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Word文档格式.docx
《世界近代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一切社会矛盾,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两对矛盾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决定和制约着社会形态内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
⑴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并且只有通过上层建筑的变革才能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则促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⑵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过程,实质上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⑶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到新的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形成了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社会形态发展是由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来推动的。
社会形态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的更替。
三、奴隶贸易的兴与废
1.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
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逃亡或遭屠杀,造成美洲矿山、种植园的劳动力奇缺.
⑵贩卖奴隶可以赚取高额利润
⑶非洲黑人能适应热带气候下的劳动,具备种植热带作物的技术.
2.奴隶贸易的概况:
⑴时间:
开始于地理大发现后的16世纪初,1890—1891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的《禁止奴隶贸易总决议书》,标志着大规模奴隶贸易被废止.奴隶贸易前后持续了约400年.
⑵国家:
葡萄牙人是最早的奴隶贩子,英国人是最大的奴隶贩子(由16世纪中期霍金斯开始),17世纪贩卖黑奴的主要国家是英国和法国.
⑶掠买黑奴的主要手段:
①直接掳掠.
②商品交换.即先用武器和手工业品诱骗非洲沿海一些部落的酋长,挑起部落间战争,再用武器和手工业品从获胜方手中获取战俘.
⑷形式:
三角贸易.即载运武器和手工业品从西欧港口出发,到非洲后换取黑奴,接着把黑奴运到美洲贩卖,换取金银和物产,最后把美洲物产运回欧洲销售.一个周期约半年,可赚取100﹪---300﹪的利润.
3.奴隶贸易的影响:
①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促进了西欧一些城市的繁荣.黑奴成为美洲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主要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为殖民者带来了大量财富,还为欧洲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些因素为欧洲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②使非洲人口大减和劳动力缺乏,造成非洲农村凋敝,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因缺乏劳动力遭摧残,饥荒不断,成为“黑暗的大陆”.此外,还破坏了非洲人的伦理道德,挫伤了非洲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使许多非洲国家部落瓦解,部族、宗教矛盾尖锐,引起各国间民族纠纷不断,为西方进一步侵入和瓜分非洲打下了基础.
4.奴隶贸易被废止的原因:
①两次工业革命开展期间,工业资产阶级需要采用新的剥削方法获取利润,要求在非洲占有殖民地的同时,利用非洲劳动力获取更高利润,认为奴隶贸易在经济上并不划算,因而反对奴隶贸易.
②废奴运动的发展从思想上为终止奴隶贸易奠定了基础.
③工业革命开展后,欧洲手工业者和农村小农大量失业和破产,他们和印度、中国等地的移民一起,缓和了欧美因废奴造成的劳动力紧缺状态,从而使奴隶贸易失去了市场.
④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破产是终止奴隶贸易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后废除了奴隶制,使奴隶贸易失去了一个最广大的市场.
⑤美洲黑人和非洲人民数百年的英勇反抗、不断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加速了奴隶贸易的灭亡.
四、早期殖民扩张中,西班牙和英国在美洲的不同殖民统治政策造成了哪些不同影响?
1.不同的殖民统治制度产生不同的政治发展方向。
近代初期的西班牙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在殖民地推行的是封建的专制殖民管理制度,结果造成拉美殖民地各自分立、相互对立,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的进程和后来的政治发展方向。
受英国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北美殖民地出现了不同的经济类型,并实行立法、行政分立的双重统治制度,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使殖民地在独立中很快走向民主。
2.不同的殖民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西班牙殖民经济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存在着更多的封建超经济剥削现象,严重影响殖民地的扩大再生产,加上各地区的经济处于分离状态,无法形成统一的殖民地市场,造成独立后拉美各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形态长期存在。
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其殖民地经济制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有利于殖民地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3.不同的社会文化政策决定了不同殖民地的社会发展方向。
西班牙在殖民地实行的是封建等级制度,它所提倡的天主教文化造成了殖民地思想文化的落后和保守。
而英国则不同,英国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去获得财富的价值观和社会风尚在殖民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有何异同点?
两起运动之间有何联系?
⒈相同点:
①背景: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
②目的:
都是为了资本主义获得更好的发展.
③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④内容:
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特权进行批判,都倡导发展科学、追求真理,都推崇理性,都要求人的解放,追求个性自由.
⑤影响:
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都为资产阶级取得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前者出现于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教会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后者出现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②斗争目标:
前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
后者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③指导思想:
前者是人文主义,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乐观进取的精神;
后者是理性主义,主张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来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
④斗争形式:
前者借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文学和艺术为表现方式;
后者抛开宗教外衣直接与封建制度交战,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以哲学、政治学说为主要表现方式.
⑤思想深度:
前者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尚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上;
后者提出了天赋人权等学说,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不仅批判了旧制度,而且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
⑥地域:
前者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扩展到西欧,中心是在意大利;
后者发源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中心是在法国.
⑦影响:
前者有利于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文艺的繁荣和哲学、政治学说的发展;
后者冲击了专制主义与教权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促进了哲学与政治学说的繁荣.
3.联系:
①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基础:
后者的思想来源可追溯到前者的人文主义;
前者对教会腐败与封建黑暗统治的揭露,为后者减少了阻力;
前者使科学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得到发展,为后者理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前者使哲学、政治学说得到发展,为后者天赋人权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②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
后者把反封建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而且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准备.两者的差距实际反映出资产阶级思想从初步形成发展到成熟并形成完整、系统的民主革命理论的过程.
六、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哪些?
(一)西方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原因:
首先,西方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进,它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加以宰割,用殖民地的民脂民膏养肥了自己,从而也养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它是以世界作为自己的活动舞台的,如果不掠夺海外,不掠夺全世界,资本主义是无从发展的。
18、19世纪之交英国之所以从一个小小岛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大国,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其次,文艺复兴为西方资产阶级活动及掠夺榨取行为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
新兴资产阶级在着手开创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之前,必须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在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影响下,人们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来世,他们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所以在现世受苦受难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很难期望人们有所作为,并且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然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的漫漫长夜的昏睡中唤醒,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为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及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第三,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
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与封建制度是一对孪生兄弟,前者是后者的强有力的支柱。
天主教会还严禁放贷取利及发财活动,用宗教的伦理道德去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
因此,天主教及其教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前进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但是,宗教改革大大削弱了天主教会,并且把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从天主教的禁忌下解放出来,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而且,在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所宣扬的宗教理论——“神定论”,从精神上和心理上推动、鼓舞资产阶级在掠夺人民及积累资本的道路上无顾忌地前进。
第四,西方在国内有较好的政治环境。
西欧的君主专制政府在一定时期建立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和保护的政策。
比如,法国路易十四在位时期,财政总监科尔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对进口的外国工业品课以重税,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业。
彭励工业品出品。
他还疏竣运河,改进道路,以利国内商品流通。
又比如在英国,专制政府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为了保证工业的劳动力,政府实行一系列“血腥的立法”去强迫流浪者当雇工。
但是必须指出,专制政府的这种作用只不过限于早期,到晚期,亦即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专制制度就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了。
(二)东方落后的原因:
第一,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
东方几个大帝国都是皇权至上。
中国明、清两代皇帝“自操威柄”,内阁、军机处都不过是皇帝的办事机构而已。
奥斯曼帝国的素丹是“主在人间的影子”以及国家与军队的最高主宰。
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建立了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即使在日本,德川家康也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建立起幕藩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
东方的强大的统治权力有助于巩固传统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和结构。
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残酷地剥削农民,致使封建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纵有微弱的萌芽,也难以成长。
第二、东方封建国家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打击工商业。
马克思说:
“资本主义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代表中央集权的王权需要新生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彻底战胜地方封建领主;
而新生的资产阶级则需要王权的保护,以发展自己的事业。
东方则不然。
专制主义的中央政权不但不需要资产阶级的支持,反而固守农本经济,摧残工商业,清朝雍正皇帝说:
“朕观四方之业,土之外,农最为贵。
凡士工农商,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也有“四民”之分,武士居首,以下依次是农、工、商。
大宰春台(1680——1747)在《经济录》中说:
“民之业有本末,农为本业,工商贾为末业”,奥斯曼帝国也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在四个等级中,宗教封建主和军事封建主是其中的头两个。
西欧的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东方的皇权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前者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后者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延续。
第三、东方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中国明清两朝几度厉行海禁,既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限制,又不保护海外华侨。
日本德川幕府也在1633——1639年间,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
奥斯曼帝国一味热衷于新的军事征服,多次企图进入中欧,但就在它两次围攻维也纳(1529年、1683年)不下的期间,海上贸易已被西欧国家夺走了。
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各国轻视或忽视这个条件,只能落后于历史的进程。
第四,东方国家维护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的思想。
中国明、清两朝都崇奉程朱理学,明末王阳明“心学”一度流行,但其实质与前者一样,都是以维护封建秩序为宗旨。
明、清推行八股取士的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封建王朝还屡兴文字狱,摧残文化。
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也受到尊崇,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
16—17世纪的东方文化虽然有很多的成就,但没有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稍后的启蒙运动那样声势浩大的新思潮。
先进人物如李贽、黄宗羲虽然敢于批判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但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呼声。
资本主义的幼芽既得不到国家政权的扶植,也得不到舆论的声援。
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礼教仍然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
七、简析日本德川幕府(江户时代)的专制统治.
在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现的国家统一,只是相对的.因为当时在日本虽然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政权,但幕府的直辖领地只占全国土地的1/4强,其余的大部分国土则被分割为200多个半独立的“藩国”.于是,在日本便形成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所谓“幕藩体制”.
在整个江户时代,由德川家世袭的历代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政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政权机关.幕府为了统治它的庞大直辖领地和直接隶属于它的重要城市,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方政权机构.作为中央政权机关的幕府,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200多个藩国也拥有最高的统治权.各藩的统治者----大名必须效忠于将军,执行幕府颁布的一切法令.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防止大名叛乱,幕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削弱大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措施,并对他们实行极其严密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交替参觐制度.它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两部分,让他们轮流去江户居住.他们大体上是一年住在自己的领地,一年住在江户,而其妻子则要长期住在江户作为人质.
但是,分布于全国的200多个藩国对幕府仍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各藩的大名是世袭的封建领主.在经济上,大名是领地的所有者,并因此而有权向领地内的农民征收封建年贡.在政治上,大名虽然对上要服从幕府的统治及其所颁布的各项法令,但在藩内他们都称得上是专制独裁的“君主”,在行政、军事、司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为了行使这些权力,大名在藩内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政权机构,并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江户时代,天皇在政治上不仅被剥夺了统治大权,而且还受幕府设置于京都的“所司代”的严密监视.天皇的领地加上其他皇族和公卿的领地,甚至还比不上一个中等的大名.但是,由于天皇被认为是创造日本国家的神的子孙,具有超人的身份,因此他在德川时代仍不失为整个封建秩序的最高精神权威,历任将军的“征夷大将军”的称号也都是天皇授予的.
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是建立在幕藩领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当时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全部属于封建领主阶级所有.在幕府的直辖领地中,约有1/3作为采邑赏赐给部分直属于将军的武士“旗本”和“御家人”.大名也同样把他们的一部分领地赏赐给自己的陪臣.各级领主的土地均作为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对份地享有世袭的耕作权,为此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封建年贡----地租.地租基本上采取实物的形态,按分成制的办法来征收.在德川幕府初期,地租率约为全部收成的40﹪,即所谓“四公六民”.
在江户时代,封建领主同农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幕府为了加强对广大人民的统治,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把居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并为每一个等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士”即武士是统治等级,“农、工、商”是被统治的等级,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和自由.幕府的法律甚至规定,如果平民对武士“不礼貌”,武士可以把他们杀死而不算犯罪.这就使武士等级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对平民的生杀大权.
在江户时代,儒学,特别是朱子学(理学),受到幕府的赏识和推崇,成为维护幕藩体制的官学.因为它把一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规范合而为一,如用天地上下的关系证明等级制度的合理,把当时的封建统治秩序说成是万古长存的“天理”.所以,儒学家受到将军的器重,被招为近臣.在幕府的倡导下,各藩大名也聘请儒学家,刊行儒家著作,设立藩学,实行全面的儒学教育.经过幕府和各藩的强行推崇,儒家学说广泛渗入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对外关系方面,德川幕府实行的是锁国政策.从1633年至1639年,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其主要内容是:
⑴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处以死刑。
⑵取缔天主教传教士,对潜入日本者,应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蔓延。
⑶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实行严格的管制.这种锁国体制维持了200余年.在此期间,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荷兰、朝鲜和中国继续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剥削制度;
同时也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但锁国政策使日本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了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远远地抛在后面了.
八、君主立宪政体和共和政体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上有何不同?
君主立宪政体和共和政体的建立是同资产阶级革命前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和阶级关系有关的。
在英国,由于革命前的资本主义发展还不是很充分,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主要剥削绝对剩余价值,反映在政治上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王是世袭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但君主的权力又被国家的宪法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君主立宪制度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非议会君主制,君主拥有全部行政权;
另一种是议会君主制,君主任命的内阁成员必须经过议会的通过,行政权实际被内阁所掌握。
革命后的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君主制。
君主立宪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制度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共和政体在法国大革命中表现明显。
由于法国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更为充分的基础上爆发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了革命并推动革命不断发展,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制度。
在共和政体下,资产阶级享有更大的权力和自由,可以避免封建残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干扰,促进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相比之下,共和政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比君主立宪政体要大一些。
但无论是采取君主立宪政体还是共和政体,都不过是一个政体的问题,并不影响政权的阶级实质,它们只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罢了。
九、如何评价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解决掌握政权的问题。
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具有与封建制度抗衡的力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充当了领导人。
他们通过革命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先进生产力开辟了道路。
2.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并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随着资本主义触角的延伸,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整个世界连成一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
3.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创造了空前繁荣的科学文化,特别是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构成了新的生产力。
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上从披着宗教外衣到抛弃宗教外衣,直接在思想上与封建制度作斗争,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觉悟,把科学从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4.资产阶级毕竟是剥削阶级,他们所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以及殖民扩张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十、试分析18世纪中叶以后拉美经济发展落后于北美的原因。
18世纪中期以前,在生产、贸易和城市发展方面,拉美是超过北美的。
但从18世纪中叶起,北美发展加快,拉美经济日益落后于北美,其原因主要是:
⑴殖民宗主国的不同给殖民地带来不同的影响。
西班牙、葡萄牙是封建制的国家,带有更多的中世纪的色彩,其生产方式的落后性给殖民地的经济打上烙印。
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国家,殖民地存在更多的民主因素。
⑵由于宗主国的统治方式不同造成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
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因素多,发展潜力巨大。
拉美殖民地的前资本主义因素多,虽然这里的经济也曾出现过暂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是建立在过时的生产方式上的。
⑶两种不同性质的独立运动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影响。
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北美独立战争对外赢得独立,消灭了英国殖民制度,对内扫除了殖民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