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6561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四是叫得响的品牌少。

目前,我县拥有绿色食品标志有二十个,其中有机食品七个,驰名商标只有几个,大大低于周边县区发展速度。

  二、区位与资源优势

  新建县位于赣中偏北,南昌市偏西北部。

赣江、锦江、修河下游,鄱阳湖西南面。

东邻南昌,南接丰城,西连高安、永修,北界都昌余干。

境内地貌可大体分为“二山四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其主要优势:

  

(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新建县位于南昌北大门,县城与南昌中心市区一江之隔,二桥相连(八一桥、南昌大桥),长凌镇与南昌行政新区已连为一体。

全县辖区均处市中心半小时经济圈内。

京九铁路穿境而过,环城高速、昌九、昌樟、温厚等九条道路通南昌。

赣江、鄱湖水道傍东而泻,南昌飞机场座落在境内,为新建构筑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独特的区位条件,使新建具有沟通城乡经济枢纽的功能,是承接城市规模扩张和产业扩张的腹地,具有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一翼,成为南昌市的后花园和附中心。

  

(二)有待于开发利用的地表资源的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新建区域内有待开发利用的湖区荒田0.63万公顷,荒山和季节性的草洲0.88万公顷,荒芜水面1.23万公顷,若加以开发与利用,将是一巨大的财富。

  (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新建县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居住,四千余年历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境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居南昌县区之首。

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达160余处,区域面积达174.45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溪霞风景游览区、象山省级森林公园、南矶候鸟观赏区、梦山旅游风景区、厚田万亩沙漠游览区、金桥上天峰、晋代始建宋代重建的西山“玉隆万寿宫”,还有享有“江南小朝廷”的汪山土库,红色旅游点有小平小道和小平楼。

这些人文景点构成了一幅幅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为一体的绮丽画卷。

  (四)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

新建县拥有农村劳动力约有28万人,占农村人口总量的49.6%,除已转移12万人外,仍有16万农村劳动力集于第一产业,据专家测算,依据新建现有的耕地面积,仅需2.5万劳力从事第一产业就足够了,全县还有13万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五)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新建县属北亚热带中部季风区。

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267天),境内土地较肥沃,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和水产品基地。

2006年统计资料表明:

新建县粮食总产量为590162吨,占全市总量的28.7%,油料23807吨,占全市总量的29.3%,出栏肉猪43.86万头,占全市总量的18.1%,水产品总量为59473吨,占全市总量的19.9%。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粮、棉、油、果、蔬、花卉、禽、畜、渔九大农业生产基地。

  (六)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优势。

一是境内水域面积辽阔。

全县水域总面积达9.44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42%,其中:

鄱阳湖水域6.88万公顷(103.25万亩),占总水域73%,江河水域0.93万公顷(13.92万亩),占总水域9.8%;

水库池塘面积21.62万亩,占总水域15.3%;

湖泊港汊水面2.78万亩,占总水域1.9%,二是养殖水面较大。

现已开发12万亩,还有18万亩荒芜水面可开发,是我省十大渔业生产县之一,年均水产品总量4万余吨;

三是境内淡水鱼种类较多,有1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鲫、鲢等20多种,名贵鱼类有银鱼,鳜鱼等,此外,还有众多的水禽和珍禽,其中有不少世界性保护珍禽。

  (七)有着丰富的草山草洲资源优势。

一是境内无污染草山草洲面积较大,天然草场达17.08万亩,鄱阳湖季节性草洲42.2万亩;

二是草山草地坡缓面大,集中连片,土层厚,植被郁密,开发价值较高。

沿鄱阳湖6个乡镇和5个丘陵地乡镇,可利用滩头草洲和丘陵草场大力发展牛、鹅、兔等草食畜禽。

  三、发展我县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

  新建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定位:

建设南昌金三角地区绿色名特优农产品基地,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大县。

南昌金三角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制高点,也是农业走向全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平台,我县特色农业实现现代化一条捷径,就是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接轨南昌,打响品牌。

具体来说,建好三个基地(绿色菜篮子基地、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做好一篇大文章(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

  

(一)建好三个基地

  1、绿色菜篮子基地。

南昌市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巨大,目前我县农副产品已在南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少农副产品已进入南昌各大超市和批发市场。

依据我县资源优势,要着力打响“生态”和“名特优”两个品牌。

凸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

首先,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挥我县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凸显我县农产品的生态绿色特征。

要大力推广生物技术,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同时,要加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申绿”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跟踪检测;

其次,要塑造形象,打造品牌。

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来大力宣传推介新建独有的已打响品牌农产品,如联圩的黄鳝、南矶的野生鳜鱼、生米的藠头、铁河、松湖的珍珠、流湖的麒麟西瓜和梨王、象山、昌邑麻鸭和流湖、松湖的灰鹅、肉鸽、大塘清明酒、西山万寿米等,使其成为我县农业的形象代表;

再次,要组织开展新建名特优农产品在南昌乃至省外的展销和评比活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大户到南昌和省外等城市设立营销窗口和配送中心,努力使我县绿色名特优农产品成为南昌市民菜篮子必需品。

此外,县政府还应抓住郊区杨子洲万亩蔬菜基地退城进郊的机遇,搞好与南昌市蔬菜产业的对接,超前做好产业对接的各项准备工作,主动邀请省、市部门的专家来我县实地考察,以争取更多的落户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2、旅游观光农业基地。

农业观光旅游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有着广泛发展空间的旅游项目,它将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为此,要针对南昌等大中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乐趣的心理,以打造“大南昌都市休闲后花园”为定位,以“五色”旅游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主题为切入点,开辟特色果(花园)、水上乐园观赏休闲旅游项目,搞好配套设置的建设。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外资、工商企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我县生态休闲旅游业,促进新建旅游业的多元发展。

“十一五”时期,力争旅游业产业收入达到1亿元。

  3、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

南昌在现代农业科技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

我县曾与南昌和驻县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一些农业科技合作项目,但联系不够紧密,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较少。

我县要发挥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的特色优势,应主动加强与南昌和驻县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力度。

开展项目攻关,通过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共同开发、利益共享,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强强联合,使之成为南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各级政府要加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不断提升我县农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大力鼓励兴办多种类农业企业,建立领导干部、科技人员联系农业龙头企业制度,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解决用地、融资等实际问题,不断壮大和增强龙头企业的活力。

  

(二)做好一篇大文章

  1、希望在山——突出一个“优”字。

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丘陵山地特有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努力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我县地处近郊,林业发展定位应以生态林建设为主。

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35.2万亩(其中国家生态公益林11.05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68.7%。

全县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2个(梦山、象山),生态旅游区1个(厚田生态沙漠旅游区),自然植被以杉、松、油茶为主。

主要林产品有松脂、香菇、三笋、油茶籽、油桐籽等。

属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植物30余种。

要做好我县山地文章,要着力抓好六大工程、三大基地建设。

  ①六大工程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实施好鄱阳湖流域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工程,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即:

退耕返林工程、长江保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平原绿化工程、血防林工程。

建设好生态人居环境生态绿色屏障,培植壮大林业生态经济产业,使之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②三大基地建设。

一是原料林基地。

依托江西晨鸣纸业、江西远景企业为龙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石岗、流湖、石埠、生米、樵舍、金桥等乡镇丘陵岗地及滨湖平原区的四旁,四荒地定向培育以湿地松、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

二是油茶丰产林基地。

油茶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要通过新造嫁接、垦复、施肥、修剪等措施,建立以石岗、西山镇为主体的稳产高产油茶林基地6666公顷,为南昌城区市民提供大量绿色无公害的山茶油。

三是苗木花卉基地。

要重点抓好320国道、105国道沿线和昌北机场周边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扶持和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和专业村,形成具有特色又有规模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2、潜力在水——突出一个“特”字。

我县境内水域总面积142万亩,80%的面积还没有充分利用,要坚持“发展养殖、主攻加工、搞活流通”的渔业产业发展基本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创汇渔业和渔业产业化,使水产业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是进一步扩大企业、养殖户水产养殖规模。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水产业和搞好水利灌溉有机结合起来,激活水资源,用好湖泊资源,大中小水库资源,易涝低洼田资源等,重点改造中低产渔池,搞活小山塘,小型水库的经营,大力发展三网养殖,推广稻渔工程,扩大养殖水面,力争用2-3年时间,使全县养殖水面达到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万吨。

二是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

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发展适合鄱阳湖优势水质的毛蟹、青虾、鳜鱼、银鱼、珍珠等高档水产品。

同时,还要重点发展传统的乌鱼、黄鳝、龙虾、泥鳅等。

要大胆引进名优品种,大力推进以“一条鱼一个产业”为核心的“一乡一品”,数乡一板块的渔业产业格局。

通过2-3年的努力,争取全县特种水产量达4万吨。

三是主攻和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我县水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严重地制约了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要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同时,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有规模、产品上档次的水产加工企业,通过龙头帮助,带动做大产业规模。

重点兴办以水产品加工,贮藏保鲜为主的高附加值,科技含量较高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带动我县水产养殖产业化规模经营。

重点抓好龙虾出口产品的加工,突破珍珠系列产品的加工出口,力争用3年时间的努力,使我县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有明显增加,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水产品加工率达到30%以上,特种水产品出口总量达1万吨。

  3、重点在田——突出一个“精”字。

紧紧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中心目标,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在单产上、品质上求突破,在面积上挖潜力,在农业机械化上增动力,在科学种田上求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我县“三分田”建设成绿色粮仓。

要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粮食生产10亿斤,经济作物产值在种植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0%,养殖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70%。

一是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重点抓好优质稻产业带建设,大力推广优势、高产、抗逆性强的粮食品种,提高优质稻比重,形成以联圩、昌邑、象山、铁河、石埠、西山、流湖、松湖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米基地;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突出抓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生产,建设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示范区,重点扶持滨湖乡镇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力推广机械整地,化肥施肥,机耕、机播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

三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升耕地质量。

凡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都有着深刻的感受,中低产田既是农业增产的绊脚石,又是农业增产的巨大源泉。

只要对中低产田进行有效的改造,就可以大幅度地增产。

一亩中低产田粮食增产量,可以胜过几亩良田的增产量。

中低产田虽然产量低,但具有潜力大,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全县情况看,还有近40万亩中低产田未改造好,委员们认为,我县丘陵地区中低产田主要解决(地力薄、改良冷浆田),滨湖地区中低产田主要解决(洪涝、普及配方施肥、提高复种指数),“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应将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25%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同时要整合全县农业开发有限资金,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标准基本农田;

四是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要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的优势产品,大力推广、引进新品种,努力实现我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要重点抓好象山、生米、铁河、西山、石埠等乡镇常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的建设。

各级政府要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承包等服务,着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确保先进技术应用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不断提高农民种粮比较效益。

  4、后劲在畜——突出一个“强”字。

我县是全省十大畜牧生产县之一,具有发展畜牧业明显优势和潜力。

畜牧业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优惠政策,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补贴等,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乘势而入,做大做强我县畜牧产业。

  ①大力发展地方传统优质畜禽品种。

我县地方传统优质畜禽品种繁多,如鄱阳湖区天然草洲肉牛、流湖灰鹅、松湖肉鸽、象山、昌邑的麻鸭、南昌联盛养殖公司生产的鹌鹑系列产品,西山、石岗丘陵羊等。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要充分利用大量的秋冬闲田、滩头、草洲种草养畜,着力发展湖区、丘陵特色的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形成一批优势畜禽产品产业带,使畜牧业迅速上升为全县农业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产业。

  ②加大生态畜牧小区的建设力度。

继续推进适度规模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的建设,逐步实现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方式的转变。

全面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通过发展一栏猪、一片果、一个沼气池、一户小康家,实现良性循环。

  ③加大养猪规模户的政策扶持力度。

最近,新建县农调队对全县百户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总的情况看,我县生猪生产仍处于恢复期,毛猪价格暴涨,并没有牵动全县生猪生产的大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养猪风险逐年增大。

要扩大生产规模,资金和养殖技术、疫病防治已成了制约规模户生产的主要障碍。

建议:

第一,应协调解决养猪大户贷款问题。

据悉,去年由于受蓝耳病的影响,不少养殖户损失较大。

县信用社就有700多万元贷款逾期未收回,今年又缩减了养殖贷款的额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一些讲信用、有潜力的养殖大户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协调解决好养猪贷款的问题;

第二,鼓励农户多养猪。

今年国家出台了母猪补贴和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我县还应配套一些奖励措施。

例如:

年出栏50—100头的养殖户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三,尽快建立生猪保险制度。

委员通过走访养殖户和实地调查了解到;

我县部分乡镇已着手办理母猪保险,据不少养殖户反映,母猪保险作用不大,母猪生性抗病毒能力强,不易死亡,群众普遍青睐商品猪保险。

第四,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不断完善畜牧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要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建立和健全全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立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户损失;

二是要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和定期检测。

从源头上减少畜禽疫病发生和传播,对兽用生物制品要实行逐级供应制度,做到真苗、真打、真有用;

三是要建立严格的生猪疫情报告制度;

四是要健全畜牧技术服务体系。

有关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减少疫病风险,提升养殖效益。

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全县人均出售一头猪的目标。

  5、出路在工——突出一个“品”字。

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总量已达到28万人,除已转移12万人外,仍有16万农村劳动力集于第一产业。

而我县耕地面积只有75.8万亩,劳均耕地面积4.73亩,根据我国农业专家测算,按我国农业劳动者目前生产力状况和农资、农产品价格水平,每个劳力经营30亩土地才有钱可赚。

据此推算,全县仅需2.5万劳力从事第一产业就足够了,全县有13万多农村剩余劳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要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现阶段,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①着力抓好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动力。

我县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还不高,客观制约了向非农产业流动的步伐,要打破这些制约,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

在保证基础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围绕市场劳务需求,开展专业培训,突出培育中青年劳动力;

同时,也要加强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种、养技术培训;

二是要创新培训形式。

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机制;

三是要增强培训效果,提升外出打工人员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素质。

要重点选择电脑应用及维修,服装设计及裁剪,汽车驾驶及维修,旅游与厨师,酒店管理等高收入行业的培训。

②抓好劳务输出,引导农民从外出务工中增加收入。

劳务输出是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成本最低的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

我县各级政府应采取以下三条措施:

一是要抓好体力型劳务输出。

瞄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南昌市建筑、家政服务、餐饮、环卫、物流等需求量大的行业和领域,积极推动有务工欲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转移;

二是要抓好技术型劳务输出。

针对当前各地技能劳务市场需求旺,发展前景好的实际,注重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有转移就业欲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作为技能劳务为主要培训对象,大力开展技能素质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以实现由农民工向高收入行业的转变;

三是要抓好品牌型劳力输出。

我县金银首饰加工、厨房设备制造、厨师驰名全国,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优势资源,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各种输出渠道向省内外输出一大批品牌型的劳动力。

通过抓转移,推品牌,使农民人均年外出打工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