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8297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

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7.“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歌谣描述的会议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三级会议

D.制宪会议

8.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年份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社会总产值

7.4%

6.4%

4.2%

3.3%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

9.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战

10.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

“?

”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两极格局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

12.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

“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

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

13.如下图这张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

A.凡尔登战役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

B.防毒面具使法军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C.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

D.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4.下图为某次会议签订的和约文本的影印,该和约中最能体现这次会议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D.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5.“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

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工农的革命斗争和起义不断发生。

”上述材料说明了

A.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B.俄国已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封建农奴制残余依旧大量存在

D.十月革命得益于列宁的正确领导

16.《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

“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7.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主要原因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奥匈帝国和德国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18.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不正确的最

A.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B.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D.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19.1928~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表格反映了当时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B.重工业发展迅速

C.农业发展落后D.轻工业落后

20.下列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

C.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

D.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致使印度实现了民族自治

21.“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

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

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2.某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3.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

漫画可以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24.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5.列宁在探索社会主议建设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A.实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颁布苏联宪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展开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是一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D

根据所学可知: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

ABC均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D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是1917年十月革命中进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老巢冬宫的信号,因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十月革命的胜利,D符合题意;

第一国际成立是1864年,A不符合题意;

二月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3月,B不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革命是1871年,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B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A不符合题意;

十月革命爆发时俄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C不符合题意;

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是巴黎公社,D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CD,故选择B。

5.C

C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青年哈默能够在苏俄投资经商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A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项在20世纪30年代初,排除;

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D项在1921—192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A。

7.A

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6月在法国巴黎,战胜国召开了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A符合题意;

华盛顿会议调整了战胜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与歌谣描述的无关,排除B;

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故名三级会议,与歌谣描述无关,排除C;

制宪会议即"

立宪会议"

为制定或修改宪法而专门召集的会议,与歌谣描述的无感,排除D。

【点睛】

题干“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教材中巴黎和会的内容、影响来解答此题。

8.A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日益暴露,成为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故A符合题意;

赫鲁晓夫改革在1964年已经结束,而且取得一定成效,故B不合题意;

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时间不符,故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抓住题干关键词“1966—1985年”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逐一分析各选项。

9.A

依据所学可知,发生在100年前,即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场面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A项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1943年;

1944年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揭示的是1947年美国实施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A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杜鲁门总统1947年提出的帮助希腊、土耳其恢复经济,稳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与漫画不符;

C项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

D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

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欧洲的联合

11.D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故答案选D。

12.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3.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图片信息“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表明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故C符合题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不可以用来直接佐证凡尔登战役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排除A;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不可以用来直接佐证防毒面具使法军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排除B;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不可以用题干的新闻照片直接佐证,排除D。

1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影印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分赃和称霸的会议,因此最能反映出他会议实质的内容是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D正确;

ABC都体现出了对德国的限制,但是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分赃的性质,因此ABC错误。

综上故选D。

15.A

依据题干“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

”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社会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

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B

A项慕尼黑会议的召开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不符合题意;

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符合题意;

C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美国援助欧洲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D项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反法西斯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它的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7.B

结合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的背景是,一战前欧洲成立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德国等新兴强国不满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的国际秩序,意图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挑起战争。

而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正好为德奥挑起战争提供了借口。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因此,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主要原因成为是德奥发动战争的借口。

B符合题意;

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不是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原因,AC不符合题意;

英法制止俄国扩张与萨拉热窝事件无关,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8.B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故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说法不正确,B符合题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依据题干中的1928~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钢、煤炭产量增幅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棉织物、谷物的增幅较小,结合所学知识,1928~1940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但是斯大林模式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正确;

BCD都属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之一,排除。

20.D

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为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创造了条件。

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

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印度没有实现民族自治。

所以评述有误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C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把苏联建设成一个工业化强国,苏联从1928年至1932年,苏联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形成;

苏联当时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跻身于世界一流工业强国之列;

苏联工业化建设促进了重工业的高速发展,故C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2.C

根据题干信息“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由此判断这一制度与斯大林模式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使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很突出,它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

它的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经济,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选项C符合题意;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还没有走上工业化的大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时期;

赫鲁晓夫改革与题干内容不符;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A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争夺殖民地,后期的德国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矛盾激化,先后建立了以德、意、奥匈帝国为成员的三国同盟集团和以英、法、俄为成员的三国协约集团,他们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图片的内容,以及结合图片的解释说明解答问题,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是在一战前,属于一战的背景。

24.A

依据所学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所以选A。

25.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故答案是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