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6517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doc

德国培训个人总结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严勇

今年9月12日到12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教师国外研修班,赴德国霍夫应用技术大学和莱比锡手工行会职业培训中心,进行了三个月的研修学习。

此次德国之行,不仅使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现代职业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很多启发和想法,总结如下。

一:

对培训目的的思想认识

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主要培养现代产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教学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

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发展理念相对落伍,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

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全球实体经济竞争的需求、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的需求、终身教育发展的需求,正在汇集成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必须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加快职业院校的发展和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培训,湖南省教育厅从全省18个模具、数控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团队中遴选出7个团队的21名专业教师,在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的协助下,安排到了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手工行会培训中心等地方研修。

应该说,组织一线专业教师到德国进行长达三个月的研修学习,针对性如此之强,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因此我们对此次赴德研修机会倍感珍惜,在班委会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研修期间,参研教师精神状态好,学习秩序好,研修收获大,没有发生一起违反外事纪律、学习或生活纠纷的事件,为德方培训专家和有关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师生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师的良好风貌。

二、培训内容

(一)德国教育概况

德国的教育体系结构丰富多样,各种不同层级的教育之间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互相融通的教育立交桥,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体系,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

其教育结构主体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

德国教师介绍的教育体系结构图

赵志群教授翻译的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泛指学生接受企业实践技能培训和接受学校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在德国工商业行会(IHK)和手工业行会(HWK)的指导和监督下,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核心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的一种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它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了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并规范了教育流程。

它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学生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由于“双元制”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德国的技术应用大学也在学历教育中试行此模式,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积极的经验。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应用技术大学

我们研修的第一站就是德国的霍夫技术应用大学(德语hochschulehof;英语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

在这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德国的教育体系。

在德国,教育由州政府主管,每个州的制度都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我们所在的巴伐利亚州就有自己的高等教育法。

以前德国只有独有的大学毕业文凭,即传统的硕士Diplom,而没有学士。

为了适用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代之以世界通行的学士(Bachlor),硕士(Master)。

传统的硕士(Diplom)学制正逐渐消亡,分级渐进的学士和硕士成为主导学分方面也采用了世界通行的做法。

必须强调的是德国所有的学历教育都是免费的。

1、霍夫大学介绍

霍夫大学所在的霍夫市靠近原东德地区,在德国统一,欧洲东扩后属于欧洲中心。

当地经济不是特别发达,整个城市仅45000人。

霍夫大学建立在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德国几乎绝大部分的企业和学校规模都不大,而且分散在不同地区,使整个德国能均衡发展。

例如德国著名的机床集团DMG公司就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的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村庄,厂房旁边就是牧场。

霍夫大学有3500学生,261个员工,其中92个教授,分为3个研究所和3个教学系,29个专业。

3个专业系分别是企业管理系、IT业系和工程技术系;3个研究所是软件工程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和水能研究所。

2、霍夫大学的双元制

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是指职业培训的双元制,即职业学校教授理论知识,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实践教学。

因为这种方式在职业培训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霍夫大学也在大学教育中积极探索双元制,招收了部分优秀学生在大学阶段同时进行职业培训。

这部分学生学制比其他大学生长一年半。

他们业余时间必须去企业上班,同时从企业获得一定的工资,一般在500欧左右。

4年半后同时获得大学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

愿意参加双元制学习的往往都是优秀的学生,毕业后也深受企业欢迎。

3、霍夫大学的主要机构和管理人员

领导层:

一名校长,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任期六年。

选举委员会有14名成员,7名是来自学校内部的教授,7名是来自企业的专家,其中5人是企业总经理。

两名副校长由校长任命。

同时还有一名行政负责人,教育部任命,属于终生公务员。

学术委员会:

学校内部的7名教授,来自校外的4名成员,再加上7名学生组成,在组织结构上与校长是平行的,校长负责行使政策职能,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学术、学习和考试进行审查。

就业指导中心(careerservice):

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和面试等服务,霍夫大学该机构就一个工作人员。

工作方式主要是聘请企业管理、技术等人员,以咨询、讲座或报告会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与职业相关的知识。

例如组织个德国学生、10个外国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技巧培训,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请企业人员与学生聊天、交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等。

就业指导中心的另一个主要职能就是与地区学生服务部门合作,建立招聘信息库,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企业入库招聘必须付费。

德国的就业指导中心除此之外,还提供考试技巧指导、一对一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当然,就业指导中心主要只负责协调和组织,所有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都从相关企业或机构聘请。

4、教授的聘请和管理

教授是办好专业乃至学校的关键因素。

德国大学的教授都属于终生公务员,必须要获得教育部的编制和预算才能招聘。

教授是德国大学中教学和科研的核心力量,具有开课、主持考试、负责科研项目的确定、规划以及参加院系和研究所的管理等资格与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教授在德国大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很多权利,校方乃至州教育部都不能随意干涉,更不用说解聘,因此德国大学在聘任教授时十分谨慎,形成了严格的教授聘任制度。

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高等学校框架法,每个州根据各自的情况颁布了自己的高等教育法,对资金的使用权、不同的组织及委员会在教授聘任过程中的权力和义务、教授的任职期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

一般来说,教授的聘请都要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1)教授编制和预算的申请

如果德国大学的系主任和校长讨论,需要在某一专业引入一名或者多名教授,那么他们必须首先向州教育部申请相应的位置和财政预算。

州教育部主要根据学生数量来审批申请。

(2)组成招聘委员会

学校根据所需专业的工作要求和特点来决定具体的招聘条件,一般基本条件要求博士学位,有突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

霍夫大学在此基础上还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至少3年以上的时间在大学以外工作,即强调企业工作的经历。

学校组织相关专业教授、校外教授及学生代表成立一个招聘委员会,指定委员会主席,然后开展具体招聘事宜。

需要指出的是,各州高等教育法规定招聘委员会必须有外校教授和学生代表参与。

(3)宣传与报名

招聘委员会首先要撰写招聘启事,包括对未来教授岗位工作的具体描述,对教授资格的具体要求等。

撰写招聘启事时应该注意,无性别歧视,清楚地说明该职位对专业方向的要求,但不能过于片面而针对某个特定的人。

招聘启事的内容一般包括职位的上任时间、级别和对大学课程的参与情况,任务的范围及工作的重点。

如果是由项目经费或者企业赞助经费聘请的教授,则应说明任职的期限。

招聘启事一般在高等教育杂志、跨地区的日报、周报以及有关的专业期刊上刊登,此外还会在每个大学的网页上发布。

(4)初选

招聘委员会收到应聘者的材料后,从中挑选出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员,进行一小时的面谈,参与面谈的人不仅仅是招聘委员会,还包括一个咨询顾问、系主任和质量管理部门人员。

面谈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应聘者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获取第三方资金的情况及与外界联系的能力等。

教授招聘的最大困难不是难以找到具有杰出科研能力的人,而是避免招到不敬业的人,因为教授一旦被聘请,就是终生公务员,难以解雇。

在德国,最终决定教授工作能力的是责任心,而不是管理制度。

简而言之,校长和系主任对教授的管理手段非常有限。

(5)试讲

初选合格的应聘者需要再进行试讲,一是30分钟的指定内容;二是20分钟的自选内容,中间有10分钟的休息间隔。

学生代表在招聘委员会中有一票选举权,直到目前为止,霍夫大学还没有聘请过被学生否决的教授。

试讲结束后,委员会制定一个推荐录用的名单,并充分说明排序原因,通常排名第一的人会被录用。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把合适教授候选人推荐给专业系,由专业系作出正式的聘认建议,并把建议递交给校务委员讨论,校务委员将征求女工代表意见,充分体现女性在就业上不受歧视的原则,如果女工代表认定,由专业系推荐的聘任建议有性别歧视嫌疑的话,校务委员可以否决应聘建议。

最后,建议才被递交给校领导。

校长同意后报州教育部做形式上的批准。

录用名单要求至少在三人以上,如果找不到足够数量的人,整个招聘必须从头再来。

(6)聘用

州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此次招聘后,受聘者与州主管部门签订关于个人工资的合同,具体的资源配备,如助理、房间、仪器设备等需要与学校协商。

合同生效也就意味着候选人已经成为大学教师,得到教授席位。

随着教授的任命,聘任程序结束。

因合同或其他原因第一候选人有可能拒绝聘任,将由第二或第三候选人填补。

如果聘任没有成功,则重新发布信息招聘。

(7)教授的管理

德国教授治理学校的体制早在十九世纪初的洪堡时代就确立了。

这种体制极大地保证了德国大学的思想和学术自由。

一个教授席位的拥有者能够有充分的资源和学术自由度去实现自己的科学理想,而不受行政官僚机构的约束,这也是德国能在十九和二十世纪初期引领世界科学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所有的学术事务具体由教授委员会来负责,政府无权干涉。

政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提供基本的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学生后勤管理以及教授职位的任命上。

大学所需的科研经费有80%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通过教授项目申请的方式,由德国研究学会以及德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这两个官方的机构来下拨。

教授掌握着本单位的财政、人事和所有资源的调度权力。

同时他也是一个法人,可以代表大学去签订各种项目合同。

因为是教授治校,大学里的行政机构精炼,效率很高。

在德国当校长也更像是教授的一项公益事业,由教授委员会的教授们轮流担任,并没有额外的权利和资金补助。

5、霍夫大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霍夫大学我们看到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系统,有整个大学共享的基础实验室,如物理实验室、数学试验室;也有各系以专业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专业实验室;还有研究所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室。

以工程技术系为例,我们看到了25个专业实验室,如下表所示:

实验室实行的是以教授为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