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7224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入行论第六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Word下载.docx

这些今生来世的诸多过患,全部是由嗔恨心引起。

第71节课

471、嗔恨心的因是什么它依靠什么因缘而产生怎样才能遣除请以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具体分析。

嗔恨心的因是“不快乐的心态”。

它依靠两种因产生,一是他人“强行我不欲”:

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他人却强行实施;

另一种是“或挠吾所欲”:

自己非常向往的事物,他人却横加阻挠。

嗔恨烦恼敌得到这两种不悦心意的饮食后,便会增长它的身力,摧毁自他的所有安乐。

嗔恨心的来源就是执着,如果没有特别执着,即使别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自己的心也会如如不动。

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希求,别人怎么样制造违缘,我也不会产生嗔恨心。

或者我非常随顺,别人说什么,我就顺从他,也不一定有嗔恨心。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最好不要先以分别念进行取舍,若能做到这一点,就好比没有火的因、火焰就无法产生一样,嗔恨的敌人便无计可施了。

472、快乐和痛苦到底建立在什么上面你平时是怎样追求快乐的

快乐和痛苦完全建立在心的执着上。

大多数有智慧的人都承认:

快乐建立在心上面,如果心很快乐,什么环境中都非常快乐,若追求物质来满足自己,让自己快乐,这是根本不现实的。

当然,物质并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任何事情要不堕两边,佛陀在有关教言中也讲得非常清楚。

473、有些人办事情失败了,就对别人发脾气,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不合理。

事情失败了,假设尚有扭转的余地,那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如果已经不可救药,如同碗打破了一样,伤心苦恼又有什么用呢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失坏许多有益的善行。

474、生嗔的对境分为哪72种请在现实生活中一一对应。

不欲境有36种:

我自己不乐意的对境有4种——让我痛苦、遭受轻毁、当面说恶语、背后说毁谤的鄙语。

同时,我也不希望这4种发生在我的亲友身上。

而对我的怨敌则与此相反,让他快乐、获得尊敬、听闻爱语和敬语,是我所不愿意的。

这以上共有12种,各自又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这样共有36种。

所欲境也是同样:

我自己希求的对境有4种:

让我快乐、获得尊敬、听闻爱语和敬语。

也希望我的亲人得到这4种。

而对我的敌人,愿意让他痛苦、遭人轻毁、听受毁谤和恶语。

这12种各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共有36种所欲境。

第72节课

475、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因为大多数人造善业极少,起心动念都在制造苦因,如是因、如是果,所以痛苦在轮回中必定多,而快乐在轮回中必定少。

《地藏经》中说:

“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

”因此,痛苦的毒火无时不刻地焚烧着轮回众生。

佛在《正念经》中说:

“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

”弥勒菩萨也说:

“不净粪中无香味,五道之中无安乐。

476、轮回中的痛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对此你有什么亲身感受

“无苦无出离”,痛苦是修持佛法的助缘,是帮助众生进入佛门的助缘。

因为感受到痛苦,众生才会生起出离轮回的心念,进而追求解脱。

从对修行有如是增上助进作用的角度上,我们得感激这些痛苦。

无垢光尊者说:

“遭受损害遇正法,获解脱道害恩大;

痛苦忧伤遇正法,得安乐故苦恩大。

477、有些人脾气不好,一出门就要和别人吵架,学习了这节课以后,应该怎样提醒自己

一定要修安忍!

龙猛菩萨说:

“众生的功德与过患,皆依串习而成,而串习也依赖于自己,故当励力串习善法功德。

”如果修安忍的话,几百个人中天天去,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渐渐修习忍受小损害,即使大的苦难临头,到时候也能够安忍了。

478、现在的修行人有哪两大违缘你平时是如何对治的

现在的修行人有两大违缘:

一是散乱,另一个就是娇弱。

后一问请自己发挥。

第73节课

479、面对伤害痛苦时,坚忍者和懦弱者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表现这是由痛苦本身所导致的吗请以你的经验加以分析。

坚忍者见到自己为敌所伤而流血,反而会增强坚毅和勇气,而懦弱者看到他人流血,也会惊慌害怕,甚至吓得昏死过去;

懦弱者在遇到苦难时,心烦意乱,毫无主见,只有可怜地随业风而浮沉,可对坚忍者来说,他具有坚强的毅力,明鉴诸法的智慧,面对苦难时,自心澄净而清明,不会有浮躁不安、忧恼的情绪。

这二者的巨大差异,并不是外境有异而致,亦非身力有强弱的差异而致,完全是由于心理坚毅和懦弱而导致。

480、世间英雄与出世间英雄有什么差别哪个才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

世间英雄是战胜外面的敌人,而出世间英雄是能战胜自己内心的烦恼。

出世间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

因为世间敌人是业和烦恼的聚合体,即使你没有杀他,百年之后他也必定死亡。

而烦恼的这种敌军,无始以来一直损害着我们,现在也在不断地加害,倘若没有强有力的对治,它是不可能自然消失的。

《亲友书释》中说:

眼等六根之对境,恒常动摇不定,若能对此如如不动,这种人与沙场上攻克敌军的人相比,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因为能做到心不随根转、根不随境转的人,在凡夫地阶段非常罕见,沙场胜敌在旁生中也有,而胜伏根境这一点,就连帝释天王也很难做到。

481、怎样理解外境的苦害对修行有助进作用

一般人认为苦害是安乐的违品,因而不愿遭受它。

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如果用智慧去剖析,在坚忍的修行人面前,苦害会显露出功德的一面。

1)“厌离”:

若从来没有感受过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想要出离获得解脱。

前面也讲过,“无苦无出离”,有些人若没有遇到一些挫折,不一定有今天的学佛机会,因此苦难是出离心的催化剂。

2)“除骄慢”:

如果一生中事事圆满顺利,没有遇到丝毫挫折,始终会高高在上、傲气十足,而一旦经历了痛苦,原来的傲慢会大打折扣。

所以,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毁。

3)“悲愍生死众”:

痛苦能激发对六道众生的悲悯之心。

自己生病以后,才能体会有病苦的众生多么需要他人帮助;

自己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以后,才能了知寒地狱众生的切肤之痛。

故而,苦难可令悲心自然增上。

4)“羞恶乐行善”:

对痛苦有了真实体会后,便明白恶业乃为痛苦之因,为获得平安快乐,必须不再造作恶业,从今以后断恶行善,努力行持善法,这样的话,自己的修行定会有所助进。

总而言之,痛苦并非不好,若能善于利用,则可成就许多道业功德。

第74节课

482、有人认为:

“我应对敌人生嗔恨,因为他给我带来了痛苦。

”这种想法对吗请以辩论的方式具体分析,并以比喻进行说明。

这种想法不对。

日常中伤害人们最严重的,莫过于风、胆、涎等各种疾病,在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时,人们并不会去对它生起嗔恨;

而对伤害自己的有情,却生起猛厉的嗔恨。

同样是带来痛苦的因,为什么对它们的态度如此截然不同

或许有些人说:

风胆等病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们自己没有主宰,所以不必要去嗔恨它们。

驳斥:

有情对自己作伤害,同样也是因缘和合,自无主宰。

怨敌本身是五蕴假合而成,由业风的吹动而产生了种种心念行为,由这些因缘的和合,而对我们有了伤害行为,他们其实也是无有自主,被因缘之线牵动,不得不做出种种行动,致使我们感受伤害痛苦。

比喻:

如同人们虽然不希望患病,但业感疾病仍会生起。

同样,人们虽然不想生烦恼,但在业缘逼迫下,烦恼仍然会涌现出来。

所以,他人恼害我们实际也是无法自主,业缘逼迫而已。

483、若有人想:

“疾病并非故意害我,但怨敌却有加害我的念头,所以我一定要对他恨之不可。

”请判别此观点的对错,详细说明你的理由。

此观点不正确。

从嗔恨的起因与过程上分析,都是毫无主体的,并没有一个人在主宰它,只是由于因缘条件具足,嗔恨自发地生起。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你不去作意如何生起嗔恨,嗔恨也会自动地生起。

所以生嗔只是一个习惯的执着过程,并非有自主的力量。

既然如此,我们在感受到某种嗔害时,又怎么可以去怨恨别人呢

484、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公案加以说明。

1)教证:

《俱舍论》中说,不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自然而然会生嗔恨心。

如果因缘不具足,怎么挤也挤不出来。

2)理证:

不悦意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这三种因缘具足(有法),一定会引发嗔恨心(立宗),因为因缘具足,果定会无障碍产生(因),如同水、肥、阳光聚合时种子必定发芽(比喻)。

举个例子,我们看见一个人而生气,这个事件中先有生气的对境存在;

然后以眼耳色根见闻感受到;

再产生分别心念,由不满而生嗔恨等。

这个嗔恨心到底由谁主动生起呢外境、眼耳诸根自然是无法生起嗔恨,那么是不是意根呢也不是,如果意根能独立自主地生嗔,那在外境、色根不具时,为何不生嗔恨呢那是不是三个因缘聚在一起,经过一场会议商量去制造嗔恨心呢这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如冷热空气不均而产生风,这根本不是哪一个因缘主动、有意去制造。

所以嗔心是依缘而起,并没有一个有意的操纵者。

3)公案:

安士高法师的三世经历(略)。

第75节课

485、胜论外道和数论外道认为,诸法有一个常有的造作者,嗔恨心均由它而产生。

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不正确。

如果认为造作者是常有,则不可能造作这个世间,为什么呢因为若是常有则不生,若连自己的本体都没有产生,那制造万物是根本不现实的,如同石女儿的本体都不成立,他要创造整个世间有没有可能呢绝对不可能。

或者,还有一种破斥方法:

你们承认造作者是常有,既是常有之法,则恒时无有变动,又怎么会产生器情世间之种种呢

486、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究竟观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对此理应如何破析

他们都承认众生的苦乐、感受、器情万法,均依靠上帝或真主或道来制造。

我们分析的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是:

他们承不承认这些是常有如果承认常有,则无法避免前一题的过失;

如果不是常有,那它们究竟是怎么造万物的有人说这是神的境界,不可言说,若不可言说,那你怎么知道的世间万法若真有一个造作者,不管是上帝也好、主物也好,谁来造的话,应该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487、胜论派和数论派是古印度的外道,现在几乎不存在,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观点,并大费周章地加以破斥

了解并破斥这些,一方面是为了破除我们相续中的遍计执着,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后容易去判断、破斥种种无明邪说。

如今在世界上,有很多与数论外道或胜论外道相似的宗派,以及其它外道的种种邪说倒见,到处都在蛊惑欺骗世人,我们如果能熟悉地掌握一些剖析、分辨乃至破斥的方法,对利益众生的事业是极有裨益的。

488、通达了诸法缘起生,对我们会有什么帮助

知道了这个道理后,在我们境界中,虽然嗔恨等烦恼仍会不断地显现,但此时已了知这些法无有实质,如同幻术变化一样,又有什么可值得生起执着呢大空的缘起幻现中,嗔害者与被害者、嗔害本身,这些都无有主体,应去嗔恼谁呢愚昧的实执习气支配下,许多人为损恼苦受而生嗔,唯有徒然造业而已。

若了悟此理,苦乐喜忧的种种分别念自然平息下来,任何苦恼损害之境也就能泰然安忍。

第76节课

489、既然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生嗔者是幻化的,嗔心也是幻化的,那又何必去除嗔恚呢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平时该如何修行

这种说法没有分清胜义谛和世俗谛。

虽然在证悟实相者的境界中,一切现法都是幻化梦影,但对我们凡夫来说,实执习气浓厚,诸法无生幻化的实质无法见到,森罗万象显得实实在在。

特别是嗔恨的恶习,在没有证悟空性前,它带来的苦受超过其余所有烦恼。

因而胜义中虽无有除嗔之事,但在世俗却有灭掉嗔恼的必要。

我们必须以忍辱去对治嗔恨,在如幻如梦的境界中,以如幻如梦的忍辱去对治如梦如幻的嗔恨,这样才能彻底断除嗔恨带来的如幻如梦痛苦,得到如幻如梦的解脱和安乐。

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平时我们修行时,一方面对诸法不要太执着,要明白它幻化无实的本质;

另一方面,世俗中的行持善法不能偏废,在如幻的境界中积累如幻的资粮,度化如幻的众生。

490、有些亲友本来相处得不错,但到一定时候会翻脸不认人,平白无故闹许多是非,这时候应该怎么做平常你是怎么训练的

应该想“思此乃缘生”,将心安住于这种境界后“受之甘如饴”。

既然嗔害等法是缘起生,那就找不到该嗔怨的主体,进而息灭嗔恨。

然后进一步去观察,他人对自己的伤害,是自己往昔恶业果报的成熟,现在以此能消宿业,何乐而不为呢还可以去想,这是自己善业的感召而现,以此能消除自己骄慢,增强自己的出离心、悲愍心,能迅速成就安忍波罗蜜多等,这样难得的修法机缘,理应去欣然接受。

在没有遇到违缘时,平时自己应该有所准备:

“今天若有人无缘无故来害我、毁谤我,对我进行殴打摧残,那我怎么样对待”这个问题要经常思维,让自己有心理准备,这样即使真正遇到对境,那时候也可以坦然面对了。

否则,如果什么准备都没有,一爆发则很难以控制。

491、有些人认为痛苦是咎由自取,并非因缘所生,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

如果痛苦不是因缘生,而可以自主取舍,那么世间的人们都是厌恶痛苦的,一切有情都应没有痛苦才对。

但事实却相反,每个人的身心内外,都有着种种的痛苦在烦扰逼迫,根本无丝毫自由自主的力量。

492、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对有我执的众生来说,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但在烦恼强烈现前时,他们连自己的身体生命都弃之不顾,尚能自杀摧毁,那么对其他众生作损恼自然无法避免。

理解到这点,我们在受到他人损害时,又怎么会不生悲悯呢

第77节课

493、有些人梦见佛菩萨,或自己的照片上有光,就觉得非常了不起,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494、请分别从作害者、受害者的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对怨敌的损害不应生嗔恨。

1)作害者:

作害者损害他人,是不是他们本性如此呢如果是的话,那生嗔也没必要,因为他的本性如此,无论接触谁,都具有如是的损害性,并不是只对我个人有如此的伤害;

如果不是的话,他本性善良,只是以暂时的因缘害我们,那也不要生嗔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本性。

2)受害者:

我们之所以受到这样的伤害,完全是以前曾对众生如此加害过。

现在别人来同样损害自己,这也是合乎因果规律的事,自己应该毫无怨言地安忍。

495、若有人持刀棍等凶器加害我们,让我们感受身心的痛苦,此时是否应该对敌人生嗔为什么

不应该。

作者说:

“你不应对敌人生嗔,应该对棍棒生嗔。

因为打你的不是敌人,而是棍棒。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

“不对,棍棒无法自己跑来打我,是敌人操纵它来伤害我的。

所以害我的根源是敌人,我理应嗔恨他。

”对此,作者回答道:

“其实敌人也是身不由己,在烦恼的控制下,他毫无自主的力量。

如果棍棒是敌人的工具,那敌人就是嗔恨烦恼的工具,要找主犯的话,烦恼才是罪魁祸首。

或者说,你真要生嗔的话,为何不嗔恨所有的因缘打你的是棍棒,棍棒的来源是敌人,敌人的来源是嗔恨心,嗔恨心的来源是无始以来的业……。

打你的因缘有那么多,对前面的你不生嗔,对后面的也不生嗔,仅仅挑出中间的敌人来嗔恨,这样也太不合理了!

第78节课

496、怨敌用兵器打我们时,为什么不能完全怪他,我们自己也有责任你觉得这种说法合理吗

1)只有敌器与我们的身体二者同时具足,才会导致伤害痛苦的出生。

如果没有身体,别人要打也像打虚空一样没有办法。

假如单独对敌人生嗔心,非要报仇不可,但对身体从来没有怨言,也不打算找它算帐,这完全是一种愚痴的做法。

2)身体像一个人形的大疮伤,轻轻触及就会痛苦不堪,我们由无智慧而盲目地爱取执着它,它在遭害受伤时该嗔恨谁呢

3)我们虽然不想受苦,却偏爱造作导致痛苦的恶因,既然现在为往昔的罪业而受害苦,凭什么憎恨别人呢

497、有时我们对某人的言行举止看不惯,真是那个人不对吗为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不一定。

我们即生中对有些人的说话做事看不惯,不一定是对方真有毛病,很可能是前世的业缘在中间作怪。

我们挑剔别人时,应想到这是前世业力的一种后续,今生若没有斩断这种相续,乃至生生世世也许都会成为冤家。

498、怨敌损恼我们,使我们感受身心痛苦,作者为什么反而说是我们害了他

怨敌来损恼我,是因为我往昔造过类似恶业害过他人,业力今生成熟时,自然导致他对我生起嗔害心。

而我依靠他的损恼,偿还宿债、积累功德,他却因缘我生嗔而堕落恶趣,长劫受苦。

表面上看,他在损恼我,实际上是我害了他。

第79节课

499、怨敌因我们而堕落受苦,那我们会不会有恶报呢修行人依靠怨敌的伤害而修安忍,怨敌是否也会因之而得到利益请详细分析。

他人因损害我们而堕落,原因虽然是由我们的宿业所引发,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没有损害他人的发心,只有以慈愍去修安忍的善法意乐。

如是发心是善,正行也是善法,结行也是善法,因此,我们以修安忍的善法功德,绝不会导致堕落地狱的苦果。

虽然我们藉他人的伤害而成就安忍,但这个过程中,是自己发起修行安忍的意乐,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根门而成就善法,个人发心修持善法,其功德也就只是发心修持者本人得到。

而他人的伤害,其因是嗔恨烦恼,其行为是损害恶业,其结果也会是恶趣。

一切善恶业都是由发心的善恶而决定,如《功德藏》中说:

“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恶劣的心念行为,导致恶果,善良的心念、行为会导致善果,因果规律便是如此。

500、既然安忍的功德如此之大,那在遇到他人损害时,能否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促使他也修安忍呢为什么

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

面对他人的损恼,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因为他人进行伤害行为时,心相续为烦恼所制而无有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损害,如同火上浇油,嗔心会更炽盛。

他在这种情形下,根本不会去考虑修持安忍,只会更增加他的损害恶业。

而且,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安忍难行也会毁损,自己的菩萨行也就退失了。

501、电视上出家人或修行人的形象,以前对你有什么影响学习了本论之后,你有哪些改变

502、面对别人的讥讽、诽谤和谩骂,你应该如何修安忍你做到了吗

我们应作仔细观察:

他人对我的讥毁伤害,是损害了我的心呢还是损害了我的身首先来看自己的心,心没有颜色、形状,没有来处、住处、去处,一切的一切了不可得,本体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不会存在受伤害的可能性。

那么身体会不会受到讥毁伤害呢身体是地水火风无情法组成,本身不会有任何苦乐感受,所以不存在受损害的问题。

若谓“心将身体执为我所,所以身体能以痛苦加害”,这也不合理。

因为心自己的本体都不存在,那它所执着的身体会存在吗

除了身心之外,没有其他可受苦损之处。

所以,任何言语对我们不会有任何损害,有什么理由生嗔恨呢

第80节课

503、若谓:

“讥毁将使他人对我生厌恶心,所以我对讥毁者生嗔。

”你如何驳斥

讥毁固然可导致他人对你不喜,然而他人对你讨厌,对你的现生、后世不会有任何毁损。

如果自己修行很圆满,无论别人对自己怎样不欢喜,生厌憎心,对今生是不会有损害的,后世也不会因之受损而得到恶报,既然是对自己的今生后世都无损害,那就毫无必要去对讥毁生嗔心。

504、学佛或出家之后,家人依靠自己造恶业,为了防止他们造业,应随顺他们吗为什么

不应该,如果为了让他们满意,从而舍弃见解、舍弃学佛,那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世间上的流言蜚语各种各样,对你的今生不会有危害,对来世也没有什么影响。

尽管出家学佛,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对佛教产生不满,但这是众生的业力现前,并不是你故意去害他们。

假如为了博得他人赞叹,从而失坏自己的道业,或者为了让世人满意,自己从此不修忍辱,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对自他的今生来世无有任何利益。

505、有人说:

“讥毁障碍我得到利养,若没有人供养,我饿死了怎么办”对此应如何回答

即使障碍你获得利养,也不应该生嗔恨心。

因为利养是带不到后世去的,而为了利养所造的恶业却会如影随形,从而感受漫长的恶趣痛苦。

所以你宁可现在迅速死去,也不要以邪命过活。

苟且偷安地过日子,纵然可以活得长久,但最终必定要面临死亡和堕落的痛苦。

506、邪命分为哪五种你具备几种

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旁敲侧击、巧取讹索、赠微博厚。

507、请具体分析“利养无有实质”之理。

比如一个人做梦享受了百年快乐,另一个人做梦只享受一瞬间的快乐,但这两人醒过来以后,梦中拥有的快乐都是一去不复返。

同样的道理,有人以邪命养活过了一百年,有人活了短暂的时间,但他们临终的时候,原来享受的快乐都不会再现,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者,即便获得丰厚利养,能长时间地尽情享乐,可是在死亡时就像遭受强盗抢劫一般,丝毫也无权带到后世,最终只能是赤裸裸地空手离开人间。

第81节课

508、有人认为:

“有钱可以忏罪修福,供养僧众、建寺院、修佛像。

别人若阻碍我赚钱,应该对他恨之入骨。

”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如果你追求利养时,有人在中间造违缘,你就对他生嗔恨心,这样不仅没办法净除罪障、积累福德,反而依此断送福德而产生罪业。

前面也讲过,对菩萨生一刹那的嗔恨心,能够摧毁千劫的福德,过患非常非常可怕。

假如为了利养而嗔恨造障碍者,自己的罪业会增长、福德会灭尽,不但没有任何利益,且对修行有极大障碍。

509、藏族有句谚语说:

“世间的屠夫和猎人,杀生的豺狼和猫,杀他们也没什么罪过。

”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看

屠夫猎人等活一天就要造一天的恶业,如果让他们死了,也就解救了很多众生,他们也少造恶业。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凡夫去杀死他们,超度不了,肯定有过失。

但是针对造恶业者说,确实是早点死了比活着好。

510、遇到名闻利养时,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

以前上师如意宝说:

“若真正对众生和佛法有利,接受名声和利养是可以的,但若纯粹是为了个人,那拥有这些一点意思都没有。

”所以,我们今后遇到名闻利养时,也应以这种态度来面对。

511、若谓:

“别人诽谤我,会令大家生怀疑,使我不能弘法利生,也断了他人的善根,所以,造谣的人特别可恨。

”对此请以理破斥。

既然你是为护持他人的信心,不希望他们听信谣言生邪见而失坏善根,那你为何不嗔恨诽谤其他大德的人呢有些大德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事业非常兴盛,有人就对他无因诽谤,令许多信徒产生邪见、毁坏善根,你为什么不生嗔恨心《毗奈耶经》中记载,舍利子和目犍连曾受果嘎勒嘎比丘的诽谤,你怎么不为他们愤愤不平甚至个别大德受诽谤时,你不但不生嗔,反而很高兴地跟别人一起谈论,那你的理由是不是不太充分说别人过失,你非常快乐,说自己的过失就忍无可忍,这是什么原因你不是口口声声说生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吗这样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完全是我执和我所执在作怪,并不是为了保护别人。

所以,生嗔恨心的理由不充足。

512、有些居士学佛,家里非常反对,经常砸佛像、烧经书。

这些居士就认为自己发了菩提心,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