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975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docx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

二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区复习建议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以使我们的复习体现实效性,使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内容: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测量,乘法口诀,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

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合理运用。

   难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1.学生都能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能力差,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现象,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2.在解决问题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要提高。

3.学生在长度单位的学习上,掌握不扎实。

所以通过期未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六、方法措施:

1.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缺漏的知识,在复习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对于解决问题的复习,可灵活运用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近取材创设情境。

复习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题能力。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选习题,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如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还要反思错题(如:

计算类、解决问题类),找出错误原因,吸取教训。

4.对于基础知识如:

竖式、验算、估算、口算等常规性题目,实行天天练习,准备一个练习本,每天练习5道题。

5.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

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对学困生的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

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6.不仅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思维,所以收集书上、练习册和试卷上聪明小屋的题,进行分类,每天先让学生做2道,第二天再讲解。

这些题要求优等生都要做,中等生可以选择1或2道做,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做,也可以不做。

通过做这些题培养学生爱动脑、善动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就是要做到: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

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题:

表内乘除法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

通过复习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复习的方法,明确知识梳理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梳理,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转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这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回顾学习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一说。

2、自我评价。

我最感兴趣的内容

我学得最好的内容

我觉得有困难的内容

二、复习1~9的乘法口诀以及口诀求商

1、回忆1~9的乘法口诀。

已经学了哪些乘法口诀?

学生一起背一背。

2、收集平时学生口诀练习中容易背错的口诀进行口答。

六七()四八()七九()六九()

记住它们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

学生回答。

3、课本第94页第1题。

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组织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算式的意义)

这四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填一填,比一比。

(课本第95页第4题)

指导学生看表格,从表格里你了解了一些什么信息?

如何求“积”和“商”呢?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5、课本第95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6、综合练习和检查。

(课本第95页第6题)

要学生在3分钟左右完成,再通过核对答案,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口算的正确情况。

也可以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时是用什么口诀或说说运算的顺序。

三、探究5、2相乘的数的规律

1、5的口算转盘与5相乘。

(1)猜“积”的特点。

同桌交流: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什么样的数?

你是怎么想的呢?

全班交流。

(2)验证。

完成口算转盘。

补充:

其余的一位数与5相乘。

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0或者是5。

2、2的口算转盘。

与2相乘。

交流汇报。

说说你能发现什么?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0、2、4、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题:

加减两步计算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期末复习第7-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归纳,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

2、使学生能通过运算、交流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里条件、问题间的联系,能说明解决加,减法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加减两步计算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谈话:

小朋友,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学习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也就是加减两步计算的复习。

(板书课题)你还记得第一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知道的可以说一说,不记得的可以到书上看一看。

提问:

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2、两步计算

1、做期末复习第7题第一列两题。

让学生明确连加、连减再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

每一题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强调哪里不用笔算可以用口算?

指出:

两步计算如果出现我们学习过的口算内容,可以用口算,这样比较方便。

2、做期末复习第7题第二、三列四题。

让学生明确加减混合,接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让学生评价板演题,练习有错的订正。

追问:

有没有口算的?

3、归纳:

通过上面六道算式的练习,你觉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怎样?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解决问题

1、做期末复习第8题。

学生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提问:

根据什么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交流:

你能看算式再说说解决这里的问题是怎样想的吗?

2、学生思考、交流。

出示:

○○○○○○○○

□□□□□□□□□□□□□□

提问:

○有几个,□有几个?

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

引导:

请看图说一说:

要和多的□同样多,可以怎么做?

要和少的○的同样多,又可以怎么做?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1出示8个

A、如果苹果有20个,梨有多少个?

B、如果梨有28个,苹果有多少个?

(2)提问:

哪种水果的个数多,哪种水果的个数少?

求梨有多少个可以怎么想?

求苹果有多少个又可以怎么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4、学生解答。

(1)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是6米。

黄绳比红绳长多少米?

(2)一根红绳是4米,一根黄绳比红绳长2米。

黄绳长多少米?

(3)一根黄绳是6米,一根红绳比黄绳短2米。

红绳长多少米?

提问:

这三题都是哪两个数量比较大小?

哪个数量大,哪个数量小?

让学生列式解答,同时指名板演。

最后交流订正。

【设计说明:

通过补充几题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际问题里条件、问题间的联系,能说明解决加、减法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5、做期末复习第9题。

让学生读题,交流知道了什么。

提问:

求面包车多少座要用什么条件?

求大客车多少座呢?

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再列式解决。

交流算法,教师板书。

提问:

这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会不同?

6、引导:

回顾一下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

4、复习小结

提问:

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你对这些内容是怎样认识的?

还有哪些体会?

 

课题:

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晰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

前两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除了这些,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直截了当进入课题,唤起学生记忆。

  二、复习厘米和米

1.回忆:

还记得“厘米和米”这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吗?

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相关知识点。

2.完成第10题

1厘米大约有多长?

1米呢?

在小组用手比画一下,借助尺子实际测量看看比划的准不准。

全班一起比画,看谁最准。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长大约1厘米?

哪些物体长大约1米?

3.完成第11题

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画在书上,提醒标上6厘米。

同桌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看画的准不准。

指名说一说画的方法,指出:

线段沿着直尺的边来画,从尺上“0”刻度画起,画到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画线段注意表示出两个端点。

再画一条比它长4厘米的线段。

补充:

还记得身体上的“尺”吗?

你有哪些“身体尺”?

举例说一说。

4.完成第12题

在合适的答案前面画勾。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核对,每一题要上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画线段和会选择合适的单位练习,加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