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69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高效、优质推进生态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在遵循《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框架下,在规划区范围内,从旅游开发、用地布局、交通系统、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进一步提出开发建设和管理控制要求,为本区旅游建设及管理提供法定依据,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文本与长青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范围

      旅游区范围包括长青生态旅游区及华阳镇、茅坪镇两个旅游镇,本次规划范围为长青生态旅游区各服务区和重要建设项目区域7km2范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⑦《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2006年);

      ⑩《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

      2、使用的技术规范

      ①《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②《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③《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④《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大纲》(2002年)。

      3、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

      ①《汉中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总体策划》;

      ②《陕西省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

      ③《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年);

      ④《长青-华阳旅游区总体规划》(2006年);

      ⑤《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06年)。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保护第一原则

      通过旅游活动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实施生态旅游区保护性开发原则,包括旅游开发商、规划者、管理部门、游客以及旅游地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等,确保生态旅游区大熊猫等珍稀国宝和谐、自然的生栖环境。

      2、科普教育原则

      通过多样化渠道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救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也可通过开展实地考察、野外巡护等活动增强知识的实际操作性,实现生态旅游知识性与趣味性、参与性的有效结合。

      3、社区参与原则

      积极调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热情,实现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目标。

      4、市场导向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产品设计满足游客需求,实现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

      5、特色化原则

      以秦岭山脉为背景,以“四大国宝”为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建立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区,实现生态旅游区的特色开发原则。

      第六条规划分期

      规划年限:

2007-2020年。

      规划近期:

2007-2010年;

      规划中期:

2011-2015年;

      规划远期:

2016-2020年。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形象定位

第七条总体目标

1、依靠生态旅游区风光优美的自然资源优势,组合周边特色人文资源,以“山水长青、国宝家园”为主题,立足以西安、成都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旅游市场,启动中远程市场营销计划,积极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2、依托“四大国宝”、秦岭山水的品牌优势,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生态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国际客源;

3、整合区域范围内特色旅游资源,塑造整体旅游形象,提升旅游知名度,推动区域旅游联合开发步伐;

4、依靠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带动整个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救护、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质量的不断提高;

5、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增长速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生态旅游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八条阶段目标

1、近中期建设目标(2007-2015年)

①实施生态旅游区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和游客接待、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高档生态旅游目的地;

②依靠现代高科技实现生态旅游区日常管理、游客接待、旅游服务、宣传推广的网络化管理,提高生态旅游区各功能区的旅游互补能力;

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态旅游的开发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恢复和完善生态旅游区植被覆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塑造“山水长青,国宝家园”的旅游形象,实施市场营销计划,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规模;

④旅游开发成效显著,旅游收益、客源规模不断增长。

至规划期末,实现客源规模总量16.8万人次/年,其中包括国际客源3万人次/年;

⑤将生态旅游区建设成陕西省、乃至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2、远期建设目标(2016-2020年)

①利用近中期累积的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建立生态旅游区完善、便捷、生态化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生态旅游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合理布局;

②完善旅游营销体系,重点推动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唐等国内发达地区的旅游营销力度,实施国际市场营销计划。

至规划期末,实现客源规模总量达43.8万人次/年,其中包括国际客源10万人次/年;

③建设生态旅游区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九条形象定位

山水长青,国宝家园

——陕西•长青

第十条市场定位

1、国内市场定位

①一级目标市场:

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关中、甘肃的陇东及周边的汉中、安康等地;

②二级目标市场:

国内发达地区客源,如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市场;

③机会市场:

临近周边地区城市;

④潜在市场:

国内其它地区市场。

2、境外市场定位

①一级目标市场:

以澳大利亚、美国、西欧、日本等为主的世界上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境外市场;

②二级目标市场:

港澳台、东南亚、韩国、俄罗斯等地市场;

③机会市场:

世界上其它地区客源市场。

第三章旅游容量分析

第十一条环境容量测算

经测算,生态旅游区年环境容量为44.49万人次/年。

第十二条客源规模调控

规划结合生态旅游区最佳环境容量及游客规模预测,对生态旅游区游客规模进行适度调控。

第十三条从业人员规模

包括规划区内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医护人员和辅助服务人员)和直接服务人员(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内服务人口)两部分。

规划近期:

从业人员165人。

其中包括服务人员50人,直接服务人员115人;

规划中期:

从业人员380人。

其中包括服务人员80人,直接服务人员300人;

规划远期:

从业人员1025人。

其中包括服务人员200人,直接服务人员825人。

第十四条总人口规模

规划区总人口规模包括游客规模、服务人口规模和当地居民规模(暂无居民)。

规划近期:

总人口为7.32万人/年;

规划中期:

总人口为17.56万人/年;

规划远期:

总人口为43.90万人/年。

第四章规划结构、分区与用地布局

第十五条旅游区整体结构

综合长青保护区和华阳镇,参考《长青-华阳旅游区总体规划》,长青-华阳旅游区结构为生态旅游区(四个功能景区)和游览设施区(两个旅游镇)两部分组成,即“两镇四景区”。

华阳镇设游客中心、管理中心和客运中心,华阳镇为旅游区枢纽点。

第十六条功能分区

根据风景资源分布特点,结合自然景观界线,将生态旅游区划分为4个功能区,即杨家沟生态休闲区、苍耳岩古道科考区、东坪石塔河森林探险区、朝阳山宗教文化区。

第十七条用地布局

生态旅游区各景区规划布局采用念珠型布局模式:

即以景区的沟河谷和原森工道路为骨架,将各项目和景点串起来。

第五章整体设计导控

第十八条道路建设导控

1、景区主干道、次干道:

由原伐木道改、扩建而成,在满足道路行驶安全和防洪排涝条件下,充分顺应满足和尊重自然地形及地理条件,减少土方开挖程度,形成高低起伏的道路形态。

2、景观步道:

因地制宜,依地形趋势合理布置,突出生态主题,材质选择以块石或硬木铺设为主。

通过系列化、标识化的家具和卫生设施以及精心营构的绿化、休憩环境、多样化的硬质铺地,展现高品质的生态休闲环境。

第十九条建筑形式导控

1、生态旅游区整体建筑风格吸收当地传统建筑语言,立足于保持当地特有民俗文化,以几何造型与民俗符号相结合的形式塑造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2、整体建筑体量应与周边自然山水相协调,形成建筑物群体空间形态。

通过局部增加或减少层数获得丰富的建筑轮廓线,与周围山体相呼应。

第二十条色彩导控

1、以大面积生态绿化及水面环境为背景基调,色彩选择尊重地方特色,以营造朴实、亲切的旅游氛围为主,建议采用白色偏冷暖灰色,每幢建筑色彩不宜超过三种,应尽量避免明亮而有戏剧性的色彩。

2、购物、饮食和商业、娱乐建筑、广场地面铺装等近人尺度宜以暖色调为主,住宿接待建筑宜采用淡雅的冷色基调。

第二十一条绿化环境导控

1、体现不同空间特征,营造良好的游览休闲环境。

2、植物选择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原则,以地带性植物品种为主,首选优良乡土树种和经驯化的外来品种,形成具有秦岭和地方特色的植被景观,并突出绿化景观的四季变化。

第二十二条环境设施导控

1、室外环境设施应注意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同一空间或相近空间的各环境设施之间宜作整体构思,共同塑造完美的景观环境。

2、景观平台、步行道路等硬底铺装尽可能采用天然、环保、质地坚韧耐磨的材料,以地方性材料为主,尽量就地取材,体现地域性特征。

第二十三条开敞空间导控

1、游客接待服务性公共建筑应设置休憩广场或休憩平台,广场尺度与周边建筑尺度相宜。

面临公共开敞空间的建筑物前应安排适度建筑后退红线,设置绿化小广场。

2、规划区内沟、河谷两岸空间应突出自然性、公共性和开放性原则,将河岸划分为可达岸线和保护岸线,在可达岸线内创造更多的近水空间和观赏平台。

3、山林开敞空间以森林保护保育为主,在不违反生态保护规定的前提下修建游览健身步道、观景点等。

第六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二十四条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和《城市用地类型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结合生态旅游区主体用地特征及功效,以基本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原则,将生态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风景游赏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水域等六类。

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平衡

规划生态旅游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保护区内整体生态环境。

第二十六条主要景点指标控制

生态旅游区按功能划分为四区:

A:

杨家沟生态休闲区;B苍耳岩古道科考区;C:

东坪石塔河森林探险区;D:

朝阳山宗教文化区。

第七章旅游产品规划

第二十七条总体规划思路

以“四大国宝”为品牌,依托秦岭山水风光、森林生态景观、傥骆古道等资源载体,开发国宝寻踪、科普考察、森林体验系列旅游产品,组织精品旅游线路,扩大对外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