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普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一年级科普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科普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
倾听自然
课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身体结构;
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
2、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
由点到面、由远到近、由外到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
教师出示课件:
看一看这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老师念一下他的自我介绍。
我叫居小龙体重二十六公斤;
我的眼睛长的一个大一个小,眉毛弯弯的,我的头非常大,鼻子也很大.哦我的舌头非常的灵活可以立起来还有„„
我还有没说到的你能帮我说说好吗?
让每位学生做一下自我介绍,再由老师讲课堂记录,需要遵守的规矩。
课后总结
第二课时
1.让学生了解不倒翁重心的原理
2.学会亲手制作不倒翁
通过探究不倒翁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螺母、双面胶、老翁图纸,塑料半球
1、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不倒翁制作。
(30分钟)
(1)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
螺母、双面胶、老翁图纸,塑料半球(提示:
请学生自备剪刀一把)
(2)剪刀沿着老翁图纸的实线,剪下老翁图像。
沿着虚线压折,用少许双面胶粘在压折的部分,把老翁图粘成一个“圆锥”的形状,用手轻轻调整好形状。
(3)用双面胶把螺母固定在底壳里的正中间的位置,少许双面胶粘在底壳圆口上一圈。
(4)把步骤2调整好的老翁图,小心的套在粘满双面胶的底壳的圆口的部位,一个简单漂亮的不倒翁就完成了。
小结
把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摆弄,观察不倒翁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重心对于物体平衡性的影响,重心越低物体越平衡。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
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
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
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
2、教师做重心原理解释(10分钟)
重心,是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支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
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另外,重心可以指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
3、知识拓展(20分钟)
不倒翁原理解释: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
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
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
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
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
再比如像我们在科技馆看到的“锥体上滚”实验,也是这个道理,由于锥体的形状和两边轨道的形状,使它的重心在下降,但看起来好像在上升,向上滚与生活中的事实不符合。
但它只是一种假像,看到它的本质,还是重心降低了,因此重心越低越稳定。
在生活中为增加物体的稳定性,我们常采用加重下面的重量,如电扇底座、话筒架、公共汽车站牌等。
第三课时
1、感知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学生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培养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感知空气占有体积,同时感知存在大气压力。
圆片、塑料杯、餐巾纸、乒乓球
一、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10分钟)认识实验器材:
圆片、塑料杯、餐巾纸、乒乓球。
(提示:
自备一个透明水盆)
2、实验一:
(20分钟)
(1)餐巾纸放入塑料杯底部倒置不掉。
(2)塑料杯倒立放置,与水盆的水平面保持平行地把杯子用力往水下压,直到杯口接触盆底。
(3)观察现象后把杯子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4)重复步骤2的方式,再次把塑料杯浸入水中,当杯口接触到盆底时,稍微倾斜杯身。
实验二:
(20分钟)
1、把乒乓球放置在盆内的水面上。
2、把塑料杯倒立放置,并且使塑料杯盖住乒乓球,然后用力往下压,直到杯口接触到盆底。
3、把塑料杯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4、重复步骤2,再次把杯子浸入水中,杯口接触到盆底时,稍微倾斜杯身。
观察现象。
二、原理解释(10分钟)
1、大气压力的概念是地球表面覆盖有一层厚厚的由空气组成的大气层。
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引发的空气分子撞击产生的压力。
也可以认为,大气压力是大气层中的物体受大气层自身重力产生的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力。
2、大气压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地心引力作用,距地球表面近的地方,地球吸引力大,空气分子的密集程度高,撞击到物体表面的频率高,由此产生的大气压力就大。
距地球表面远的地方,地球吸引力小,空气分子的密集程度低,撞击到物体表面的频率也低,由此产生的大气压力就小。
因此在地球上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力是不同的,位置越高大气压力越小。
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大气压
第四课时
根据上节课的实验现象,对水和大气压力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实验三:
1、将塑料杯装满水,装至水溢出为止。
2、小心地把圆片光滑的一面放在杯口上不留空隙。
3、一手拿住杯子,另一手用手指按住圆片,快速地将杯子倒过来。
4、轻轻地把手从卡片上拿开,观察现象。
实验小结:
(15分钟)
实验一和实验二塑料杯内的空气阻止了水流进杯内,所以杯里的纸(乒乓球)没有被弄湿,倾斜杯身时,杯内的空气跑了出来,让水流进了杯内,占据了原本空气占有的空间;
实验三中由于水的重量作用,杯子底部和水面会产生一部分真空,圆片下方受到大气压力大于杯中的水重量,所以圆片能承受水的重量不让水外流。
知识拓展:
大气压的应用(25分钟)
1、吸盘,喝水时用吸管2、高压锅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水的沸点的道理制成的。
使用高压锅烧饭时,高压锅盖子内就是一个密封容器。
加热时锅内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水的蒸发也不断加快,由于锅是密封的,因此水面上方的水蒸气就越来越多,锅内的气压就越来越大,直到将气压阀顶起发生跑气为止,锅内气压才不再增大。
此时锅内气压一般接近1.2个大气压。
在这样的气压下,水的沸点接近120℃,而食品由生变熟是个升温的过程,温度越高熟得就越快,所以高压锅烧饭自然容易熟了。
3、打气筒是利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制成的生活常用工具。
打气筒内有一个活塞,其上有一个凹形橡皮盘,向上拉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橡皮盘四周挤到下方;
向下压活塞时,活塞下方空气体积缩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盘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上方;
继续向下压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气门(气门是一个单向阀门)上的橡皮套管时,压缩空气就进入轮胎。
自然界中的减震器
第五课时
了解山羊为什么能在崎岖的山坡上稳健的跑动
重点:
通过简单实验了解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
老师引导学生自己从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一只袜子、一杯米、一只塑饮料水杯、一张白纸、一只记号笔
一、实验步骤(30分钟)
1、往袜子里灌满适量的米,使灌满米的袜子能放在杯子里为宜
2、在袜子顶部打一个结,把袜子放在杯子里
3、把杯子放在纸的中央,纸放在桌面之类的水平面上。
然后,用笔在纸上描摹出杯子的底部
4、把杯子拿到距离纸上画的圆15厘米高的地方。
尽量调整杯子的位置,使杯子落下时,能掉在纸上的圆圈上
5、扔下杯子
6、观察杯子的落点,注意杯子落下时的运动
7、重复步骤4—6四次
8、把袜子从杯中取出
9、把袜子拿到距离纸上画的圆15厘米高的地方。
尽量调整袜子的位置,使袜子落下时,能掉在纸上的圆圈上
10、扔下袜子
11、观察袜子的落点,注意袜子落下时的运动
12、重复步骤9—11四次
实验结果(10分钟)
当袜子在杯中的时候,下落时杯子会落在圆圈中,但是杯子会弹跳,或者落在圆上,或者部分落在圆外。
当袜子单独下落时,每一次袜子都会落在圆内,不会弹跳开来
实验揭秘(10分钟)
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认为每一个运动都会产生相等但却方向相反的力。
这就意味着纸和桌面对杯子和袜子产生向上的力,与杯子和袜子对纸和桌子产生向下的力相等。
向上的力使杯子弹跳;
桌面和纸也对袜子产生向上的力,但是因为袜子和杯子不同,袜子的表面柔软,所以不会弹跳。
弹性使袜子的有些地方会上下动,但整只袜子不会动。
这种独立的运动使袜子吸收了落地的力,不会弹跳。
山羊蹄角中间的肉垫,就像这个实验中的袜子一样,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
当山羊从一块岩石跳到另一块岩石时,弹跳产生的震动就被山羊柔软有韧性的肉垫吸收了。
四、知识拓展(10分钟)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
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第六课时
了解未经加热的水,只要用手指轻轻一点,水就会变“沸腾”的原理
通过简单实验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一只棉质手帕、一只透明的玻璃杯(表面光滑)、一根橡皮筋
一、实验步骤(30分钟)
1、用水将手帕弄湿,轻轻绞干多余的水分,使水不会从手帕上滴下来
2、将玻璃杯装满水
3、把湿手帕罩住玻璃杯口
4、在玻璃杯的中间用橡皮筋箍住手帕,使手帕紧贴玻璃杯
5、用手指将杯口的手帕轻轻压入水面下约2.5厘米的深度
6、将玻璃被拿起来,用单手托住杯底,然后用另一只手快速的将玻璃被倒立。
此时玻璃杯会流出少量的水,所以最好在水槽内做这个实验
7、一只手握住倒立的玻璃杯底,让手帕的边缘自然垂下,用另一只手轻压杯底,使手帕更深入玻璃杯里
实验结果(10分钟)
杯里的水并不会流出来,而且还会往上冒泡,好像在沸腾
二、实验揭秘(10分钟)
棉质的手帕含有细微的棉纤维组织,这些组织之间有间隙。
当手帕完全变湿时,这些间隙间会充满水。
水分子会互相吸引而形成薄膜状,从而封住手帕的棉纤维组织间隙,所以玻璃杯中的水不会穿透手帕而流出来
将玻璃杯倒立,用手指将手帕往里压时,手帕会被拉伸。
此时,杯内的上方会形成真空部分,加上外面的空气透过手帕进入而在水中形成小泡泡,看起来就好像水在沸腾一样
三、知识拓展(10分钟)
棉花,简称棉。
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
棉花大多是一年生植物。
它是由棉花种子上滋生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成的。
棉纤维的生长可以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阶段。
棉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在纺织纤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棉国之一,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棉花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棉花种植几乎遍布全国。
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再加上西北内陆、辽河流域和华南、共五大棉区
第七课时
演示海洋自养有机体和取食者之间达到平衡的过程
通过简单实验了解海洋中的生物链
一圈胶带、一支六棱柱形铅笔、2只容量相等的纸杯、一把直尺、一团橡皮泥、一盒回形针
一、实验步骤(25分钟)
1、用胶带将铅笔固定在桌面上,让铅笔的一个平面紧贴桌面,笔尖朝你
2把纸杯分别固定在直尺的两端
3、用橡皮泥捏几条小鱼
4、将回形针放到另外一个杯子中,是2只杯子取得平衡(直尺的两端不碰触桌面)为止
二、实验结果(5分钟)
加入足够的回形针,会使两只杯子取得平衡
三、实验揭秘(10)
回形针代表自养有机体,橡皮泥小鱼代表取食者。
取食者以吃自养有机体为生。
起初,刚开始加入回形针时,两只杯子并不平衡。
这表明某个区域没有足够的自养有机体来养活取食者。
这时,如果取食者不能迁移到有充足食物的地点,就会死亡。
如果两只杯子之间取得了平衡,就表明某区域有足够的自养有机体能养活取食者
四、知识拓展(20分钟)
企鹅捕食小鱼,豹形海豹捕食企鹅,逆戟鲸捕食豹形海豹。
由于每种食物都是另一种生物的美食,因此形成链条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食物链
由于许多动物都属于数个不同的食物来呢,这种食物链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食物网大部分海洋食物链的能源都来自太阳。
海洋植物和陆地植物都一样,也是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合成自己的食物。
植物能将没有生命的物质转化为自身食物,因此被称为自养有机体。
取食者是不能为自身生产食物,必须靠摄取其他有机体为生的食物。
第八课时
知道眼睛里水晶体的功能
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眼睛中水晶体的结构作用等
一根铁丝、一支铅笔、一个装水的容器、一本书
一、实验步骤(20分钟)
1、将铁丝的一端在铅笔的笔杆上绕一圈后扎紧,再将它从铅笔上取下来
2、将水倒进容器里
3、将刚才用铁丝做成的圆形小铁圈放入水中
4、轻轻将铁圈从水中拿起,铁圈里要有大而鼓起的水滴
5、透过水滴来看报纸上的字。
可上下移动铁圈,以便将字看清楚
二、实验结果(10分钟)报纸上的字看起来会变大。
如果字看起来变小了,可将铁圈再泡入水中,然后再看一次
三、实验揭秘(10分钟)
小铁圈里的水滴向外侧凸起时,就像是一面小凸透镜,它能将字放大。
眼睛里的水晶体原理也是一样。
当水滴很小时,水滴会向里凹,就会起到凹透镜的作用,用它来看字,字就会变小。
四、知识拓展(20分钟)
眼球中的水晶体其实是“生物性的晶体”,它集密度、弹性、透明于一身,是人体唯一的透明组织。
水晶体是由约1000层完全透明的活细胞组成的,而且所有细胞都精确地同向排列。
构成我们身体的所有分子在大约6个月的时间内会有90%完全更新。
然而,水晶体细胞的工作却必须终其人的一生。
所以面对某些问题时便显得十分脆弱。
例如,严重脱水会造成晶状蛋白质沉淀,使细胞碎成一堆,这便是白内障。
人老后水晶体的白内障还容易变黄,这就是因为吸收蓝、绿光的蛋白质逐渐积累,这些光无法到达视网膜,使得水晶体呈现黄色和褐色,人所看到的世界便改变了。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晚期的传世佳作满是黄色、红色与褐色,就是由于白内障使他视线模糊、水晶体变黄而改变了颜色感知的缘故。
第九课时
了解空气的密度如何影响光线的折射
通过简单实验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条件
2只装水的玻璃杯、2枚硬币、2快葡萄大小的橡皮泥
1、把两块橡皮泥分别粘在两只杯子里的底部中间
2,将两枚硬币分别按压在两只杯子的橡皮泥上,确保硬币放在杯子的中间部位
3、将其中一只杯子加满水
4、将2只杯子并排放在桌子的边缘
5、你靠近桌子站好
6、你一边观察杯子中的硬币,一边慢慢地向后退
7、当你后退到其中一只杯子中的硬币看不见时就停下来
二、实验结果(10分钟)
在你向后推的过程中,空杯子中的硬币会先看不见,而这时你仍能看见盛满水的那只杯子中的硬币
你能先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照射到杯中的光线,经过硬币反射到水面并且以一定的角度折射到你的眼中。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而密度较大的物质能使光线折射的角度更大,进而从杯子中折射出来被我们看到。
污染增加了光的折射,而导致地球大气层密度的改变。
金星厚重的大气层所折射的光线要比地球厉害得多。
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在金星上比地球更容易看见海市蜃楼,或是物体看起来扭曲变形的状况
四、知识拓展(10分钟)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为海市蜃楼。
我国广东汕头南澳岛、惠来澳角、山东蓬莱、浙江普陀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归因于蛤蜊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廓,由此得名。
海市蜃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海市蜃楼的种类很多:
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
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
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第十课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
而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一杯水、针、一小条面巾纸、洗洁精
实验一(20分钟)
把针放在小条面巾纸中间,再把纸巾的两头提起,再小心地放到水面上。
纸巾湿润后慢慢沉到水底,针会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20分钟)
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原理(20分钟)
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
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
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后面的活动中,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第十一课时
会做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现象、压力及浮力的实验。
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和浮力。
纸巾杯子水尺子
实验一(20分钟)
你把这张窄条纸巾垂直浸入水中,手不要动,看纸巾,水往纸巾上“爬”
实验二(20分钟)
把塑料尺或钢尺放入水中,水没有在尺上扩散
原理(20分钟)
水在物体的孔隙或缝隙里“爬”或向四周扩散,这就是水的“毛细现象”
毛细作用,是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
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管内液面上升,高于管外,毛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管内液体下降,低于管外的现象。
毛巾吸水,地下水沿土壤上升都是毛细现象。
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
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
这种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
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第十二课时
回形针杯子水硬币滴管
这里有一杯满满的水,放回形针一枚,水没有溢出来。
桌上有一枚硬币,用滴管滴在硬币表面,看水面的变化,能滴多少滴后才溢出。
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所以我们看到了水面高出杯口很多还没溢出。
一切物质分子间都存在吸引力:
同一种类物质分子间的吸引力称之为内聚力;
不同物质分子间的吸引力称之为附着力。
在流体力学中,水分子是在不断作布朗运动的,水分子间互相存在吸引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吸引力就越大,这就是水的内聚力。
水分子的这种内聚力在水表界面上的作用就使得水表界面(其厚度只有水分子直径的数量级)自动收缩的现象称为水表张力。
但是,浮漂(固体)周围表面和水(流体)接触之间存在着的吸引力,则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吸引力——即附着力。
附着力和水表张力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力,有其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
第十三课时
杯子水糖
实验(20分钟)
把糖放在水里,像糖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而水变甜的现象叫溶解
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如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
溶液并不一定为液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比如均匀的合金和空气都可以称为溶液。
当两种物质互溶时,一般把质量大的物质称为溶剂(如有水在其中,一般习惯将水称为溶剂)。
第十四课时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明确同一时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时间不一样。
世界时区图或课件、时钟或手表
出示世界时区图。
从这张全世界时区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各地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整1小时。
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它们就相差几小时。
例如北京和莫斯科相差5个时区,时间就相差5小时。
出国旅行的人必须知道这个常识,要拨动手表,才能保证随身携带的表的时间与当地一致。
第十五课时
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目的。
在录音过程中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
小录音机或复读机
实验
寻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并把自己喜欢的声音录下来。
放给学生听,让他们写下感受。
让学生用课余时间录下周围的声音,比较一下学校、家、马路、公园内等的声音与在郊外录的声音有何不同。
并按照听到的纯自然之声与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声音列表加以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