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6541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思维导图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杨艳君

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中学

  一、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一)思维导图(MindMap)概述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推动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

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或者更有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笔记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构建与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的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管理。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专家皆认为:

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现在全球已经有大约2.5亿人使用思维导图。

在教育、医学、农业、工业、气象、管理等各个领域,思维导图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托尼·巴赞“对头脑的贡献就像霍金对宇宙的贡献那么大”。

美国波音公司使用思维导图制作飞机维修工作手册,原本需要一年才可以消化的数据只用了短短的几周。

经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并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

  二、思维导图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今时代学生厌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受外界的诱惑太多,往往不能专注于学习,只有采用一种他们喜爱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的吸收知识。

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画”笔记,效果让人吃惊。

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四,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

例如:

高三总复习一般都需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学生们一般不能及时将课堂所讲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等到课后再想总结,则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整,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

用“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

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以便于课后复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和好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思维特点,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

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各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安排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很有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

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

学完每一章结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可以画出这个模块下几章知识的“思维导图”。

这样长期训练学生每个人都会整体理解每学科。

(4)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技能,就如同木工手艺是一种手的技能一样。

木工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能力。

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

笛卡儿说:

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

如: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图形进行有机结合来解决相关问题,使知识点背后的思维方法渐渐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思维方法凸显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

思维导图训练就是通过思维训练,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就是说通过思维导图训练使学生变得更聪明。

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实现了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换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使学生的知识的获得与技能形成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能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与书本知识,而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组合、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1)教学观念的转变。

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中课程的根本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高中学生的人生历程发展需要,尊重高中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而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它有着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教育观、教学观与学习观。

①教师与学生的新角色。

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

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索与交流中进行的,知识的交流是双向的,其方式是在对话中进行的。

②课程实施的新变化。

思维导图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其课程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体验性与实践性,强调真实情境、合作学习与过程的探索,淡化标准性的答案,结论也许是未完成的。

③教育目标的新变化。

思维导图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获取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因此,思维导图教学的实施,教师需要完成教育理念的转变,掌握思维导图教学的实质,才不会出现“新瓶装老酒”的情况。

(2)知识结构的变化。

学习是不断生成的、从已知向未知探究的学习,它有着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突破学科的界限;有的问题侧重理论,有的问题偏重于实践。

问题的提出不拘一格,问题的解决也是“八仙过海”。

学习的目标不是预设的,学习的过程是非“格式化”的,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思维导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教师自身要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样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用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不同学科的范式来解释新的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速,对教师职业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大科学”的时代,教师要解决的不仅是“内存”不够、要“充电”与“增容”的问题,而是要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

①加大自然科学与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并继续改变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和对世界、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思维的方式。

只有教师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与科学技术知识,才可能谈得上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指导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②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

建立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掌握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理论与研究范式,能够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上去分析问题。

③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

具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知识,能够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3)教学模式的转换。

辩证地看待学习与教学的关系。

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学习与教学则是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的教学系统功能实现过程。

学与教的关系,首先是互相独立的关系,其次才是彼此依存的关系。

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教学是精心安排的外部条件或环境,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顺利展开和学习结果的有效达成。

学习是内部过程,教学是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内部条件的变化也离不开外部条件的促进支持。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两个方面哪一种更重要,哪一种居首位。

实际上,正是内外部条件一致协调,动态平衡才真正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

①创设情境。

思维导图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认知与实践的经验。

②注重对话。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听,即使学生的讲,也大多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局限于教师划定的圈内。

而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学活动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对话关系,即知识是在教学双方对问题的探讨中不断生成的。

教师作为学习背景材料的提供者、情境的创设者和对话教学的引导者,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分享经验、体验成功、开拓视野。

③注重过程。

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过程和结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学科的概念、原理和体系只有与学科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习者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真正的发展和提升。

对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