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871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docx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

检测试题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

与土地制度

精耕细作的农业

1

光武帝度田

2

经济重心南移

3

手工业的

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的发展

4

唐代手工业发展

5

商品经济发展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6

唐朝政府征收茶税

7

两宋时期工商业发展

8

两宋时期社会生活变化

9

明末清初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10

古代经济政策

宋明抑商政策的松动

11

海禁政策的调整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

该生产模式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

解析:

A 根据材料“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可知,在农业生产中多投入劳动力比多增加土地的回报率要高,这反映的正是中国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以精耕细作来提高产量,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也没有反映中国是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故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而是强调在人多地少的背景下劳动力的要素回报率高,故排除D项。

2.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

A.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

B.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

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

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

A 据材料可知,阻碍光武帝度田的主要是“近臣”“近亲”等地方豪强势力,这说明该举措触犯了其利益,故A项正确。

光武帝“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目的在于加强中央经济力量,故B项错误。

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实行,光武帝生活在东汉时期,在此之前,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中央意在削弱田庄势力,故D项错误。

3.(2019·四川德阳二模)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

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下图可知,当时(  )

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

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D.政治中心发生转移

解析:

A 观察图片可知,新开的6个漕渠中只有2个位于黄河流域,其余4个均位于长江下游,漕渠是用于漕运的河道,说明该区域对于漕运的需求较大,结合所学可以判断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比较大,所以正确答案为A。

新开凿的漕渠并不能代表交通设施这个大系统的完善,故排除B项;材料中也没有与经济区域化相关的信息,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中心并未发生转移,故排除D项。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庄园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解析:

B 据题干可知,庄园中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的情况时有存在,但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故A项错误;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庄园经济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C项错误;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时有发生”,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古代家庭手工业和庄园手工业等方式的存在与发展,其作用首先是满足家庭和庄园自身的需要,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其次,古代家庭手工业和庄园手工业的存在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的新发展,其剩余产品,会走向市场,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9·北京海淀期中)右图为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

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

A.交通路线与对外贸易B.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

C.官营手工业制瓷工艺D.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

解析:

A 由材料“扬州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中可以分析出,该文物是长沙生产的,出口西亚地区的手工业产品,可以用来研究当时中国交通路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的发展状况,B项排除;从材料“张氏家族作坊”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瓷器业的进步,没有体现出书法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D项排除。

6.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

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

C 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轮台、渠犁一带有屯田兵卒数百人,设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反映了汉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中“张骞”“严格限制”“交流频繁”均与材料不符。

7.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说明唐朝时(  )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解析:

B 据材料可知,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唐代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加大,种植规模扩大,并成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这说明茶叶作为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消费观念”“农民主要财源”“南北经济交流”,故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8.(2019·河北秦皇岛摸底)两宋时,凤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

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用纸代役。

这表明两宋时(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反映了两宋造纸业的发达,材料“凤翔府(今属陕西)……温州府(今属浙江)”,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A项错误;“直接纳纸代赋”说明实物税仍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工商业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造纸业的发达,甚至出现了“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用纸代役”等现象,这体现了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

9.(2019·河北衡水金卷)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

如大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在和陆游离婚后改嫁;又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王安石的儿媳庞氏,岳飞的前妻刘氏,等等。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理学尚未影响到社会生活

B.商品经济影响民众婚姻观念

C.宋代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

D.宋代社会生活相对较为开放

解析:

D 材料中“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说明宋代社会生活相对较为开放,故D项正确;在宋代,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影响到了社会生活,但理学在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深刻影响社会生活,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的婚姻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举例说明,并非说明这种社会现象是宋代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所致,故C项错误。

10.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

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白银大量外流

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市民阶层兴起

解析:

C 据材料可知,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主要是劝诫人们诚信、不弄虚作假,即倡导重义轻利,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存在违背重义轻利传统义利观的行为,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对外贸易和“市民”的内容,故A、B、D三项与材料不符。

11.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

这一现象说明(  )

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

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

C.“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

解析:

B 等级观念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存在,趋于消失说法太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工商业阶层在宋代、明代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B项正确;题中提到的是对商人地位贬低的松动,实际上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直存在抑商现象,故D项错误。

12.(2019·江西上饶六校联考)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

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  )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

C 明初海禁对民间出洋贸易和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严加禁阻,而此次政策调整,允许商民出洋贸易和外商入华经营,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正是这一时期,世界贸易活跃,新航路开辟,中国的这一政策客观上顺应了这一趋势,故C项正确。

材料提到的两种贸易模式只是短暂地开放,A项不符合史实;对外贸易并没有导致自然经济的解体,也没有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D两项错误。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

史料

出处

类别

文帝三年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汉书·文帝纪》

生产和消费

并贷

元狩三年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史记·平准书》

生产和消费

并贷

本始四年

遣使者振贷困乏

《汉书·宣帝纪》

生产性

借贷

地节三年

假田与贫民,贷种、食

《汉书·宣帝纪》

生产和消费

并贷

初元元年

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汉书·元帝纪》

生产和消费

并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

地区

事由

贷放措施

赈贷物

康熙三年

浙江海宁

刮飓风、修海塘

动款

货币

康熙五年

广东

旱灾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谷物

康熙十年

淮扬

民饥

截留漕粮6万石,并备仓米4万石

粮米

康熙三

十七年

江南寿州

凤阳等十

二州县

水灾

免额赋,发常平仓谷

康熙四

十二年

山东济

南等 

水灾

免额赋、发帑金、截漕粮

钱、粮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

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整理

材料二 对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

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