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8796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3、破釜沉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

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

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

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

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

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

但项羽却说:

“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

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

”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

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

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

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

“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

”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

“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

”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

“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

”项梁说:

“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

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

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

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

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县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

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

“秦灭六国,楚最不幸。

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

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

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

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

没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

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

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山东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

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

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

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

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

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

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

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

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授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

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

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

“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

”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

“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

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

”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

“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

”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

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

宋义大发脾气,喊:

“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

”项羽大吼一声:

“我要借头发令!

”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

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

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

“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

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

”大军渡过了漳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

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

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

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

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

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

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

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

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项羽立刻带兵西进,却跟刘邦夺天下。

4、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

刺股"

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

悬梁刺股"

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5、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6、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

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传》,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7、毛遂自荐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

赵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

他决心亲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

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

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

“我能不能来凑个数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

“您叫什么名字?

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

“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

“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

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

“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

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

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

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着。

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

“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

“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了。

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

“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

“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说:

“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嘴?

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

“你用不到仗势欺人。

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脸色对他说:

“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

没有想到秦国一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

这是楚国最大的耻辱。

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

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

想不到大王倒不想雪耻呢。

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

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

“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钉了一句:

“那么合纵的事就定了吗?

”楚王说:

“决定了。

”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

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说:

“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

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8、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

“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

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9、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

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0、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

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

“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

“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

“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何况秦国的大王哩!

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

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

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

“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

”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

“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

他就跟秦王说:

“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

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王说:

“好!

就这么办吧!

”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

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1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

“十天造得好吗?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