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5S实战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420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5S实战手册.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动5S实战手册.docx

推动5S实战手册

自序

这几年来企业界推动5S活动,从早期制造业的现场管理,到现在导入至服务业的汽车维修厂、速食店、医院管理等多元化的行业,5S已经成为,只要是一个企业或组织体,就会有其需要的活动。

因为当一个既定的组织,只要有一群人就会有其共有的资源,而为了共有资源的运用效率,便必须透过中坚干部,做好公司日常管理的维持与改善活动。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日常管理透过5S,让管理活动看得见,所以5S又称为

从事企业管顾问十多年来的经验,广泛的与各行各业接触,也发现许多的企业,推动5S活动已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由此可体会到5S对企业的重要性及效果,但是因为5S的步骤非常简易,所以也导致推动时,无法体会其深奥的精神内涵,以致于把5S当作是维持环境整齐、漂亮、干净的一个企业活动。

果真如此,那么和「大扫除」又有多大的差异呢?

事实上,我们可以说,这样的5S,仅仅只是表面的5S,不是改善体质的5S,并没有达到品质化、效率化的5S,企业员工及老板不过是花了成本换取漂亮、干净的空间而已,更无法有效维持并持续的改善。

管理活动是一种社会科学,而管理的精神与内涵,比其步骤更为重要。

业界对5S手法需求之殷切,也因此,促使我着手将过去辅导的经验,做一系统化的整理。

本书的特点是将5个S结构化,澄清其串联性步骤与并联性步骤;第一章5S的精神与观念,是让读者了解为何要推动5S,以及推动组织运作的方式;第二章5S推动实务,将5S活动明确表达其实施的阶段性,并将每一个阶段的进行方式步骤化,以让读者推动实务时,易于了解与运用;第三章定位管理及第四章的目视管理,是整合各阶段需应用的管理手法。

以这样的方式编写,是为了让读者容易与实务上的运作结合。

在此要感谢过去合作公司与政府机构,在辅导案的过程中的信任与配合,更要感谢这本书的工作团队,更希望业界先进朋友不吝指教。

目录

 

第一章5S精神与观念

学习目标/本章重点

1、何谓5S活动

2、为何要导入5S

3、5S是改善的基础

4、5S的推动顺序

本章节重点部分之问题

第二章5S实务推动

学习目标/本章重点

1、整理——清理杂乱

2、整顿——定位管理

3、清扫——清除污尘

4、清洁——保持干净

5、纪律——遵守规范

6、安全——如何保护人员安全

本章节重点部分之问题

第三章定位管理

学习目标/本章重点

1、定位管理概念

2、决定定位策略

3、区域系统规划

4、区域细部规划

本章节重点部分之问题

第四章目视管理

学习目标/本章重点

1、看板管理

2、颜色管理

3、定点摄影

4、红牌作战

本章节重点部分之问题

 

第一章5S精神与观念

学习目标

1、了解5S与品质、交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2、5S活动的推广,将成为品质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的基础改善工作;

3、针对5S的执行内容有具体的认识,且彼此之间有连动关系;

4、经由5S的导入步骤,在组织内建立一套PDCA的推动模式

本章重点

1、5S的重要性

2、改善的基础:

5S

3、5S的概念

4、5S的导入顺序

建立推展体制

建立5S推动计划

建立文宣、誓词及活动

建立共同语言及教育训练

执行5S运动

进行5S评价及后续维持

一、何谓5S活动

5S改善活动本是源自于日本的一种家庭生活方式,企业将这种生活方式引入内部运作,形成一套基础改善工具。

所谓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纪律(SHITSUKE/亦可称为习惯、教养),因为这些字以日语发音拼成罗马字,刚好都是以S开头,因此统称为5S。

此外,亦有企业推动6S,那就是增加一个叫安全(SAFTY),若以5S而言,安全就是已是每个S范本精神及内涵,因此将安全另外提出来强化未尝不可。

至于有些企业强调7S、8S,那就显得太花俏了,不是愈多S愈好,以笔者之见,企业推动5S就足够了,因为企业推动改善活动愈单纯愈不会偏离正轨,否则不但让改善活动浪费许多时间,所得到的效益也只有花俏。

5S的基础概念:

整理(SEIRI)——将物品分为要与不要,不要的就丢弃

定义:

清理杂乱

说明:

分类整理,清理出要与不要的物品,不要的即予撤除处理。

效果:

作业现场没有放置任何妨碍工作或有碍观瞻的物品。

目的:

降低作业成本。

将要与不要的物品分开,再将不要的丢弃,这种关系看似简单,但在执行上却有许多学问。

在进行整理时,一定要思考为何会有如此多废弃品出现,偿若不思考而仅单纯将其丢弃,那只是过一段时间后再丢一次,不断重复丢弃的过程,因此,丢弃绝非整理之目的,其真正的目的是做改善,是做再发防止。

即由整理,将要与不要的物品分开,再将不要的物品丢弃之后,即可寻找出空间存在的浪费现象,针对问题进行检讨、改善。

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整理本身就是一个改善活动,而非一个单纯的丢弃过程。

整顿(SEITON)——将整理好的物品定位,并透过看板、颜色进行效率管理

定义:

定位定容

说明:

规划安置,将要留用的物品加以定位和定容。

效果:

物品各安其位,可以快速、正确、安全的取得所需要的物品。

目的:

提高工作效率。

当环境中的呆滞品、闲置物料、杂乱物品等均清除之后,即可拥有充分空间进行后续的维持,透过整顿过程,把标准、规定呈现于环境中,即可针对整理改善的结果,进行后续的安全、品质和效率的维持活动。

基本上,当完成整顿后,所有要使用的物品之摆放、维持,均有明确的秩序,让人一目了然,容易寻找,故5S亦可说是一个「看得见的管理」。

如果在环境中,能够明确掌握设备、工具和材料,即可大幅提升环境安全、品质和效率;由此可说,整顿是为了维持整理所改善之成果,而进行更有效率的布置方式,以提升环境安全、品质、效率之置物方法。

清扫(SEISO)——经常打扫,常保清洁,造就无垃圾、无污积的环境

定义:

无污无尘

说明:

清扫工作场所,把物品、设备、工具等弄干净,并去除污染源。

效果:

工作场所无垃圾、无污积、无尘垢。

目的:

提高产品品质。

由前文可知,整理就是进行改善,整顿就是将整理改善结果做好定位管理;然而,定位完成后还是会因人员使用而产生混乱现象,因此必须透过清扫,让环境及环境中的硬体设备都有维护责任者,将前两个S所完成的结果,进行后续的维持和持续性的改善。

透过人与环境的接触,让人去熟悉环境去感觉环境的问题所在,然后进行后续的、持续改善的活动,是清扫的目的。

因此,当全员参与能够做好后续的、持续的维持与改善活动,不但可以造就无垃圾、无污积的作业环境,还可以透过清扫活动,培养员工对于环境品质、效率的意识,进而加强改善环境的动力。

清洁(SEIKETSU)——透过制度、规定,维持整理、整顿、清扫之状态

定义:

保持清洁

说明:

保持工作现场无污无尘的状态,并防止污染源的产生。

效果:

明亮清爽的工作环境。

目的:

激励工作士气。

当整理、整顿、清扫这三项活动在进行时,都会有一些简单的原则、规定产生,例如垃圾不能乱丢、原材料不能随便散落在走道上。

透过清洁活动,即可将这些简单的原则、规定,盘点成表单、制度,使其成为看得见的典章规范,以强化员工对于标准的重视,认真落实于工作生活中,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状态。

纪律(SHITSUKE/习惯、教养)——养成确实遵守组织规定事项的习惯

定义:

遵守规范

说明:

使大家养成遵守规定、自动自发的习惯。

效果:

全员主动参与,养成习惯。

目的:

防止工作灾害。

建立纪律虽然过程复杂,但非常重要,如果前面四个S做得很好,但第五个S做不好,那么所谓的整理、整顿是不生活化的,是僵化的。

透过宣导、比赛、稽核,以及环境、工作文化面的活络,可以让员工对于前述四个S所产生出来的有形结果,建立起确实遵守被决定事项的习惯,进而提升整体落实的状态。

一旦前述四个S能够落实,自然形成工作中的一部分,员工的品性、道德当然随之提升,达到人性化教育活动的目的。

二、为何要导入5S

1、提升品质、降低成本、缩短交期,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基本课题

过去人类的竞争,主要以战争为主,到了1950年代以后,组织竞争转为经济战争。

在这样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导致商品价格日益下降,价格的降低使得组织成本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个组织必须透过生产、销售、成本和交期,维持市场竞争力。

品质、成本和交期,是一个组织竞争的基本条件。

这三者要做好维持和改善活动,只有透过日常管理的运作,让组织投入的资源效率化,最基本的管理系统便是日常管理,组织所投入的设备、材料、技术、人力与资金等资源,都是在一个环境里运作,因此,5S活动可以呈现出企业体日常管理的水准状态,如何透过日常管理,让一个环境变得更有效率,便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

推行5S改善活动,就是希望环境变得有效率,因为唯有透过有效率的环境,才能提高环境品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和缩短交期的目标。

2、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影响人的品质就是环境

由前文可知,竞争的基本条件在于品质、成本和交期,因而组织的资源投入,必须达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和缩短交期的目标。

然而,在所有投入的资源中,最大的资源仍在于人。

因为无论投入材料、设备、资金等何种资源,这些资源都是死的,只有人能让它们活起来,产生真正的效益,所以,人中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人这个要素就应加以重视。

人在环境中生活,环境是否有品质、具效率,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当一个人已适应某个不良环境,对于品质、效率的概念也就随之降低,基于这个因素,要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提升其工作效率,应先由环境品质着手,因此,环境的效率化,对于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实务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推动5S时,员工往往会受到误导,认为5S就是漂亮、干净,事实上,以这种方式来看待5S改善是错误的。

所谓的漂亮、干净,是环境经由品质提升、效率化的过程,很自然产生的结果,但绝非目的,所以在推动5S时,目的与手段不能搞混,否则推动方向就会走偏。

3、提升环境的效率,对于资源应用效率化亦有直接帮助

当组织为生产活动投入资源时,成本就发生了。

而各类资源中又以生产材料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设备、工具、夹治具等,基于成本费用的考量,如何以人为中心,与这些材料、设备、工具等资源间的互动变得有效率,是在进行改善工作时所要思考的部分。

以5S来说,改善的重点在于如何减少人的走动(缩短距离)、如何让人不需寻找就能正确执行工作(缩减寻找时间),因此,「减少走动、减少寻找」,在5S中是一个提高效率最基本的方向。

若能藉此提升环境的效率,相对的,资源应用效率化也会得到直接帮助,对于成本的控制亦有相当大的好处。

4、推动5S改善活动的效果

效果1因应消费者「多样少量」的需求特性

现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使人类的价值观趋向追求个性化,这也形成消费者对商品要求个性化,产生多样少量的需求,因此,产品的发展不得不朝多样少量的方向前进,这使得制造场必须转为多样少量的弹性生产模式。

在进行多样少量的弹性生产模式时有两大环节,一是让整个环境、设备、工具、材料等布置都必须有效率,以利弹性换线的规划,缩短换模、换线时间;二是作业员和环境、设备、工具之间的互动时间必须能够缩短,以利快速换模、换线,进而符合多样少量的生产特性。

透过空间5S改善活动,可以让整个环境、设备、工具、材料等布置,都更具效率化、弹性化。

当整体环境的效率提升后,作业员与设备、材料、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能够随之提升,且能够缩短互动时间,进而成功的达到多样少量的弹性生产目标。

效果2「追求品质」的时代需求

藉由5S改善活动,将环境的量(例如材料的量)压低,可以发掘问题的现象。

因为材料太多,,往往是虚饰、掩饰企业问题的根源,一旦把环境的量压低下来,材料呆滞、生产不良、生产线废料、有料找不到┉┉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当生产过程的异常清楚显现,才有办法着手进行改善动作。

而5S就是品质的源头,在固定场所制造固定物品,就不会其他零件混乱其间,正确保管监视品质的检查器、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