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6517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doc

附件一:

2017年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创新”论文评选申报表

所属区:

蓟州区学科分类:

初中化学

论文编号

CX-2017-016-

论文题目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会员编号

HY-016-z029-162

第一作者

姓名

田景瑞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8、4

学历

大本

职务

老师

职称

中学一级

教龄

20

邮箱

tianjingrui2005@

手机

15822777945

单位

天津蓟县第四中学

电话

29037667

指导教师

本人承诺

申请人郑重声明:

此项成果确系申请人所有,因此引发的争议及后果由申请人承担。

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学校审查意见

经学校审查,此项成果确系申请人所有,同意申报。

领导签字:

学校盖章:

年月日

区教育学会意见

盖章:

年月日

评审结果

一等奖

评审意见及违规情况记载

二等奖

三等奖

建议区级

不予评审

诚信违规

备注

此表作为首页,与论文装订在一起。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概述

随着教育的水平的发展,目前的初中课程中越来越注重学习的有效性,而其也成为了我国各初中院校中改革的重点。

其中,思维导图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很大的加强。

2、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被称为是“瑞士军刀般”的发散性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考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

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

3、思维导图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功效

3.1思维导图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观等。

因为通过绘图,可以提升人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进而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展。

3.2思维导图让我们自由联想,让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这就是极大地促进了使用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绘制成功的思维导图是我们所面对问题的一个全景图,面对这样一幅全景图,我们可以同时把握全局和细节,从而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4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就是一个人阅读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既能感受到沉思的愉悦,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4、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课前进行思维导图式预习——课堂上以思维导图方式明确学习目标——交流探讨预习内容——教师点讲精讲,答疑解惑——练习巩固——反馈交流——再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整理梳理。

4.1安排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开展课前预习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预习必不可少,通常来说,学生都会使用阅读的方式展开课前预习。

而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来说,其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专业性,其同简单的阅读文章不同,需要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而怎样阅读、通过何种方式阅读能够获得更好的预习效果则成为了非常关键的部分。

  如果仅仅依靠走马观花式的阅读,那么仅仅是敷衍性质的预习,其所能获得的预习效果也将是最为粗浅的。

如何才能让学生们短时间内的预习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

可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学生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知识,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因为学校条件所限,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都是手工制作为主。

先让学生在白纸的中央以一个常用的习惯的图像(例如一个太阳或一朵云)为中央主题,在绘制草稿图形时能让大脑一下子进入快速思考的步骤,此动作会接着产生一系列的学习步骤。

至于之后要修改中央主题图案,就随学生自己高兴去做。

画上一朵云后,在云朵中央用一两个词的形式写下预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从云朵中央向外画上4条曲线作为4个主要分支(视内容定分支数),在主要分支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小的分支。

在预习时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圈选出该节的关键词,选择每节的主要关键词,填到主要分支的线上。

当该主要分支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则继续重复上述操作。

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

例如,在各分支上用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预习效果。

如图1:

4.2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教学目标,突出目标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展示主要以教师口授或文字罗列方式为主,师生每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就会自然而然地顺延到下一个目标。

这种目标展示的方式,其缺点是形式单一、字多图少,不利于学生提取关键词,不利于记忆及重现,且各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结点和层次性不够,无法建立发散性思维。

在目标展示环节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导入,既能够保持传统目标的优势,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开课伊始建立学习任务的整体概念,目标清晰、刺激性强、容易重现。

如: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包括选取的药品及反应原理、仪器及装置、实验步骤、气体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七大方面,归纳出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看似零散无序的知识,实则相互之间有着融会贯通、纵横交错的联系。

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七连珠”式的思维导图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操作为:

①准备一张a4白纸,在居中的位置用亮丽的色彩笔画出中央图形及主题——“CO2的制取”;②在中央图形四周画上七个分支,分别在这七个分支上写上制取气体需要考虑的六个方面关键词:

药品及反应原理、仪器及装置图、实验步骤、气体收集方法、气体检验方法、气体的验满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③各环之间存在因果、并列、对比等联系的,可运用虚线连接起来。

利用思维导图的放射性展示目标可以将学习目标层层铺开,从开课伊始即产生了放射思维意识,建立了整体概念和局部概念,避免在学习过程中顾此失彼。

为改进学生思维方式,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起了良好的开端。

4.3安排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做笔记

在初中化学课程当中,当教师开展相关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在课程结束之后由教师逐个检查、改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印象,还会由于思维导图自身所具有的的特殊因素如曲线、方框等等更能够符合初中学生好奇性强的特点,从而能够使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得到提高。

  比如在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这五者关系讲解的课程中。

当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做笔记时,则可以通过简练的语句对教师讲授的重点进行及时的记录、总结,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大脑将这部分知识的关键点进行良好的连接,从而能够在这个记录-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而作为初中生而言,其在这个年龄中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思维模式,并在记录的同时能够有一部分时间对内容更好的理解以及联想,而这就能够更进一步的加深了记忆。

而教师在课程内容讲述完毕后,也应当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对思维导图进一步的改进、完善,而这也恰好是学生对于当堂知识内容知识复习的过程。

而在下堂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将上节课绘制的思维导图拿出来回顾,这也正是对于知识的进一步复习以及回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使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提高。

4.4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整理梳理

在一节课堂的新授知识结束后,以往老师总是自己或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课内容,通常只是简单的罗列一下1、2、3、4点。

学生并不能将一节课的内容形象的联系起来,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此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补充,能够将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缺漏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补充,并将其结构化,起到了很好的串联和修补作用,将课堂教学流程进行“过电影”,重新梳理课堂重难点知识,只需在思维导图的枝节上标注出符号,即可将课堂的流程和重难点知识显示下来,便于学生相互提问及查缺补漏。

除去在一般课堂中的总结外,尤其是在一些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更好。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通常的讨论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解决的问题,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以初中化学课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小组协作探究学习为例。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然后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每个都说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安排一名记录员用“思维导图”把大家讨论的内容一一记下,比如有人认为“相等”,也有人认为“不相等”;接着就会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各自的观点,最后共同决定采用实验法。

接下来大家就会讨论选用什么实验药品、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实验如何实施、结果如何评价等。

当这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完成时,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晰了。

然后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把这个思维导图展示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最后形成统一方案,由大家共享,真正做到本课知识清晰化、条理化。

4.5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专题复习课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

对学生来讲,在专题复习课前的自主复习是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复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听复习课的效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没有用思维导图之前,学生的自主复习实际上是浏览,这对于化学的学习作用很小,反而浪费了时间。

复习课前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主题”和“次主题”,即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

采用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想办法联系起来,找前后知识的因果关系,从而发现自己在前面学习中的知识薄弱点和思维能力上的不足,这样学生在听复习课的时候就能极大地提高听课的效率,对自己预习中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对问题的理解能更透彻,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

让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复习提纲、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再在课上进行交流的形式。

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归纳,并提出问题,再在课上相互进行交流和质疑。

高效的课堂源于对学生认知心理及认知规律的顺应,教师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运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创设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多向度思维空间,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双向互动。

思维导图以图为载体,积左右脑潜能之开发,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构建合理的思维空间,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符合高效课堂的构建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