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42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docx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

导读:

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因为皇帝大婚礼仪隆重而繁缛,要经过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仪式。

  皇帝大婚,浩繁而隆重,更多的是政治而非夫妻的幸福。

而皇帝结婚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100天的礼仪,那么长达百余天的大婚礼仪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又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呢?

  公元1888年隆冬,18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大婚即将举行,通过选秀女确定皇后的程序,慈禧太后21岁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即将成为新一代的皇后。

光绪虽然对这位相貌平平的大表姐毫无兴趣,但也无力改变既定的事实。

同样让年轻皇帝难以忍受的就是隆重浩繁的大婚礼仪,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起,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十五日结束,共计104天。

  清代有幸举办大婚典礼的仅有幼年登极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位皇帝。

早期顺治、康熙朝典制不够成熟,顺治甚至举行两次大婚,可谓绝无仅有。

到晚期同治、光绪朝尊崇古礼,并融合了当时满民族的习俗,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大婚典礼程序。

光绪朝的《皇帝大婚图》册,用细腻写实的画法再现了皇帝大婚的礼仪全景,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

  光绪皇帝大婚礼仪隆重而繁缛,分别经过了“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仪式。

其中纳采礼物包含马匹、鞍辔、甲胄等等,充分体现了满民族的尚武精神;

  至于“奉迎”礼中持如意、宝瓶、苹果,跨马鞍等仪式又是各民族习俗的融合。

不同礼仪的地点往往相去甚远,而且都要经过钦天监仔细测定吉日后才能施行,这使得内务府官员们疲惫不堪。

即使是皇帝本人,在“册立”、“奉迎”、“合卺”等项仪式上为了等待所谓吉时,也只能彻夜不眠。

  光绪违心地把“皇后之宝”赐予叶赫那拉氏以后,还必须频繁地往来坤宁宫、慈宁宫、太和殿、奉先殿之间行礼,尤其是在慈禧慈宁宫的礼节更不能丝毫懈怠。

而天安门颁诏,象征着皇帝大婚的消息已传达到每一位百姓,普天同庆。

  随着太和殿的国宴和舞乐表演,大婚礼仪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大婚并非大喜,面对不喜欢的皇后和渺茫的亲政梦想,18岁光绪郁郁寡欢。

大婚各项费用已耗尽了清政府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4,年轻皇帝和古老的帝国将历经更多的磨难。

至于继任的幼年皇帝溥仪,在位仅3年就迎来了清朝的灭亡,他无法等到大婚的那一天。

光绪大婚礼仪遂成为帝王婚礼的绝唱。

  【婚前礼】

  婚前礼分为纳采礼和大征礼

  【纳采礼】

  清代皇帝大婚,皇后的选择通过选秀女的形式,并没有像民间的订婚程序,皇家行纳采礼只是表明尊崇古礼。

历代的纳采,男家都要向女家致以薄礼。

从汉代开始,馈赠之物渐次增多,并且开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光绪皇帝大婚的纳采礼物中主要有文马4匹(文马指披挂鞍辔的马匹,不披挂鞍辔的马匹称闲马)、鞍辔10副、甲胄10副、缎100匹、布200匹以及金银茶筒等等,这些礼物由内务府预先备办。

  清朝统治者热衷骑射与尚武,所以在纳采礼物中把马匹、鞍辔、甲胄列入其中,却没有中原地区婚礼用雁代表妇从夫、顺阴阳的仪物,这应是满汉民族的差异。

纳采礼由此揭开了隆重的大婚序幕。

  民间举行婚礼要选择黄道吉日,皇帝大婚事关国家盛典,更加重视吉期的选择。

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负责选定大婚各项礼仪举行的黄道吉日以至吉时,他们认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午时(11点至下午1点)行纳采礼最吉,于是从那一天起,光绪帝大婚的序曲终于奏响了,整个紫禁城都忙碌起来。

  首先要钦命使节代表皇帝行礼。

午时之前,光绪皇帝钦命的正副使恭恭敬敬地来到太和殿前,听宣制官宣布皇帝命其“以礼纳采”的诏令,然后三跪九叩,接受由大学士所授的金节,再率仪仗队伍以及纳采礼物出东华门前往皇后府邸。

  皇后家精心准备,跪迎来使,皇后之父聆听正使传制。

纳采礼后,给皇后娘家的赐物可以留下,而给皇后的礼物却仍要带回宫中。

  当天傍晚,皇后的娘家张灯结彩,举行盛大的纳采宴会,这并非皇后的父亲设宴款待来使,而是光绪皇帝特命内务府大臣侍卫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的官员宴请皇后的父亲,同时还赏给皇后娘家女眷饽饽桌20张,酒筵桌20席,羊20只,酒20瓶。

宴会结束,以皇后之父为首,众官员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谢皇帝赐食之恩。

  【大征礼】

  传统婚礼中称为“纳征礼”,也称“纳币”,表明男女双方的婚事已成,男方需给女方家里大量的财物作为经济上的补偿。

而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大征礼当然相当丰厚、贵重。

  大征礼物比纳采礼物从数量到种类都多得多,不但有金银茶筒、银盆、绸缎、马匹等实物,而且还有巨额金银钱两。

  经钦天监卜测,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大征礼为吉。

为把大征礼物送达皇后邸第,同样要由皇帝钦命正副使节,率领各相关的机构人员完成使命,其仪式与纳采礼的命使礼仪相同,只是使节的人选有变更而已。

  内务府官员把大征礼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给皇后的礼物,盛在74座龙亭内陈放于丹陛上,另一类为赐物,盛在58座采亭内陈放于丹陛下。

命使结束后,浩浩荡荡的人马在御仗引导下经东华门向皇后娘家进发。

  到了皇后娘家,正使毕恭毕敬地把金节放在厅堂正中的节案上,大征礼的仪式与纳采礼相同。

同样地,给皇后的礼物也要随妆奁带回宫中,而赐物则可以留下。

  【婚成礼】

  婚成礼分为册立、奉迎、合卺、祭神

  【册立礼】

  皇帝亲临盛典

  册立礼就是授予皇后象征其地位的金册与金宝的仪式。

清代金册镌刻以满汉文,金宝亦为满汉篆字,形式与皇帝御宝相同。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帝先派遣官员告祭于天地、太庙、奉先殿,然后到慈宁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告知将要迎娶新娘。

与此同时,太和殿前的典礼布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行过礼后,亲临太和殿阅视金册金宝,命使节持金节奉迎皇后。

使节接受金节后,光绪皇帝回到内廷乾清宫等候皇后的到来。

  光绪帝亲临的盛典陈设自然相当隆重。

  太和殿:

殿内正中南向设节案,金册案西向,金宝案东向,殿前设皇帝的法驾卤簿,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

丹墀中道左右陈列仗马。

  太和门:

设丹陛大乐于门内东西檐下,陈列步辇于太和门外,皇后凤舆于太和门阶下,皇后仪驾于太和门阶下直至午门外。

  午门:

陈列五辂于午门外,驯象于五辂之南。

  一切人员准备就绪,只等光绪皇帝到来。

  册立皇后……

  正副使率领仪仗队伍出太和门,紧随使节之后的是盛放金册、金宝的龙亭。

皇后的凤舆在16人抬护下,列在龙亭之后,一同出午门、大清门,前往皇后府邸。

  内务府官员早在皇后府邸提前作好了准备,正使先向皇后之父宣读迎娶皇后的制文,然后把金册金宝放在册案宝案上,引礼女官引导新皇后到拜位前,由侍仪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宝文,皇后接过金册金宝。

最后,皇后行三跪三拜礼毕,册立大礼即告完成。

等钦天监官报告子时(二十七日凌晨)吉时一到,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正式坐上凤舆向皇宫进发。

  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行礼

  册立礼结束后随即进行奉迎礼。

銮仪卫校尉把凤舆抬进内堂正中。

皇后入宫的凤舆与常人的喜轿不同,要提前在内部放置御笔“龙”字,光绪帝皇后凤舆中的“龙”字则为慈禧太后所写。

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头梳双髻,戴富贵绒花,福晋们用藏香熏一下凤舆和盖头,以便驱除邪气,然后请皇后手执苹果、金质双喜如意(寓意平安如意),搭上红盖头上轿。

正使持节偕副使出,乘马先行。

  皇后之母率诸妇人送至凤舆前,皇后之父率子弟跪送于大门外。

銮仪卫校尉抬起凤舆,提炉侍卫手持凤头提炉引导,太监左右扶舆,内大臣侍卫在后乘骑护从,向皇宫进发。

由于是深夜,随行的人多手执宫灯,沿途也悬挂了大量的灯笼。

  入关之初,清王朝对汉文化的各种理念还处于相当模糊的阶段,大婚当日皇后由哪个门进宫其实与皇后身份并无直接联系。

顺治帝第一任皇后可能当时就住在东华门内,因而由协和门入宫。

随着满族的汉化程度加深,按照封建礼法,迎娶皇后必须走皇宫正门,才足以表达其与皇帝同尊并重的地位,才符合“中”与“正”的观念。

其进宫路线如下:

  大清门中门—天安门外金水桥(正副使下马持节步行进入)—天安门中门—端门中门—午门中门(钟鼓齐鸣)—太和门中门—中左门—后左门—乾清门中门(正副使至此完成使命,与内大臣侍卫退下)—乾清宫阶下。

  皇后凤舆到乾清门时,光绪皇帝早已身着龙袍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接着近支王公为光绪帝在乾清宫正殿结发,然后从后槅扇前往坤宁宫洞房等候。

  寅时(凌晨3点至5点),皇后的凤舆迎到乾清宫阶下,在恭侍命妇的导迎下皇后走出凤舆。

此时恭侍命妇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与金如意,同时又递给皇后一个宝瓶,宝瓶内装有珍珠、钱币等各种金银财宝。

皇后怀抱宝瓶,

  进入乾清宫内,首先要跨过火盆,然后出乾清宫后槅扇门,改乘孔雀顶轿,由交泰殿前往皇后中宫坤宁宫东暖阁的洞房。

在坤宁宫的门槛上还设有一个马鞍,马鞍下压着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皇后要从上面跨过才能进入洞房。

至此,奉迎皇后的礼节结束。

  【合卺、祭神】

  合卺礼在现代看来就是喝交杯酒,表示夫妻二人同饮共食,结为一体。

“卺”原意为把瓠分成两个瓢,合卺即新婚夫妇各拿一瓢饮酒。

这一程序是婚礼中最为关键的礼仪,是婚礼中的高潮。

进入洞房后,天已经快亮了。

  首先,皇帝皇后要坐在龙凤喜床上,面向正南方天喜方位,行坐帐礼,又称为坐床,其本意缘于让远路迎来的新娘歇息一下,后寓意为祈求多子。

  接着,皇帝揭去皇后的盖头,皇帝居左、皇后居右坐在龙凤喜床上,一起吃半生不熟的“子孙饽饽”(即饺子),以寓意多生子嗣,繁衍万代。

然后皇后卸去龙凤同合袍,重新梳妆,改穿朝服——身着明黄色朝袍、石青色八团龙朝褂,颈戴朝珠、领约,用扁方梳扮旗人已婚女子的两把头发式。

  一切准备就绪,到了酉时(傍晚5-7点)皇后开始与皇帝面对面坐在坤宁宫龙凤喜床下的合卺桌前,行合卺礼。

御茶膳房预备好合卺宴,美味佳肴都放在坤宁宫外屋檐下以黄幕布罩起,随吃随进。

  同时,由结发的侍卫夫妇在洞房外用满语唱《交祝歌》,表达各种吉祥美好的祝愿。

当晚,帝后在龙凤喜床上吃长寿面,以求白头偕老,福寿绵长。

  次日一早,福晋命妇等重新为皇后梳妆,准备祭神。

此时皇后要穿上吉服——头戴凤钿,颈戴项圈、朝珠,身着明黄色龙袍、八团龙褂。

皇后走出洞房,捧起一捆预先准备好的柴禾,交给结发萨满收存,以备祭祀时使用。

  皇后捧柴称为捧柴礼,象征妇道三日下厨房之意,又因“柴”与“财”谐音,亦寓意财源滚滚。

  此时在坤宁宫明殿早已摆好了两张大红双喜圆桌——天地神桌和喜神桌,其上摆神位、如意、苹果、金色香饼和香斗。

天地桌向北,喜神桌向正南喜神方位,皇帝皇后依次到桌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回洞房稍事休息,接着再向坤宁宫的西案、北案(常年供奉萨满教各神位)行三跪九叩礼,在灶君前上香行三叩礼。

  拜神完毕后,皇帝和皇后同在龙凤喜床上吃茶膳房预备的团圆膳,象征合和美满。

  此刻的马车已经变成了红色车轮儿了。

  【婚后礼】

  婚后礼分为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

  【庙见】

  洞房各礼行过之后,皇后须与皇帝一起去皇家的宗庙祭祀,称“庙见”,以求得祖先神灵的接纳。

皇帝皇后首先要到供奉列祖圣容(即画像)的寿皇殿(今景山公园北麓少年文化宫)祭拜上香,然后回到宫内,依次到供奉先皇、先后的各宫殿中上香行三跪九叩礼。

  【朝见】

  朝见礼是择吉日皇后到慈宁宫向皇太后所行之礼。

民间婚礼之后,新妇于第二日拜见公婆(古称拜舅姑),为其点烟斟酒倒茶。

而在皇家,只有老皇帝驾崩(乾隆帝除外),新皇帝才能即位,所以大婚皇后从来无“舅”可拜,而只能拜“姑”,即皇太后。

  光绪皇帝大婚时,由钦天监占卜吉日,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二辰时(7至9点)举行朝见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