黑夜B.昼夜交替C.四季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A答案有昼夜之分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B答案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引起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在不停地公转。

答案:

B

例2.今年3月和5月,冰岛的艾雅法拉火山和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接连爆发,火山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火山是(选填“地表形态”或“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地球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

解析: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不是地表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

答案:

地壳运动

例3.2010年4月14日,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全面爆发,二氧化硫气体和火山灰等直冲云霄,炽热的熔岩流将冰川熔化,形成洪水。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冰川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喷出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增多

解析:

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不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冰川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喷出的二氧化硫会使酸雨增多。

答案:

B

【知识点2】有关时间、历法、板块构造理论和地形图的知识:

1.地方时和区时

(1)由于地球的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也不同,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

(2)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3)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

2.“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

中国幅员辽阔,地跨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我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距离北京以东约340千米)的地方时作为全国除新疆以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的时间是指北京所在东经116°经线的地方时。

3.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消除环球旅行中发生的错时现象,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当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日期要减去一天,即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日期却差一整天。

4.历法的分类及确定依据:

历法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之分。

阳历以地球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阴阳历结合阳历和阴历的特点。

5.我国日历的组成成分:

我国的日历包括公历和农历两部分。

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农历包括年、月、日、节气。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

一年一般为365天(闰年为366天),能被4整除的年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公历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农历则是阴历的一种,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

具体总结如下:

(1)公历:

公元纪年,一年365.2422天、四季、十二个月、五十二周,每月三十天或三十一天(除二月)。

属于阳历:

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依据

缺点:

只顾“太阳”,不顾“月亮”,月份与月相无关。

阴历:

以月相变化周期(29.53天)为依据

缺点:

偏爱“月亮”,丢掉了“太阳”,使日期与节气脱离。

(2)农历:

干支纪年,一年354.36天,十二个月(除闰月),每月二十九天或三十天。

农历是阴阳合历——优点:

统一阳历和阴历,保持两全其美,既能照顾季节时令,又能使每月的月相与日期固定。

6.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认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

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地,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漂移在较重的硅镁层上,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

7.板块构造学说的创建

(1)板块构造学说创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

(2)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

8.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论点

(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板块。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3)海岭、海沟和一些巨大的山脉是板块间的分界线,这些地方都是地壳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

9.板块构造理论的实际运用

(1)板块的张裂和碰撞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2)运用板块理论可以解释世界火山地震最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区域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区域的原因。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产生的。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10.地形的类型

(1)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地球表面陆地的主要地形有山地、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3)平原的海拔较低、相对高度较小;丘陵的海拔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山地的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高原的海拔高、相对高度小。

总结如下:

平原——海拔:

较低相对高度:

较小

丘陵——海拔:

有高有低相对高度:

山地——海拔:

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

较大

高原——海拔:

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

小(和山地的区别)

盆地——海拔:

四周高,中间低。

 

11.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1)等高线地形图是能够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度相同。

(3)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4)绘制时,根据实际地形,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

(5)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谷等部位的等高线如何区别: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

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

山峰(洼地)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

12.地形的变化

(1)引起地形变化的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来自地球的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内力能使地形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外力作用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如流水、冰川、风沙、波浪、生物等,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其对地形的影响缓慢而持久。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如贵州织金洞、杭州桐庐垂云通天河)。

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如杭嘉湖平原)和三角洲(如珠江三角洲)。

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石和沙漠。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典型例题】

例1.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南非举行。

北京(东八区)时间7月12日凌晨2:

30,中央电视台将直播决赛。

(1)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传输,其传输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相同,为_m/s。

(2)决赛开始时,比赛所在地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时间是_。

解析:

第一问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同学们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第二问主要考查根据时区折算地方时,从北京(东八区)折算为约翰内斯堡(东二区)的地方时应该减掉六小时,所以是7月11日20:

30。

答案:

(1)3×108

(2)7月11日20:

30

例2.今天是庚寅年五月初五。

这里的庚寅年五月初五属于农历中的阴历成分,它是以_________变化周期为依据的。

再过五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二十四节气是以___________为依据而划分的(填“地球自转”或“地球公转”)。

解析:

第一问考查同学们对阴历的理解,它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第二问二十四节气是阳历成分,所以是以地球公转为依据而划分的。

答案:

月相地球公转

例3.如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对图中地形部位描述正确的是()

A.④处为峭壁

B.①处比②处海拔低

C.⑤处是山脊

D.③处为盆地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同学们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读,①处比②处海拔高,③处为鞍部,④处为峭壁,⑤处是山谷。

答案:

A

四、应考锦囊

七年级下册的地理知识点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考点,具体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方时和区时,日历上的科学,地震、火山知识,板块构造理论和地形图都是中考的考查热点,其考查难度一般比较低,但是与时事结合得往往比较紧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活学活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包括同学们在观看世界杯比赛时也可以联想到时区这一知识点,这样一来,同学们肯定能在中考中考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五、本讲小结

1.明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

2.明确地方时、区时和历法的相关知识。

3.认识理解地壳变动、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4.理解板块构造理论,学会认读地形图。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我们居住的地球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仪和地图

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西经20°,东经160°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地图

地球表面是个球面,而地图却是个平面。

 

太阳和月球

太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C,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C。

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太阳和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每秒可行进30万千米。

3×105千米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88年开始为第236周。

月球:

月球直径:

3476

距离地球:

384400千米

月球上的温度:

昼:

127°C

夜:

-173°C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

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月球看上去和太阳的大小相似,实际上要比太阳小得多。

月球的直径约为1476千米,太阳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观测太空

星座

北天星空:

29

南天星空:

47

黄道:

12

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巴比伦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星座。

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48个星座。

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

现在,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如何找到北极星:

1、安放好天文望远镜。

2、面前北天星空,先找到大熊星座(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在天空组成斗状,很容易认出。

其斗柄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

在晚上8、9点钟观测,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

3、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星图

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约亮。

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晚上八九点钟,你会分别看到下面不同的星空。

春季的星空,北斗七星高挂在北方天空,狮子座最亮的α星(轩辕十四)、牧夫座α(大角)、室女座α星(角宿一),形成了“春季大曲线”。

夏季的星空,天顶附近的天琴座α星(织女星)和天鹰座的α星(牛郎星)隔银河遥遥相对。

秋季的星空,银河从头顶的天空流过,飞马座和仙女座组成“秋季四边形”,W形的仙后座在银河的中间。

冬季的星空亮星最多。

在东南天空有醒目的猎户座,在往东南有全天空最亮的恒星大犬座α星(天狼星)。

 

月相

月球饶地球运动,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着凉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月为十五或十六。

日食和月食

日食

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

由于月球遮蔽太阳光,使月球背光一侧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区。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称号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由于月球饶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月食

月相变化图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这是一种很普通的天文现象——月食。

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古铜色。

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

探索宇宙

太阳系

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它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

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写出九大行星的名称: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名称是:

木星、土星

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叫做彗星。

彗星上有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它常常拖着长尾巴。

哈雷慧星是最著名的彗星、饶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行,称为流星现象。

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和陨石。

银河系和宇宙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由于各恒星之间距离很远,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为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

银河系的直径觉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

地月系

银河系

其它行星系

宇宙

旋涡形状

河外星系(有10亿个类似与银河系系统)

银河系很大,但整个宇宙中,银河系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

这些天体系统称为星系。

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限的宇宙。

铁饼形状

本章提要

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由于地球的极半径仅比赤道半径小0.33%,地球看起来很圆。

2、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球。

4、经线知识南北方向,纬线知识东西方向,它们构成的经纬网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5、地图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常见的地图有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太阳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表面温度高达6000°C,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7、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他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4。

月球表面高低起伏很大,且布满了环形山,上面没有大气和水。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

随着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出现了月相的周期性更替。

我国农历的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周期为标准的。

8、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较著名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和猎户座等。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