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6587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文档格式.docx

(6)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

(7)现代设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8)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

(三)现代农业的内涵

1、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如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制度和栽培、农业工程技术等,而且不断地创新:

2、用现代工业产品增加农业投入和装备农业:

3、用现代的组织制度和经济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

4、用现代科技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农业生产者,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的现代农民。

(四)现代农业的概念

所谓现代农业一一实质上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二、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现状、特征

(-)农业园区的概况,农业园区的不同称谓:

>农业科技园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

>农业也高新技术开发区

>观光农场(观光农园)

>休闲农业园

>教育农园

>农业髙新技术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定义一:

顾焕章(1998):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定义二:

蒋和平(2002):

农业科技园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左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泄区域,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

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经营方式。

定义三:

许越先(2003):

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以髙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具有示范、带动、生产加工和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

定义四:

翟虎渠(2004):

农业科技园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上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髙效管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组织形式。

(二)国际上的农业园区

>DemonstrateFarm:

>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题的示范农场

>HolidayFarm:

>以农业观光和休闲为主题的假日农场

>EducationalFarm:

>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认知、体验与相关教学服务

(三)中国农业园区的分类

>基本类型有三种:

>1)开发区型

義特点是先确泄一块地(或一个地域),主办单位将它规划完毕,并完成基础建设,请其他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进入园区运作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或产业示范项目。

在这种园区,项目是在主办者的统筹规划下,由不同的投资主体去开发和组织实施。

园区本身不是农业龙头企业,而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聚集地,园区主办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丄地与设施的租金和服务费。

>2)科技开发型

园区主办单位掌握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围绕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而搞科技示范园。

园区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科技项目运作的情况和经济效益。

园区主办者本身就是一个龙头企业。

主要收入来源是产业的销售收入。

>3)科技展示型

在给定的地域内,以新品种、新农艺、新材料、新的种植模式等集中试验、示范、培训和展示。

在这类园区,项目的特点是中介服务,园区的主办者是中介性质的企业,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新品种、新材料的推广费用、销售佣金和培训收入。

(四)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园区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农业科技园区的理论探索和模式尝试,1994年起,开始农业科技恫区的实践。

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科研教学单等社会各界对园区的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据2007年统计,我国已拥有各类农业科技恫区4000多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科技部认左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髙新科技示范区等600余个,省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1000余个。

园区效益:

地区

国家级恫区数量

入驻企业总数(家)

入驻企业平均数

全国

36

2245

62

东部

12

476

10

中部

11

1125

102

四部

13

644

50

以国家级园区为例,2007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总值451亿元人民币,完成销售

额400.61亿,出口额22.99亿,上缴利税12.92亿,利润78.18亿。

十五期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带动600万农民致富。

园区类型:

>按经营主体分类

政府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

院地联营型:

复合型:

>按主体功能分类

科技示范型:

科技示范稳立发展。

企业集群型:

企业集群型稳定发展。

旅游观光型:

旅游观光型正处于热点上升趋势。

地产开发型:

受政策影响地产开发型处于萎缩趋势。

>赢利型园区的特点:

正确的园区功能定位;

外向型的发展方略和内聚型的吸纳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机制;

园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

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

>公益型园区的特点:

公益性的技术服务方向:

雄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后盾;

技术集成和熟化的条件和能力:

髙效运作的技术扩散和技术服务体系:

科技与区域经济结合的良好机制。

>都市农业和都市型农业恫:

都市农业是具有都市特性的农业。

我国都市农业正由点到面发展,即由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向我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发展。

都市农业的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区域环境和信息、科技、交通和市场优势,对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强的辐射、示范和带动功能;

都市农业是农业多功能拓展的良好体现。

都市型农业园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化,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示范展示、文化教育、集成集散等多功能髙效体现的示范园。

都市型农业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

北京小汤山、上海孙桥、秦皇岛集发等是展示功能、效益功能结合得很好的示范园。

(五)背景分析一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大提高,要求生产要素重新组织,在组织形式上有所突破。

而园区正是这样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背景分析二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出现了困境,而农业示范园的岀现,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背景分析三

农业科技恫区是世界先进农业设施和髙新技术对我国传统农业冲击的产物。

这种冲击首先来自于在北京的以色列示范农场和上海孙桥引进的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这两个农场通过全套引进国外的温室设施、优良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汁算机管理等技术并进行示范,使国人看到了世界现代农业的崭新风貌,引出跟风热潮。

背景分析四

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应对WTO挑战的现实选择。

园区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龙头带动方式为主要手段,易于实现对农产品品质的控制,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背景分析五

农业科技园区也是都市休闲和观光农业需求的产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居民在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疗假日的增多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农业园区则是休闲度假的一个较好的去处。

(六)农业园区建设的相关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

1826年徳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屠能提岀,大意是以城市为中心,按照离城市远近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区。

分区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地距离市场的远近、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生产成本。

认为距市场近的比远的有利。

这种理论对农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不同生产基地的合理分工,具有指导意义。

>发展极理论

1950年法国学者佩鲁提出。

该理论强调中心城市作为产业中心和市场枢纽的作用。

中心城市作为发展极,一方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集聚生产要素,另一方而又把增长和发展方向通过技术、组织、要素、信息等渠道向英周边地区扩散,从而使区域经济通过多层次的发展极在不同的点上带动经济增长。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人们认为农业园区应成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极,农业园区应通过集聚和扩散农业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

>复合生态农业理论

认为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气、±

壤、水域)和农业技术经济(农业商品交换、农业组织管理、农业科技教育)等3个二级子系统9个三级子系统组成,形成严格有序的结构,%子系统之间必须协同有序地运行。

这一理论要求农业园区以促进复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手段,使园区持续、稳左、高效、协调地发展。

>系统工程理论

强调应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借助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优化系统结构和运行方案,来解决具体系统问题,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系统工程理论,要求把农业园区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强调园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园区取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诱导变革理论

美国学者费农拉坦和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1985年提出。

认为一个农业系统中有资源、技术、体制和文化四大要素变虽。

四个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英中技术的变革受其他三个因素的诱导,而技术变革也会诱导其他三个要素的变革。

该理论对农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技术创新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26左义了创新的概念,强调把生产要素的'

‘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新组合包括:

引进新产品;

引进新技术:

开辟新市场;

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

建立产业的新组织。

这一理论对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运营很有启发,农业园区应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平台。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中国农科院蒋和平教授1995年提出。

强调髙新技术对传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渗透,利用高新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的关联产业。

这一理论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运作手段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农业接口工程理论

农业接口工程的概念是北京农林科学院文化研究员1997年最初提出。

他把在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中的能呈:

、物质、信息汇集交换场所称为接口,认为农业接口工程是由肥料工程、饲料工程、加工工程和储藏工程四部分组成,搞好农业接口工程是使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一理论提示农业园区要强调种养加、产供销、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通过接口工程形成循环经济。

龙头企业要抓住接口工程。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

南京农业大学刘志民博士2004年提岀。

认为农业髙新技术产业化的本质是将农业髙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过程。

它以技术成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体,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系列化的生产经营活动。

它是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根据这一理论,农业恫区可以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平台,应是农业髙新技术产业实体的密集住所或活动基地。

(七)园区项目设置的10大要点

>1)科技含量:

进入农业科技园的项目,要具备技术的先进性。

如果没有领先的技术,科技园区就难以起到示范作用,无法产生辐射力,更谈不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科技园可以考虑设巻处在开发和中试阶段的髙新技术应用项目,以增加园区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

对具有科技企业孵化功能的园区,后者的选择尤为必要。

>2)功能需要:

考虑功能需要,是指对项目的设置要考虑有助于园区整体功能的完善。

有的项目,单独看可能科技含量不髙,也可能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如管理中心、接待中心等),但如果没有它,将带来囲区管理和运作的不便,这样的项目就是功能性配套项目,从提髙系统总体效率的角度,还是需要列入的。

>

3)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园区项目选择的核心指标,农业科技园如果没有自身的经济效益,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表现在单体项目上,就是该项目的赢利能力,可用净现值、内部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成本利润率等指标来具体衡量。

一个单体项目,经济效益越高,其示范作用和辐射力也就越强:

如果不能贏利,其示范作用和辎射作用就无从谈起。

因此,在项目选择时,除功能性项目外,可以实行经济效益指标的"

一票否决制”。

4)社会影响:

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髙;

第二,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高:

第三,对社会产品的贡献:

第四,居民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第五,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六,对社会稳左的影响。

5)环境保护:

并不是所有的农业项目都对环境有利。

如大规模的养殖场,如粪便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农村化肥的过疑使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宦的危害。

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选择,应以改善环境、优化环境为重要参考指标,包括减少化肥流失、减少农药残留、防止水上流失、提髙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净化水域、降低噪音污染和降解重金属污染等等。

6)投资风险:

农业科技时不排斥髙风险的项目,具有科技企业孵化功能的园区尤其如此。

关键是风险和潜在的利润要对称,高风险要有髙利润回报。

对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技园来说,在项目的配置上应该平衡,既要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也要有风险小、利润一般的项目。

对具体的单体项目来说,任何项目的选左,必须要做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中要有风险分析。

7)开发难度;

开发难度,是一个可操作性问题,对项目的选择影响很大,与投资风险也有一立的关系。

开发难度大,投资风险也就大。

农业科技园区不排斥开发难度大的项目,但在启动阶段,成功是最重要的,只有成功,后续开发才有可能。

因此,农业科技园区的启动项目,开发难度越小越好。

8)政策支持:

当地主管领导的支持与否,往往是一个项目运作成败的关键。

如属于国家鼓励的科技项目,特别是带有资金支持或税收减免政策的项目,更容易得到地方领导的支持。

因此,在选择项目之前,应该研究最近几年星火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项目、863项目、948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等支持的范用及变化,在这个范囤内选择项目,不仅英科技含疑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而且可能得到政策所给予的经济实惠。

9)本地特色;

本地特色,是农业科技园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一种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个农业项目,只有有效挖掘并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社会条件优势之后,才真正具备对异地进行辐射的独特能疑,竞争者才难以仿效,市场份额才能得到长期的巩固与扩大。

这要求我们在项目设宜时,一泄要将所引进的外来技术与本地的优势条件相融合,使项目本上化,促进本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带动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髙,这样才能铸就远征他乡的基础实力。

10)有利招商。

有利招商,不仅仅是开发区类型的园区所考虑的问题,也是苴他类型的园区基于运作的一种考虑。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特别是大型恫区的建设,但靠发起单位自身的力量而不去招商,往往是不行的。

怎样招商?

过去有的地方率先建立开发区,推出优惠政策,有效果。

但后来大家纷纷仿效,中央政府加强了管制,各地的政策都差不多,再靠“优惠政策”去招商就没什么效果了。

实践证明,在政策面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依靠本地特色,在项目设苣上下工夫,是园区吸引商家的长久之计。

(八)中国农业科技园区需解决的四大问题

1)园区效益的全而评价问题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园区经营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2)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政府如何扶持?

企业如何经营?

如何带动农民?

3)产学研如何结合

决泄园区的科技含量

技术转让还是合作开发?

专家大院与专家咨询

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4)土地问题

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

经营者利益的保障问题

长期投入与合同期限的矛盾

三、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超大模式

1、含义: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以“绿色生态产业链”为核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经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致力于绿色农业科技研究、绿色生产资料开发、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栽培模式模式、绿色营销网络拓展,构建起一条从种子、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供应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到社区专卖、批发网络、岀口创汇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

2、特点:

(1)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标准:

超大绿色有机蔬果企业标准。

(2)二个权威机构认证:

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中国緑色食品发展中心。

(3)三大保障系统:

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持系统:

遍布全国各地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4)四大分销网络体系:

社区连锁专卖网络:

单位配送网络;

电子商务批发网络:

岀口网络。

(5)五个统一栽培模式:

统一的果蔬良种(超大提供);

统一品牌认证:

统一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统一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统一检测(分级、包装、品牌)。

3、做法

(1)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与农民对接;

(2)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形式:

(3)自建基地和自控基地两种:

13个省市、30多自营基地,而积达50多万亩:

13个省市、40个自控基地,面积达80多万亩。

(4)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

(5)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

4、效益

(1)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

(2)带动农户达2万户;

(3)农民人均增收1500-2000元:

(4)公司年均销售收入达4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二)都市现代农业型一孙桥模式

1、含义

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于1994年9月,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开发区。

13年来,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趋势下,张江高科南区孙桥现代农业用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政策,枳极利用上海人才、技术、资金和先发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工厂化农业为代表,以科技创新、先进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休闲观光、科普教疗等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雏形,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全国,为上海农业的转型和发展作出了努力,发挥了示范.辐射、推广.服务的作用,各方而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服务功能。

2、特点

(1)各级领导髙度重视,把孙桥园区列为浦东“一江三桥”高科技产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民营经济共同参与多元化投资格局。

(3)重视园区品牌建设,为服务全国农业打下重要基础。

(4)重视产业立恫,形成六大产业(种子种苗、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旅游观光农业)。

3、做法

(1)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专家咨询团:

(2)对园区体制创新进行探索,进行体制创新:

(3)发挥龙头企事业带动作用,产业化经营效果明显:

(4)培训交流持续不断,发挥服务全国农业的作用。

4、园区效益

自主研发专利22项,新品种9个。

应用于产业化科研成果上百种。

孙桥品牌被评为上海市著冬商标。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306.6万元,增长25%销售成本1801.20万元,下降5%利润66万元扭亏转盈。

在基地辐射方而:

园区已在全国10余个省市推广蔬菜、花卉良种50多万公斤和种苗几千万株,建立蔬菜、食用菌特约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3万多亩,带动当地16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带动效益7000余万元。

在技术输岀方而:

园区参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6000万亩沙漠治理(退耕还草项目),每年飞播而积300万亩,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与广东省的爼特优鱼苗集约化、生产养殖产业化基地项目。

已累计为外省市尤其是西部地区建设和安装髙档智能玻璃温室30余公顷,带动当地效益2500万元左右。

在人才培训方而:

近几年来共培训来自山东、安徽、湖南、河南、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宁夏等16个省市的农业科技人员8000余人次。

园区已与全国18个省市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对口支援方而: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重庆万州五桥工程项目共有3个一一搂建五桥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基地3500平方米智能控制玻璃温室和54000平方米单体塑料大棚建造项目:

扶持中国林蛙养殖项目:

援建引进种植“迷迭香”种植及提炼加工合作项目,利用孙桥生物科技技术提取植物香油,提髙产品附加值,带动三峡库区农民致富。

(三)三级园区建设型一大连模式

大连市通过建立三级园区,充分强化与发挥农业科技恫的优异功能,全面推进农业髙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宜,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使园区真正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注重实效,高标准建设园区。

重点坚持三项原则:

从实际岀发,突岀特色经济:

分级示范、分类指导:

高科技、高效益。

>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强化园区科技支撑能力

>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妥善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抓园区与市场的对接,提髙园区的市场化、组织化、信息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疑

>加强农民培训,提髙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引进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提髙园区管理水平

4、效益

大连市通过建立三级园区,有力带动了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涌现出一批规模化经营的经济作物区如万亩草莓园、万亩桃园、万亩匍萄恫等;

2007年上半年新增陆地工厂化养殖而积100万平方米,2007年园区所在地农民人均收入达8600元,比其他地区农民人均收入高700元。

另外休闲农业、观光漁业、海洋漁业全而发展,也有效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外向高效型农业科技园-珠海模式

1、含义

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提高园区科技含疑为主要手段,通过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岀口创汇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中,园区的农产品生产主要是国绕出口创汇来进行。

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业科技服务产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建立企业化运行机制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

>改革分配体制

>以现代髙新技术为支撑,提高园区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以基地为载体进行优质农产品生产

3、效益

园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先后取得53项科研成果,其中“温室甜瓜深流液栽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珠农凸肚刺瓜、大头瓜、小型南瓜”分别荣获2004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银、铜奖,“冬季荷花反季节栽培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7年,园区科技创收达7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