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28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docx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DNA、RNA

2.R型肺炎双球菌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

R型肺炎双球菌:

无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无毒性;

S型肺炎双球菌:

有多糖类的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有毒性。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一、格里菲思实验过程及结论

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

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结论:

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艾弗里实验过程及结论

①S型活细菌DNA+R型细菌→R和S

②S型活细菌多糖或脂类+R型细菌→R

③S型活细菌DNA+DNA酶+R型细菌→R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5个步骤:

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过程:

①用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②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

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结果:

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6.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原料和场所由谁提供;

原料和场所均由细菌提供。

7.关注对噬菌体蛋白质、DNA标记和细菌成分标记对子代噬菌体的影响;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标记与亲代噬菌体无关,与细菌的标记相同。

子代噬菌体的DNA标记既和亲代噬菌体有关,又和细菌的标记有关。

8.动物、细菌、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所具有的核酸和遗传物质;

动物具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

细菌具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

烟草具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

烟草花叶病毒具有RNA,遗传物质是RNA;

噬菌体具有DNA,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

1.DNA和RNA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DNA和RNA的区别;

比较项目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T、C、G

A、U、C、G

结构

多为双链结构

多为单链结构

主要存在部位

细胞核

细胞质

3.DNA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

组成元素:

C、H、O、N、P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4.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的连接部位(画图);

5.DNA分子的结构(5个字):

双螺旋结构

6.DNA分子的特点(3点):

⑴稳定性

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与这种稳定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精细均匀、螺距相等的规则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③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键,从而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④DNA分子之间对应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

A-T,G-C。

⑤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⑵多样性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⑶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7.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第三节

1.DNA复制的概念;

新DNA的合成就是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的过程,成为DNA的复制。

2.DNA复制的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DNA复制的过程:

4.DNA复制的4个条件:

模板、原料、ATP、酶

5.DNA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边螺旋

6.DNA复制的意义:

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节

1.DNA的功能:

一方面以自身为模板,半保留地进行复制,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另一方面,根据它所贮存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表达遗传信息。

2.RNA的种类:

mRNA:

传达NDA上的遗传信息。

tRNA:

把相应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

rRNA:

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是核糖体行使功能所必需的。

3.DNA转录的场所、模板、原料和产物;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模板:

DNA的一条链

原料:

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

RNA

4.翻译的场所、模板、原料和产物;

场所:

核糖体

模板:

mRNA

原料:

20种氨基酸

产物:

多肽

5.遗传密码的定义:

每个遗传密码是由3个相邻核苷酸排列而成的三联体,决定一种氨基酸。

6.遗传密码(密码子)的种类:

64种(61种:

能翻译出氨基酸;3种:

终止密码子,不能翻译氨基酸)

7.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多少种:

61种,相对应的也有61种tRNA。

8.密码子和氨基酸一一对应吗?

为什么?

不一一对应。

一个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或不对应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但是一种氨基酸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遗传密码。

9.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区别:

遗传信息

密码子

反密码子

概念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tRNA中与mRNA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作用

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直接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识别密码子,转运氨基酸

种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64种(61种:

能翻译出氨基酸;3种:

终止密码子,无对应氨基酸)

61种或tRNA也为61种

联系

①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序列

②mRNA中碱基序列与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互补

③密码子与相应反密码子的序列互补配对

10.中心法则图解:

(如右图)

11.基因的定义:

所谓基因,就是遗传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它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控制生物的形状;基因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

从本质上讲,基因就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它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

12.完成表格:

模板

原料

产物

DNA复制

DNA的两条链

脱氧核苷酸

DNA

转录

DNA的一条链

核糖核苷酸

RNA

翻译

mRNA

氨基酸

多肽

RNA复制

RNA

核糖核苷酸

RNA

逆转录

RNA

脱氧核苷酸

DNA

本章有关的解题及计算:

一、DNA的结构

碱基的比例和含量在链1、链2和双链中的区别(突破: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画两条链)

(1)A=TC=G

(2)A+C/T+G=1或A+G/T+C=1

(3)如果A1+C1/T1+G1=b

那么A2+C2/T2+G2=1/b

(4)A+T/C+G=A1+T1/C1+G1=A2+T2/C2+G2=a

二、判断核酸种类

(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

(2)如有T且A=TC=G,则为双链DNA;

(3)如有T且A≠T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三、DNA的复制

(1)元素标记题(注意标记亲代DNA还是原料)

若一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可得2n个DNA分子,若某个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含15N的DNA分子占其总数的2/2n,含15N的DNA单链与14N的单链之比为1/(2n-1)。

(2)求原料题

双链DNA分子中,如含某种碱基X个,复制n次,则需加入的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2n-1)X

四、转录和翻译

(1)理解6:

3:

1的含义;

(2)蛋白质分子质量计算;

第二章减数分裂

1.染色体的形态类型区分:

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分类: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关系;

①染色体:

染色体数始终与着丝点数相同

②染色单体:

只有当染色体为“X”形才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

③DNA:

只有当染色体为“X”形,每条染色体含两分子DNA,其他任何情况均含一分子DNA

所以,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

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3.减数分裂定义: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4.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定义:

同源染色体:

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联会:

同源染色体会两两配对。

四分体:

每对同源染色体实际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

5.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定义及发生的时间;

交叉互换: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交叉互换。

自由组合: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6.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相同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

不同点:

①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现象;

②经过减数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能形成4个精细胞;

③精细胞需变形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精子。

7.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分裂图及各个细胞的名称:

8.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分裂图及各个细胞的名称:

9.有丝、减Ⅰ、减Ⅱ的区分:

一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且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存在,若为偶数,进行第二看。

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同源染色体,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若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进行第三看。

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配对、着丝粒位于赤道面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若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10.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DNA、染色体的曲线变化图(要标出各个时期);

第一章分离定律

1.遗传:

生物亲子代间的相似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

亲代与子代间或子代个体间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3.显性性状:

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

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6.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7.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8.等位基因: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9.纯合子:

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10.杂合子:

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11.基因型:

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12.表现型:

具有特定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