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0152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养正《老子》的民本情怀与不争善胜之道Word格式.docx

(第66章)

  帝王统治者,必须对民谦和,把民众的利益和位置摆在自身之前。

这样,统治者虽处于上,民众也不会感到有重压;

虽说统治是领而导之,民众也不会感到有损害。

民众对谦和的帝王是会拥戴的;

否则,处上而凌压于民,是不会得到拥戴的。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第58章)

  为政不事声张,其民必定淳厚。

如第57章所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分析明辨,纤维皆审谓之察,察察指过分苛求而近严酷,其民则安得园满如意,遂生怨尤不满。

为政者应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第(58章),为民而不伤民。

  *二、对权贵统治者的指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

(第5章)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第9章)

  朝甚除,田甚芜,倉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厭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权贵者,生活骄奢,不顧国计民生。

他们的宫室殿宇辉煌整洁,而广阔的农田都是一片荒芜;

倉廪已经空虚,而他们穿着依然华美,足食美味佳肴,藏有大量的财货。

他们就像是簧管乐器的领奏吹竽者,是一些欺世盗名的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间饥荒,源自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

社会秩序难于治理,不是百姓涣散,而是统治者朝令夕改,折腾频凡。

民命的轻生,乃是由于统治者只求更奢侈丰厚的享受,逼得老百姓无法活下去。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72章)

  人民不畏惧威慑的时候,则严峻的社会风波便将发生。

统治者不可搅扰和逼迫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走入绝境。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能不感到脅迫而安宁。

统治者应当有自知之明和自爱之心

  不可矜恃骄贵,为人民所厌弃。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29章)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第77章)

  正告统治阶层的权贵者,不要为争夺帝王之位而作为,这只会失败,即使执政,也会丧失。

明智的人,要去掉对权势的过旺欲望、对生活享受的奢侈和居处宫殿的安逸。

天之道是有馀者去补益不足者,而今之富贵者却是巧取掠夺贫穷的百姓。

权贵者中有谁能以其财富救济天下贫穷之人呢?

唯有道者能作到,无道者便不可能作。

富贵而骄,只能是自遗其咎(第9章)。

  *三、从民生出发,反对尚武兴兵和反对战争: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第30章)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第31章)

  在战国时代,诸侯穷兵黩武,意味着争霸与杀戮,显示着不祥和的凶兆。

故兵非君子之器,有道者也不主张以兵强天下。

战争是残酷的事,军旅所践踏过的地方,只会荆棘丛生,一场大战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凶恶的灾年。

生灵涂炭,生产肖条。

即使战胜,有何可美?

引以为美的,是那些以杀人为乐的人,他们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在强权政治,以战争衡量、决定一切,风行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时代,《老子》以民本情怀,喊出了非兵、反战的强音,这是多么难得和珍贵!

  *四、对民生的理想: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第35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徒;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80章)

  老聃经历了战国残酷的战争岁月,目睹了百姓的深重苦难。

他不满权贵者的骄奢不仁,也厌恶诸侯间阴谋诡计的相互倾轧。

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以及周室的衰微,使他一心想望的是社会的安宁,百姓的安居乐业。

百姓可以不因战乱而流离失所。

消除大国兼并小国,避免强者欺凌弱者,根绝巧智者去诈骗诚愚者。

他凭藉丰富的阅历与渊深的知识,在头脑里勾画出了一个纯朴、安静的理想王国。

既无流徒往来,也便可以不用舟车;

既无战争,也便可以不陈列甲兵;

既无巧智搅世,也便只需结绳记事就行了。

邻国之间,安宁得鸡犬之声可闻,再也不会有充耳的战鼓雷鸣与干戈抨击、人马喧嚣之声了。

在这理想之境内,对那些外地投奔来的人,也都乐予食物,使他们也可以安宁、平静、康泰。

老聃深深地憎恶动乱,故而他殷切地期望安定,动乱的痛楚远离人民,大家能在和平的环境中,过安静、纯朴的日子。

至于这种对宁静的强烈追寻,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他自身条件的限制,老聃也就未能走进拓新的理想境域了。

而他的民本情怀,则是令后人深深感动和崇敬的。

  紧接着我们应关注到,《老子》虽然满怀深情地虚构了他理想的国家,但他面对的却仍然是周室衰微,诸侯纷争的严峻社会现实,国脉民命依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他并不是空望明月而遐思长叹,为国家民生谋,以积极的精神和态度,向社会宣示了效法自然天道不争善胜的应世治世主张,亦即既可避开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又可取得善胜效应(造福于百姓)的自然之路。

  *一、以自然天道无为、不争为理论指导方针: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5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第3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57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81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73章)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22章)

  《老子》所提出的自然天道观,是我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建树。

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天道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无意志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春夏秋冬不召而自来,不争而造物,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了锦绣的世界。

认为治国安民,应当效法自然天道,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第62章),顺应天道,循其道理,以无为、不争为法则。

侯王统治者不启动任何违背自然天道的作为,自然也便会得志于天下,无败无失。

另者,统治者自身修养也要法道,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百姓也才能随之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统治者应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事竞争,才能自明、自彰、有功和被百姓尊为首长。

  *二、繟然善谋与不争善胜:

  作为史官与哲人的老聃,以其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思维旨趣,客观、睿智的辩证观念,广泛而深刻地辩析着客观事物内在、外在的复杂矛盾与联系,尤其关注于其因果与得失。

《老子》第73章中,在提出不争而善胜的同时,也提到了不言而善应、繟然而善谋,亦即不宣扬地去应变,从容、审慎、开阔地作谋划(繟:

缓慢、宽绰之意)。

犹如第73章中提出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一样,(勇:

《礼记聘义》:

故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于战胜。

敢:

《仪礼士虞礼》:

敢用絜牲则鬣。

郑玄注:

敢,冒昧之词。

)有勇气者,冒昧作为,会被杀死;

有勇气而又审慎作为者,则能存活。

也就是说善胜务必善谋。

《老子》16章中也说: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63章中也说: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64章中也说: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那么《老子》所透露的治世之善谋,凸显于何处呢?

仅择举其应对战争的要言如下: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6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兹,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67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68章)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69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般说,《老子》反对扩充兵器和以强凌弱的侵略;

但,在不得已的情势下,如迫于自卫,也要拿起武器,进行卫国的抗争。

在平时也要有所警惕和防范,国有锐利的武器,不可以暴露实力。

在战术上,要以奇兵致胜,也要施展计谋以制敌,使能达到战略目的。

切记不可轻敌,轻敌是致祸之源。

要慈爱自己的兵将,善于派遣运用,要鼓动起兵将的同仇敌忾之心和悲愤之情。

在总的战略思想方面,倡导尚水,在处事方法上如水之柔,善于适应;

在实质涵蕴上要如水之强,积聚其力则无坚不可摧。

要安忍地等待条件的成熟,善于待机而动。

从相对情势看是守柔不争,而相应乃在运筹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稳健之策。

  *三、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贵在和:

  《老子》反复宣示的不争之说,乃是在哲人深厚的民本情怀基础上形成的。

他深悉民为邦本,安民理国方略首在抚民以静,故曰: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45章),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37章),执大象,天下往,安、平、泰(第35章),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第15章)。

使民安居乐业,休生养息,使社会摆脱动乱,而呈现和谐。

正因为情怀人民,故而《老子》深重和谐之珍贵。

论自然天道在于言宇宙万物之和谐发展,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2章);

论人之道则在于言建构社会的和谐。

《老子》倡说不争,不是忽视斗争、抹然斗争、取消斗争,而是主张审时度势,善为运筹,以和平的方式方法,哪怕是暂时的委曲求全,只要能缓解或化解激烈的抗争冲突,使争的情势向和的方向发展,避免搅世和破坏社会的平静,命名百姓保持安、平、泰的生活景况。

故《老子》曰: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第55章)。

也就是说:

知道珍贵和平并坚持掌握者,是明智的人。

  但,如何能建构和平的社会景象呢?

《老子》上下篇,其意旨涵蕴可以说皆凝聚于营构天、人的普遍和谐,其要语如: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4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大国以下(谦逊)小国,则取(信于)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61章)

  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无重压),处前而民不害(无损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不厌恶)。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言哉?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注:

乃是可以使之和合的智慧。

《荀子不苟》:

天地比,齐秦袭。

《淮南子天文训》:

天地之袭精为阴阳。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受惜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第27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注:

不执着于别人对我怨恨的大小)报怨以德。

(第63章)

  《老子》认为人应法道,挫钝其锋芒,解脱其纷争,大家都合和如阳光,混同如沙尘。

大国、小国之间要相互谦逊、互信。

当权者不要压榨和损害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也便会不厌恶当权者。

人与人之间,彼此要相互体恤和扶持,使社会上勿弃人、勿弃物。

当有矛盾纠纷时,要彼此多体谅,甚至委曲求全,更可开阔胸襟,以德报怨。

总之,要从民本情怀出发,尽心尽力从各方面同铸安宁、平静、康泰的社会,共享幸福人生。

  哲圣老子在春秋战国动乱之际,洞察时弊,并提出运用和平手段以安民理国的方略,其旷古之智慧与气魄,着实是令后人赞仰的。

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哲著《老子》依然放射着璀燦的中华文化之光,照耀着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心怀。

《老子》是智慧的宝库,从宇宙万物本原、天下事,乃至世人修养,涵蕴广阔而精深,时至现在,也仍皆不失踪其对世人思维的启迪价值。

  哲人虽已远去,真理依然燦存!

  (作者:

李养正著名道教学者,中国道教院副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