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237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讲义文档格式.docx

(1)对故土、亲人的思念

(2)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5.愁

(1)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

(2)对无限离愁的忧伤(3)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4)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5)对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2018·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 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 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

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

(2)解题思路: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

“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答案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

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

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两步骤

训练1.(2018·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 问津:

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 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

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

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

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题型二 分析诗歌的典故情感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

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和前提。

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北京卷)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2016·

全国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运用“×

×

”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歌的×

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

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辨别诗歌题材的情感倾向

古代诗歌情感的风格类别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离愁别恨、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流水落花)

2.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恬淡、闲适、迷恋、欢乐)

3.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建功立业)

4.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顾影自怜)

5.思乡(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

6.激昂(愉悦、欣喜、乐观、奔放、豁达)

7.失意(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郁闷、激愤)

8.怀友(仰慕、思念、关心、担忧、祝福、相知)

 (2016·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干中有“任公子的典故”,明确本题属于用典抒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了答题方向和内容。

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

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

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概括分析典故情感题三步骤

[注意] 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

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

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

训练2.(2016·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

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

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借杜甫之典,呼应词开篇处的序“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表明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再借汉言宋,表达对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的愤慨,讽刺宋朝求和讳战、斥退一切抗战者的弊端,批判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隐喻奸邪之辈阴险卑劣,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

题型三 分析诗歌的整体情感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

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2)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

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等。

1.(2017·

全国卷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全国卷Ⅲ)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3.(2016·

山东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2016·

江苏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5.(2015·

江苏卷)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古代文人的情感寄托方向

自然

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

对春夏秋冬的喜欢;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人生

(1)隐逸生活闲适、自由;

(2)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3)热爱祖国,建功立业。

(4)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对国家

(1)山河沦丧,权臣当道,报国无门;

(2)有心报国,无人举荐;

(3)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戍边将领腐败无能。

对人民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同情百姓苍生。

对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离别却又担忧。

对友人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离别漂泊的忧愁;

(3)遥遥无期的相思;

(4)被贬边疆的挂念和担忧。

对历史

(1)昔盛今衰,王朝兴替;

(2)借古讽今,以史为鉴;

(3)缅怀先贤,怀才不遇;

(4)统治阶级昏庸,英雄无用武处;

(5)国家沦丧,壮志未酬等。

对人生

(1)科场失意,仕途坎坷;

(2)人生短暂,年华易逝;

(3)年华已老,壮志未酬;

(4)客居他乡,孤独寂寞;

(5)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2017·

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

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

二是作者、朝代、注释;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

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

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六把钥匙”

解题角度

内容阐释

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

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2.看作者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

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如读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3.看时代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

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

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

4.看注解

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

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

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5.看意象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如“行客”“归鸿”等意象就蕴含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情。

6.看关键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①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②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

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

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

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训练3.(2019·

山西晋中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经杜甫旧宅

雍 陶[注]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注] 雍陶:

字国钧,成都人,晚唐诗人,工于词赋。

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①对杜甫的思念与崇敬之情。

诗人看到杜甫旧宅花儿盛开,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杜甫在蜀地的时光,自然流露出对杜甫的思念与崇敬之情。

②对读不到杜甫新诗的遗憾之情。

诗人游浣花草堂,看到现今只存旧宅,杜甫其人已故,再也不能有新诗流传于世,颇表遗憾。

③借山月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慨。

杜甫旧宅周围荒凉一片,诗人借山月不知人事变迁,夜来依旧照旧宅,复与谁期,抒发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解析 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是对杜甫的追怀。

首先有对杜甫的思念与崇敬之情,其次从“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可以看出作者读不到杜甫新诗的无奈与遗憾之情,诗歌的尾联表达的是对岁月更替、人事变迁的感慨。

题型四 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

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

对人生的感悟;

等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

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全国卷Ⅲ)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3.(辽宁卷)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4.(江西卷)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5.诗人对×

事件的评价客观吗?

你是如何理解的?

古代文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功成

思想

寄托国家起用良将保家卫国的理想;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远大

抱负

身处逆境、身单孤危,但仍有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

满怀抱负,报国无门;

高洁

品性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

志行高洁,高雅脱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身退

刚正不阿,义薄云天,不摧眉折腰事权贵;

坚贞不屈,坚忍不拔;

隐逸脱俗,闲适恬淡;

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

 (2018·

精卫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

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

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

答案 观点一:

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

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训练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此词“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请结合本词上片,做简要分析。

答案 我认为此评语入木三分,极为准确。

本词主人公非常思念亲人,总想去其身边。

但词人一开篇,就把“江水”“烟树”“江东路”等重重阻隔,横在了主人公的面前。

一个“隔”字,活画出主人公遥望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和惆怅。

这时候,主人公突发奇想:

“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困难只能阻挡我的身体,却不能阻挡我的思想,我准备通过做梦去与亲人见面,看你们还能奈我何。

在主人公的想象中,自己似乎可以随梦冲破时空,跨越阻隔,飞到亲人身边。

由此可见,“笔力奇横无匹,中有一片深情”的评语,的确非常恰当。

训练4.

解析 本题让评判清人陈廷焯的观点,“笔力奇横无匹”的意思是写法奇妙无双;

“中有一片深情”的意思是感情饱满、动人心魄。

对这个观点,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最好是赞成。

无论考生观点如何,均必须紧扣词句说出理由。

1.(概括诗歌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左右,诗人结束了十多年赋闲乡居生活,到鄂州担任转运使判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请加以概括。

答案 ①作者说惭愧多年未报皇恩,不知前路如何遥远漫长,表现作者对自己被搁置多年、才华难申的郁闷和对前途的迷茫;

②看到秋雁从万里之外的家乡飞来,夕阳映照群山,离旧友和家乡越来越远,表达作者对家乡旧友的思念;

③作者跋涉于深山,天天露水沾湿衣衫,写出作者风餐露宿、漂泊无依的孤苦。

2.(分析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罢郡归洛阳闲居

刘禹锡

十年江海守,旦夕有归心。

及此西还日,空成东武吟[注]。

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

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

[注] 东武吟:

乐府楚调曲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