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作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流派纷呈。
“随文练笔”就是其中的一大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随文练笔的研究现状大致如下:
1.日本的随文练笔研究强调的是,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2.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把“随文练笔”看作是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反对将学生作文变成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
他还把读书笔记列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实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三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
3.陶行知、叶圣陶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作文教学理论的研究。
陶行知先生的“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4、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
丁老师独具慧眼,几十年前就发现利用课文这一现成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好渠道。
因此,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读写结合”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还专门编写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
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真正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纵观目前的习作教学,可谓套话空话多,真情流露少;
写作框框多,个性展示少。
在学习前人研究经验,反思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颇,或重视不够,或理解理念不到位,致使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还存在时机不准、形式呆板、缺乏指导、切入不准等问题。
本课题针对随文练笔的作用和现状,从“随文练笔”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突破口。
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做到读写全程结合。
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传统作文教学,它没有繁琐的习作要求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往往5—10分钟内即可完成,把对教材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倾泻于纸上,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读”得透。
(四)概念的界定
“随文练笔”,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
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体现在练笔要寻找到适时的落脚点,可以从学习的文章重点内容落脚,从可以模仿的语言片段落脚,从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形象描述落脚,从留下空白的重点段落补白落脚。
选准能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找准落点,以期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要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策略”,即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训练内容、训练组织形式、训练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训练方案。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使之适应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2、研究设计出“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
3、研究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小练笔具有可操作性。
4、研究对学生课堂随即生成的小练笔进行评价的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5、.改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内容
根据课题制定的目标,我确定了以下课题研究内容:
1、深入挖掘,掌握随文练笔的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应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在文本的空白处、学生与文本的“思维撞击点”,采用补写、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对练笔的时机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的随文练笔打下基础,“写”出语文课的精彩。
2、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
A、在实验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
B、在实验中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C、在实验中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
3、研究策略,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随文练笔因为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让文本成为习作的典范和习作的法宝,使学生发展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让随文练笔真正收到实效。
4、研究对学生课堂小练笔的评价环节,总结出以肯定和鼓励为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突破了习作教学难的瓶颈问题。
扎实练好平日小练笔的“基本功”,写好个性化大作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成员定期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
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
同时组织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了解目前国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程度等材料,进行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理论假说,开展实践验证。
案例研究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个案分享、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确定实验班,较规范地进行有控制和对比的研究。
教育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方案中及时间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1、准备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7月
①成立课题组。
②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现状,确定课题。
③落实组织人员并分工,组织实验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实验方案的精神。
④讨论、制定课题方案,做好问卷调查。
⑤申报课题。
2、尝试阶段:
2012年9月——2012年12月
①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理论的相关文章。
②按照实施方案有序地展开研究,同时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进行中期汇报,在此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3、实施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7月
①聘请专家对课题组进行指导,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②课题组教师研讨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和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小练笔的评价,积累经验。
③以“教师沙龙”等形式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
④每学期推出专题研究课6节,整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⑤实验老师撰写论文、教育随笔。
4、结题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7月
(1)分析整理资料。
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录像课。
②学生作品集。
③教师论文、学习心得、教学随笔。
④问卷调查、实验数据。
⑤课题组编写的系列读物。
(2)撰写结题报告。
(3)课题成果汇编。
(4)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对课题进行结题评估。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在学习中提升随文练笔的研究水平。
确定好了研究课题后,为制订研究方案,我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要使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
首先,我有计划地安排读好各种专业理论书籍,读完之后,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读书笔记。
其次,平时抓紧自学,坚持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了解教育教学前沿信息,尤其是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最新进展情况的资料,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避免研究走弯路。
再次,走进名师博客,学习名师有关课题实验的经验,实录,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有效地反思。
深入的理论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质的保障。
2、在实践中探索随文练笔有效性的策略。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我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精心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提高课堂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补写,发挥合理想像。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
设计练笔时;
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
①补白:
即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
在学生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②详化。
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在读中领会。
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
③延伸。
即对余意未尽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
如学完《大拇指汤姆》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大拇指汤姆的惊险离奇的经历。
(2)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其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3)改写,积累优美词句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叙述严谨、语句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较为优美的词句。
教师指导学生对此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其主要目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学产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续写:
重在情感体验
“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随机生成的小练笔
①巧借阅读课中的“小结”小练笔
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课堂小结。
这小结,有时是教师自己作的,有时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合作完成的。
小结的内容往往是一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或者受到的启示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做,课堂就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也无兴趣。
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情进行的小练笔。
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②巧借阅读课中的“争论”小练笔
在课堂阅读的进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议论、探究活动。
这是一个活泼而生动的过程。
如《放弃射门》这篇课文中,学生就福勃应不应该射门展开争论。
我没有作过多讲解,而是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想、一念时间;
佳作产生:
《我眼中的福勒》《放弃更是一种美》《该不该射门》《放弃等于成功吗》《给福勒的一封信》……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双得。
3、随文练笔教学模式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建构起来的有利于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框架,根据不同的阅读课型,不同的阅读课文并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建构起来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经过理论联系实践,对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进行以下探索:
教学模式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找准重点,品味语言→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相互引导,交流反馈→点评欣赏。
教学模式二:
(1)有效积累,定向交流。
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学习资源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积极积累。
要领导学生进行主题式、辐射式、探究式等有效积累,通过积累过程的多次反复循环,使积累的内涵不断得到提升。
要注意课堂有效积累的内容要与本课的读写结合点匹配。
(2)学习课文,梳理方法。
①运用批注,加深阅读感悟。
进入中年级,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要求学生用不用符号和文字在文本上圈点批注,简练地写上自己的理解感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内容。
在课堂上,凡是重要的阅读感悟,具有写作指导意义的关键词,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用圈点批注等形式加以巩固,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个重要形式。
②研究语言形式,指导运用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文本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具体形象地体会这种形式的好处,并指导学生加以学习和运用。
(3)进入情境,运用形式。
①找准“练点”。
对文本典型句式、段式和结构等,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②选择“时机”。
要进行高效的读写结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
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训练点重叠在一起,读写结合就是最优化的。
(4)课外拓展,深化结构。
教学模式三:
简单的说明文,可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4、对学生随文练笔评价的研究:
随文练笔的评价是学生又一次体验与交流。
教师的作用是以一定的评价体系参照学生的小练笔,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以肯定优点为主。
小练笔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小练笔中的个性,并在点评中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给他们开辟出发挥聪明才智的天空。
(1)捕捉闪光点,激发练笔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
“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小练笔的点评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激发学生练笔兴趣的重要一环。
(2)温情点拨,让个性张扬。
(3)自由评改,促使主体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对该课题近一年时间的研究与实践,这种随文小练笔在促进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写作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上,起到了相当大得作用。
特别是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率提升显著,自主参加各类作文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力提高明显。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确实,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我为实验班的学生设计了“拓展阅读记录册”,里面要填写的内容:
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
我还设计了“批注式阅读卡片”,指导学生从内容、情感、表达三方面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下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痕迹。
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
随文小练笔,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
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即使是程度稍差的学生也能写得像模像样。
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3、大量积累,以练促写,硕果累累。
我们学校规定背诵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背诵经典的诗词歌赋,背诵《论语》《笠翁对韵》等古典文学,不但增加了知识的储备,而且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阅读课堂上的每课一练笔,每课一得,则成为学生习作的练兵场。
我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
积累的多了,背诵量大了,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而且学生在习作中也有话可写,有事可叙,写作能力确确实实提高了。
平时考试作文得满分的学生在全学年遥遥领先。
在县里举办的经典写作文征文比赛中张翔宇、姚婷婷、李静圆、田旭柯等人获得一等奖。
在学校举办的作文竞赛、读书知识竞赛和记忆王大赛中,多人获得年组一等奖。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的过程。
经过对本课题一年时间的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1、实验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精心选择读写的切入点,让随文练笔焕发无限魅力。
随文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
“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在文本的空白处、学生与文本的“思维撞击点”,采用补写、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激发学生思维,“写”出语文课的精彩。
实验教师又在实践中探索出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大大提高了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尤其是实验教师专题讨论了对学生课堂小练笔的评价环节,总结出以肯定和鼓励为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突破了习作教学难的瓶颈问题。
如果说大作文是正式的“舞台演出”,那么小练笔就是每日的“基本功练习”。
基本功扎实了,上台时才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总之,教师能时时树立运用“随文练笔”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2、理论学习给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第一促进作用就是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
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3、教师业务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课题的带动下,每位实验教师都能够做到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认真积累各种资料,及时书写教学反思。
教师能够站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度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训练价值,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于表达。
教师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她们脱颖而出,成为县、镇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五、问题与讨论
1、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仍然值得关注
课堂随文练笔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也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参与到课堂练笔活动中来。
怎样激发他们的潜能,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引导与激励他们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中来,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2、课堂随文练笔的实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怎样科学有效对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潜心研究理论,研究教法,研究学情,因班制宜的制定切实可行、灵活多变、操作性强的方法。
而且语文学科的课后评价特点,也需要老师的奉献精神。
课题的实施对老师有着极大的考验。
3、由于实验时间和地点有限,常有坐井观天之感,需要专家的有效指导和借鉴相关课题实验的经验。
期望在今后的科研实践中多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
阅读课堂教学不应排斥书写,没有书写的阅读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
写,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
写,也更有利于我们深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回想起自己的阅读课堂教学,我深感这些论述的独到精辟;
当孩子们静心体味文本、提笔记录时;
当我们利用课文的空白,加深学生的理解时;
当我们让学生们摘抄字词句段,引导他们自觉积累时……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飞跃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向理论学习,向他人的经验学习,把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引向深入,为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而上下求索。
我坚信,“随文练笔”这朵小花一定会在新课程改革的花园里绽放她多姿多彩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