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48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docx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

  15.《你是你的船长》课文精讲

“船长”是一船之主,他应该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具有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具有临危决断、指挥若定的能力。

人生是一个过程,也是一次远航,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位船长。

这个船长的人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能是你自己。

课文从同情心说起,深入论证了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提出养成公平、公正的正义观念,学会用理性正确地把握、主宰自己生命的方向。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坠地()掐()抽屉()敞开()

障碍()歧视()鄙视()

2、词语解释

【呱呱坠地】指婴儿出生。

呱(gū)呱,婴儿出生时发出的、啼哭声。

【交织】课文中指穿梭往来、纵横交错在一起。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幸灾乐祸】对他人遭遇灾祸感到高兴。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临下方。

多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语出《淮南子?

原道训》:

“登高临下,无失所秉。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位_________在女儿所在班级举行的一次主题班会上的发言,作者用_________的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了__________的交流,完全符合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坠(zhuì)地掐(qiā)抽屉(ti)敞(chǎng)开

障碍(ài)歧(qí)视鄙(bǐ)视

3、家长亲切心与心演讲

二、课文学习

1、“你是你的船长”是什么含义?

【明确】其含义是:

你是你人生航船的主宰,你的人生之旅怎样全在你自己把握,全在你平时的修养,包括品德、知识与能力。

2、文章的正文与题目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

正文主要是通过一事三问及其回答,告诉孩子们应该养成公平、公正的习惯,应该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旅,从而把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3、作者为什么以“你是你的船长”为题?

【明确】作者演讲目的在于让同学自己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航船,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从作者的演讲目的考虑。

4、作者为了提出中心观点,设计了哪三个问题?

【明确】

①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②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③别人能够感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到别人的疼痛?

5、作者设置三个问题的目的何在?

【明确】①吸引听众(在场的孩子和家长)。

②引出中心观点。

【解析】从提问题时的听众反应和提问题后的作者总结性语言考虑。

6、读下面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1)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

(2)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

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3)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4)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

【明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

(1)作者希望孩子们富有同情心,能够以一个善良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幸福快乐和不幸痛苦。

(2)作者希望孩子们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

(3)作者在说理前用直观形象的实践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为下面讲抽象的道理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事例论证。

带有悬念性,引论巧妙。

(4)“公平、公正、正义”这些词表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分寸感。

“逐渐”表明是一个养成过程,是长期行为;“公平”是“公正”的前导;公平、公正又是正义的感性基础。

十分富有说服力。

7、试比较下面两个疑问句,并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别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疼痛?

②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类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比较分析:

①是一般疑问句,②是设问句,都能引起听众或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8、正标题“你是你的船长”的含义是什么?

副标题为“寄语十五岁”,你认为作者最想对十五岁的我们说些什么?

【明确】

你是你的船长:

“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

寄语十五岁:

“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9、文章开头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好,就从这里开始”,其中“这里”指什么?

作者是怎样“开始”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其中“这里”指“你们整整齐齐地……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

作者是这样开始的:

让同学们伸手掐自己的胳膊或脸,看疼不疼。

这样做有的好处是:

引起听众兴趣,活跃气氛,便于进一步引入自己的话题。

10、在孩子们集体过十五岁生日的主题班会上,作者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自己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她是怎样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的?

【明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演讲的思路。

作者希望学生们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作者采取了层层推进的方法。

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为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她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接着,她再次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别人能够感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到别人的疼痛?

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系列,层层深入,让学生们推己及人,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中心观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

11、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主题班会┓

你┏第一部分

(1)┫应邀发言┣年轻的生命┓

┃┃讲些什么┃┃

是┃┗健康有力┛┃

┃┏掐掐胳膊┓┃

你┃┃掐掐脸面┃幸福你幸福┣中国的未来

┫第二部分(2~13)┫自觉疼痛┣痛苦你痛苦┃这代人的希望

的┃┃别人知道┃┃

┃┗感觉别人┛┃

船┃┏公平正义┓┃

┗第三部分(14)┫有正义感┣未来有希望┛

长┃有同情心┃

┗把握航程┛

(2)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段),作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提出本文要议论的问题。

第二部分(2~13段),由同情心入手,逐层深入地议论为什么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

第三部分(14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正确驾御人生的观点。

三、深入探究

1、对本文说理方法的理解

【明确】

①运用人人都熟知的具体事例生动地说理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如文中让同学掐胳膊或脸;看见妈妈切菜时切破了手指该怎么办,使同学们很有切身感受地接受了作者所讲道理,加强了说服力。

②抓住关键逐层深入地说理,体现了文章构思的巧妙。

文章要讲的观念,是人生应向正义的方向正确地把握人生。

作者说理时先反复讲同情心。

因为只有同情心,才使公平、公正、正义有扎实的基础。

2、本文是一位家长在女儿所在班级举行的一次主题班会上的发言,作者用真切的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请你谈谈它是否符合演讲的基本特征。

【明确】本文完全符合演讲的基本特征。

第一,演讲要面对着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个人的思想、观点、看法。

本篇作者面对的听众是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全体学生和家长,她紧紧扣住“你是你的船长”这一主题代表全体家长表达了心声。

第二,演讲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比较完整。

本篇的中心是希望学生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要做自己的船长,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为了表达这一中心,作者巧妙地提出几个问题,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逐步地引导孩子们思考,使这篇演讲体现出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结构。

作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让孩子们掐一掐自己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得到孩子们肯定的回答后,作者说:

“知道自己的疼痛,你们有着人类正常的感觉和感受。

”接着,她提出第二个问题:

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这个问题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意识到:

“除了我们自己,别人也能感到我们的疼痛。

”作者随之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到别人的疼痛?

这个问题同样也得到了孩子们肯定的回答。

演讲到此,作者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用抒情的语言做了一个小结:

“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

”紧接着,作者又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顺理成章地得出演讲的中心观点:

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将来还要发展自己的正义感,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第三,演讲带有鼓动性。

从文中括号部分可以看出,作者抛出的几个由浅人深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孩子和家长。

他们认真地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使整个演讲的场面热烈而感人。

演讲结尾处的语言更是掷地有声,冲击着在场每一个听众的心灵。

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演讲,具有生活的真实与质朴,可以激励听众。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演讲者不仅有超群的智力、娴熟的技巧,而且也具备较高的思想品格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①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

②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类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

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在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③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

一个人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有社会公正。

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你们自己、你们这一代人才有希望!

1.用词造句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不要封闭自己的心灵,要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我们才有开朗的性格。

B.小红的自行车丢了,小明幸灾乐祸地给她送去真诚的安慰。

C.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政策,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

2.“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句中两个“希望”含义相同吗?

为什么?

3.请你写出画“________”线句子的含义。

4.“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中“这样的能力”是指什么能力?

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我们会立刻到抽屉里寻找创可贴。

B.我们也能感到妈妈的疼痛。

C.我们能感受到掐胳膊时的疼痛。

D.我们能感受到其他人的痛苦,并试图去分担或减轻它。

5.给选文分层,并概括层意。

6.作者认为正义感与同情心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7.这位家长的演讲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心里话想说?

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1.B

2.两个“希望”的含义不相同。

第一个“希望”是期望出现好的结果;第二个“希望”是有好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